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浪》刷屏,什麼是專為年輕人準備的禮物?

《後浪》刷屏,什麼是專為年輕人準備的禮物?

五四青年節前夕,B站獻給新一代的青年宣言片《後浪》刷屏。“你們有幸遇見這樣的時代,但時代更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何冰極富深情的演講,似乎很能點燃青年們心中的熱情。

作為“前浪”,或者說經歷過幾十年來時代的巨大轉變的“見證人”,雖然不是一種必須的義務,但“前浪”們似乎也有責任向青年人講述,我們正在遭遇怎樣的時代。

向“後浪”講述時代,很容易讓人想到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一個歐洲人的回憶》。茨威格經歷過歐洲最震盪的時期,他在序言中自述:對於我們這代人而言,我們每個人都是時代巨大轉變的見證人。我似乎覺得,為我們所經過的那種緊張而富有喜劇性地令人驚詫的生活作見證,是我應盡的一種義務。

於是,在茨威格自我毀滅之前,他完成了這本回憶錄,為歐洲和“後浪”們留下了分崩離析的昨日世界,講述戰爭的陰影和殘酷的命運是如何籠罩著那個時代,以及歐洲大陸每一個無足輕重的人。

同樣是講述時代,《後浪》這則青年宣言與茨威格《昨日的世界》,在價值觀層面傳遞的信息卻非常不同。《昨日的世界》扉頁上說,“我們命該遇到這樣的時代。”茨威格通過歐洲昔日的繁榮與快速的陷落,懷著絕望的心情回憶過去,處處都秉持著人道主義與和平主義的立場。而《後浪》在價值立場上,卻陷入了虛無。

獻給新一代的青年宣言,從文本意義上看,似乎隱含著對青年人的啟蒙色彩。在100多年前的五四時期,啟蒙主義話語對青年人有著強烈的吸引,這些青年個體在價值上,也逐漸認同民主、科學、平等、自由的觀念,這些也成為時代發展的力量。

到了今天,在100多年後的青年節,啟蒙變成了長輩的“指點”——科技繁榮、文化繁茂、城市繁華,可以盡情地享用。這就像是給青年人談理想、談拼搏、運用財富和技術盡情地去實現詩和遠方。在這些話語裡面,五四傳統的價值已經無足輕重,取而代之的是功利主義價值觀。在這個層面上,青年宣言片《後浪》或許意味著傳統的五四精神、啟蒙主義話語已經陷入絕境。

然而,在短片中,卻精確地指出了青年人僅剩的權利——你們擁有了我們曾經夢寐以求的權利,選擇的權利。在《後浪》中,甚至可供選擇的也並不多。在現代文明的成果被層層打開後,可以學習一門語言或者手藝、欣賞電影或者去旅行。這些可以選擇的自我實現,大多可以歸結為詩與遠方。

這與現世遙相呼應。當下,也似進入了一個消費主義的時代,選擇的權利窄化至消費,以此來尋找歸屬和尊重,確認身份與地位,完成功利意義上的自我實現。在一次次消費的選擇中,也確立了自我與其他消費主體的平等地位,進而在“自由選擇的權利”之外,也尋得一種“平等”的地位。

追尋詩與遠方沒什麼不好,問題在於,詩與遠方更多的是存在於利維坦的陰影之下。就像《後浪》所示,這其中,包含對自由與平等概念的變換,詩與遠方是被“前浪”指點而來的幻想。它帶來的後果之一,就是個體在實現功利價值時,公共領域的空間又一次萎縮。

不得不說,《後浪》中指點江山的前輩,其言語、動作,甚至在氣勢上都有一種由於在功利價值的成功而帶來的高高在上的優越感,讓聽之的青年確信,所有的知識、見識、智慧和藝術,就是專門為他們準備的禮物。

這部短片卻也不得不讓人思考,我們有幸遇見的、你所熱愛的、我們生活的,是怎樣的時代。


《後浪》刷屏,什麼是專為年輕人準備的禮物?

《後浪》刷屏,什麼是專為年輕人準備的禮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