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浪”其實很清醒:《後浪》代表不了我們的大多數

今天是五四運動101週年,是屬於所有青年們的節日。本以為這個節日會被淹沒在五一長假之中,沒有太多浪花,沒想到的是,一支B站的《後浪》從昨晚開始刷屏,今天開始熱議,“後浪”代替“青年”,把關於青年人的討論拋在了人們面前。

《後浪》是B站邀請很受歡迎的何冰老師做的一次演講,從一箇中年人的角度評論現在的青年。視頻中,“前浪”高度肯定了當下的青年,並以一句“奔湧吧,後浪”來鼓舞青年人作為結尾。

無疑,這是一個好視頻,不然也不會被央視認可,放在《新聞聯播》播出之前的黃金時段播放。何冰老師的臺詞功底也很好,演講水平很高。但作為一個95後,我在今天早上看了這段3分鐘的視頻後,竟提不起一絲興趣,甚至開始懷疑大家為什麼要轉發這樣一段視頻?

因為,視頻裡的年輕人,離我自己好像很遙遠。

原本以為這只是我自己的個人感受,想去其他社交平臺看看其他青年人的看法,結果我發現——真正的“後浪”還是很清醒的!

他們很多人都發出來這樣一種聲音:《後浪》很好,但註定只是少數派的宣言。這支視頻只關照到了“一小部分”青年,而忽略了青年的大多數。

“後浪”其實很清醒:《後浪》代表不了我們的大多數


“後浪”其實很清醒:《後浪》代表不了我們的大多數


“後浪”其實很清醒:《後浪》代表不了我們的大多數

這個視頻高度肯定了當代青年在現代文明成果下的多元價值觀:全球旅行、探索興趣、結交朋友、選擇多樣化生活、把自己熱愛的遊戲、舞蹈、Vlog、潛水、跳傘、登山變成事業……

但對身為95後的我來說,視頻裡說的那些似乎並不是一個普通年輕人可以做到的。

視頻中的“後浪”在現階段的中國社會只能代表少數“精英”的生活,大多數為生活而奔波的“後浪”並沒有出現。

在現實生活中,除了可以全球旅行的後浪,更常見的是在工地、車間、辦公室為了生活不敢請假只能接受996的後浪。

在現實生活中,除了有時間有金錢可以培養興趣的後浪,更常見的是要為畢業後從事什麼工作、工作後要多久才能攢夠首付而焦慮的後浪。

在現實生活中,除了能把自己的熱愛變成事業的後浪,更常見的是為了一份餬口的工作整日忙忙碌碌而放棄自己心中理想的後浪。

……

“後浪”其實很清醒:《後浪》代表不了我們的大多數

年輕人不需要這麼矯情的討好,也不需要來自長輩“羨慕”的說教。我們生長在一個什麼樣的時代,我們自己都看得見。

這個時代好嗎?

當然好,科技前所未有的發達,生活前所未有的便捷,物質前所未有的豐富……

這個時代壞嗎?

當然壞,工作壓力前所未有的大,城市房價前所未有的高,勞資關係前所未有的僵……

在五四青年節這天,我們不想看一個為了得到“前浪”認可的《後浪》,也不想看到“93年包租婆擁有400棟樓”這樣的魔幻現實——大多數承擔了這個社會一線工作並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90後被高昂的房價壓彎了腰,而一小部分90後卻可以坐擁400棟樓靠收租就逍遙快活。

“後浪”其實很清醒:《後浪》代表不了我們的大多數

同在《後浪》中出現的精英青年一樣,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的確創造了社會財富,值得讚賞和羨慕。但沒有達到這等社會地位的大多數青年勞動者在這裡的失語,本身就昭示著不平等的社會現實。

在這般慘淡的現實面前,真正需要我們銘記的是1919年那些義無反顧衝進衚衕的青年們。

百年前的五四運動,青年們的視野不是狹隘的自身興趣和無止境的消費慾望,他們心繫的是國家興亡、全民安危!

百年前的五四運動,青年們沒有鑽進象牙塔裡編織自己精緻的美夢,他們選擇了對抗列強,保衛中華民族!

百年前的五四運動,青年們沒有一心想著如何能脫離大眾去當精英,他們拿起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武器,走進了大眾,最終才實現了整個民族的救亡圖存!

“後浪”其實很清醒:《後浪》代表不了我們的大多數

歷史上的五四青年,

他們勇敢地走向社會與大多數工農群眾相結合;

擔當起了打破舊世界、建設新世界的歷史重任;

他們再也不願做奴隸,

要翻身做主人了;

他們是千百萬民眾覺醒的勃勃生機!

這些五四青年,

才是慘淡現實中指引我們前進方向的星火!

讓我們,

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

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

不必等候炬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