後浪,只是一碗濃濃的餿味雞湯

五四青年節之際,B網站發佈了一個“獻給新一代的演講”《後浪》,這個3分多鐘的片子,似乎很打氣,但效果好像並不是特別好,圍繞它褒貶分歧巨大。我對這個片子非常反感。不吐不快。


為什麼呢?
我們看看《後浪》的一個重要論調,它只能算是一碗濃濃的餿味雞湯。《後浪》這樣說:“弱小的人才習慣嘲諷和否定,內心強大的人,從不吝嗇讚美與鼓勵。”

這樣的論調,說明《後浪》作者根本不具備起碼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素養,違背常識說歪理。
我們知道,正是因為有思想者對現實的批判,求索,不滿現狀,才有改革和革命,從而推動人類社會滾滾向前。如果不是是否定之否定,人類豈不永遠停留在母系氏族社會?
孔子不正是感於他生活的年代的“禮崩樂壞”,才刀削《春秋》的嗎?
耶穌不是感於當年猶太教的沉淪才傳播《福音》的嗎?
馬丁路德、加爾文,不是憤懣於天主教的腐敗虛偽才發起宗教改革的嗎?
五四之後一大批革命志士不是憎惡舊社會的黑暗才投身革命,救國救民的嗎?
他們無一不是批評否定者,按照《後浪》的邏輯,他們都是弱小的人?而歷史告訴我們,他們是推動歷史進步的巨人!
如果只有讚美與鼓勵才內心強大,民族魂魯迅又算什麼?

《國際歌》中唱道:要為真理而鬥爭!而《後浪》宣傳的是什麼樣的三觀?
其實,後浪並不是什麼新鮮東西,它只是只是一碗濃濃的餿味雞湯!
于丹說:當你遇到不公平時,不要抱怨社會,要問自己的內心是否學會忍耐.常言道: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忍,又何嘗不是柳暗花明!

後浪,只是一碗濃濃的餿味雞湯


《後浪》,你覺得你的雞湯和于丹的比,更濃還是更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