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到爆的青年宣言《後浪》為什麼引發這麼大爭議?

一夜之間,B站又火了:一個名為《後浪》的青年宣言,迅速在全媒體渠道刷屏,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討論乃至質疑和解構。

一份青年宣言何以有這麼大的能量,何冰老師所說的“後浪”包括你嗎?


燃到爆的青年宣言《後浪》為什麼引發這麼大爭議?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分析觀點,不帶有預設立場及其它目的,無意攻擊或貶低任何群體或機構,但會有作者本人的風格和理解。歡迎大家正常討論。

一、《後浪》到底是個什麼性質的作品

在分析《後浪》之前,我們首先需要辨明身份,即認識到它是一個什麼類型的作品,發揮什麼樣的作用,這樣我們才可以比較清楚地知道為什麼有些人對這個視頻大誇特誇,有些人則喊“打”喊“殺”。

綜合而言,《後浪》的身份有3個:GR向青年宣言,品牌識別標籤,價值觀擴大器。

1、GR向青年宣言

《後浪》的發佈時間是5月4日零點,在青年節發表這樣一個青年宣言,聯合發佈的媒體陣容是:央視新聞、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環球時報、新京報、澎湃新聞、觀察者網。

從這個序列不難看出,這次的內容是有著強烈的GR(Government Relationship,政府關係)導向的,《後浪》也是B站作為一個亞文化平臺擁抱主流價值觀的作品。

但因為是青年專題,本身的“年輕人”標籤屬於B站的原本定位,青年節是個天然的嫁接點,所以我們看到了一個從中年藝術家口中講述“乾杯”的演講。

2、品牌識別標籤

之前的文章提到過,B站意在打造一個迪士尼一樣的文化品牌公司,所以這個公司的識別標籤很重要。

之前的B站是典型的亞文化聚集地,從充滿諷刺意味的“二刺猿”,到被小破站用戶自己調侃的“全球最大同性交友平臺”,B站被主流視野貼上了不少“低齡”乃至“低幼”的標籤。

但事實上,就算B站自己不承認,它也正在變成全中國最像YouTube的平臺,全國最大的視頻UGC平臺,乃至一個生活方式平臺。B站正在褪去它的青澀,擁抱資本,擁抱主流群體,向上延伸其價值。下面是一份來自DT財經的圖表:

燃到爆的青年宣言《後浪》為什麼引發這麼大爭議?

從這個圖表可以看出,在B站的用戶生長圖譜裡,生活區數量猛增,而以ACG和其它亞文化為核心的鬼畜、動畫及音樂區用戶則出現了下降的情況。

在這裡解釋一下什麼是生活區,生活區並不只是生活內容,而像是一個大筐,把其它區不能包含的內容都裝在的裡面,其中就包括重要的旅行、美妝和學習。

經《後浪》一役,B站的目標更加明確,即強化中國最大的年輕人創作平臺的品牌標籤。

3、價值觀擴大器

一旦一個內容在朋友圈形成了刷屏,那說明外部流量成為了這個內容的副產品,這次B站收穫副產品的主打競爭力是——價值觀。

B站如何把價值觀作為武器來打入年輕人的心?讚美、羨慕、感激,用正向的語句描述,羅列出當代年輕人真善美的特性,獲得青年群體的心理認同:心裡有火,眼裡有光。

在實現效果上,這條視頻也達到了效果。

二、《後浪》的敘事視角與手法

1跨代際喊話,第二人稱給予的身份認同

《後浪》以何冰老師的演講來呈現,上來第一句是”那些口口聲聲,一代不如一代的人,應該看著你們“,實際上從話語當中呈現出了原本的代際衝突,即中年群體對年輕人的負向評判,而後,這個衝突被演講人消解與轉化成為了3個態度:滿懷羨慕、滿懷敬意、滿懷感激。

燃到爆的青年宣言《後浪》為什麼引發這麼大爭議?

這種行文思路確實巧妙,因為這份“青年宣言”並不是青年人自行去喊話表達,而是其它主體(乃至代表著群體)的認同,青年人價值觀的核心意義被強化了,乃至昇華了。

2、 宏觀敘事,讚美個性表達

《後浪》從中年人的視角出發,青年人又確乎存在於最好的時代:學習知識、享受科技、結交朋友、追求自我愛好、學會如何生活。

宏觀敘事的優勢在於,每句話總體上都是對的,我們確實位於人類文明發展的新高度,享受著便捷的互聯網,相較於我們的父輩更加推崇個性表達,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去追尋想要的生活。

在這個敘事框架下,《後浪》加入了諸多知名UP主的視頻片段,用以佐證乃至強化這種認知,也確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爭議與論戰:為什麼有些人並不喜歡《後浪》

《後浪》爆火後,質疑聲也隨之而來:視頻中展現的其實是B站生態裡的塔尖,而且還是吃喝玩樂的內容,很多年輕人其實並沒有“選擇的權利”,很多年輕人因為錯過了經濟發展的紅利,在房貸、求職當中掙扎,《後浪》所呈現的,是“對少數精英的鼓掌”。

此後話題進一步演變成了所謂《後浪》和B站的擁躉與所謂”ETC(自動抬槓機)“的論戰。

1、 為什麼《後浪》不能代表所有年輕人

因為《後浪》是一個B站作品。

B站作品意味著,其內容調性和主站是一致的,所以你基本不可能在B站的這份”青年宣言“裡看到田間地頭和社畜生活,但可以看到數碼愛好者和宅舞。這個是平臺調性決定的,片子本身也是基於平臺向主流聲音做的延展。不然如果你想“看見真實中國”,這個片子的畫風可能就是快手了。

所以,與其說片子展現的是“精英”與“小資”,不如說是B站所有正向內容的代表。

2、為什麼《後浪》會被跨圈爭議?

因為《後浪》出圈了。

出圈意味著,這個視頻不能像大部分的B站作品一樣"圈地自萌",而必須接受更多的評判與審視。在這種條件下,原本宏觀敘事中覺得毫無問題的句子可能就會有爭議:

我們的音樂市場真的變得更好了?那流量明星粉絲控評是怎麼回事?

我們的文學創作真的變得更好了?那平臺霸王條款忽視作者權益是怎麼回事?

我們真的可以因為熱愛選擇想要的生活了?那房貸誰來還?工作誰來給我找?

這是一次跨圈的Battle,是對B站所得的出圈紅利的一次反擊。

而在這些爭議下,“後浪”也變成了一個被解構的詞彙,就像這樣:

燃到爆的青年宣言《後浪》為什麼引發這麼大爭議?

燃到爆的青年宣言《後浪》為什麼引發這麼大爭議?

原本解構主流話語的B站這次反過來被解構,可能也是少見的光景了,當然,B站用戶自己也沒閒著,一個《前浪》拍了過了,比起《後浪》可能更有B站“內味兒”:

燃到爆的青年宣言《後浪》為什麼引發這麼大爭議?

四、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後浪》

很簡單,《後浪》是B站的後浪,是一份青年宣言,而不是社會報告。

B站這個UGC平臺,可以去聚合網絡聲音,讓用戶在視頻裡齊刷“牌面”,這是彈幕文化的衍生物,但同樣也會有對這個視頻的解構與反對,這是網絡中反叛文化與質疑意識的自然反應,也是出圈的必然風險。

我們每個人都面臨著真實的生活,也確實都該向上(魯迅:這回是我說的)。這條河流的浪花各不相同,也沒必要否定什麼群體。

畢竟,這條河不是水泥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