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浪,也只是退潮時的後浪

庚子年四月十二日,中雨,五四青年節。

一早醒來,朋友圈、微博相繼爆炸,惺忪而起,迷迷糊糊的還以為羅志祥又怎麼著了。

不用多言,您一定知曉這段名叫《後浪》的b站視頻,何冰老師鏗鏘有力的旁邊朗誦外加生動翔實的畫面語言,令觀看之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後浪,也只是退潮時的後浪


時值五四,紀念歷史,讚頌當下,今日的主角當屬年輕一代的青年人。

視頻中將我們比作後浪,理應備感榮幸,本該承載著老一輩的光環激流湧進,奔流不息。

但是,放眼當前的人和事,我們這一代人,充其量也就是退潮時的後浪。

在此,我想說一下,任何一家媒體平臺都有其獨特的營銷手段,適逢五四青年節,放一段視頻應和年輕一代的主流用戶。

這一波宣傳無疑是成功的,所影響之廣,討論度之高驚世罕見,將當代青年人捧在如此之高的位置上,就當真如此嗎?

視頻中的後浪,絕不是現在的後浪。

現在的後浪,做任何一件事,都不得不出於一種目的。

後浪,也只是退潮時的後浪


學習一門語言,是為了出國深造,以至於日後有一份體面的工作養家餬口。

學習一項特長,是為了升學優勢,來躲避競爭激烈的應試教育。

看一部電影,是為了能在藝考時,交上一份有可能改變命運的影評,敲開理想的學府大門。

我們看似選擇多了,實際上競爭也多了,久而久之,無從選擇。

後浪,也只是退潮時的後浪


尤其是今年,疫情之下,步履維艱。

畢業已是越來越難,無數企業紛紛倒閉,求職之路更不容樂觀。

考研人數創歷史新高,受制於疫情之下的求職環境,明年定然還會激增。

國外疫情形勢嚴峻,短期之內或許無法結束,出國留學也蒙上一層陰影。

所以,我們還是視頻中所說的那些不迷茫的後浪嗎?

我們太迷茫了。

從小接觸到新穎的林林總總給了我們很多的想法,但是殘酷嚴峻的現實環境卻讓我們無法付諸行動。

父母眼中的“一代不如一代”,老師口中的“帶過最差的一屆”,後浪們,自信的也不過是盲目,不自信的,那便是卑微。

既如此,我們作為後浪,拿什麼去驚濤拍岸,震石作響?

而且,這是一批缺乏包容,又極易被洗腦的後浪。

一言不合便可以在網絡平臺相互撕b,一語不善便招來無數人咒罵評論,關注的是國家大事,計較的卻是雞毛蒜皮。

包括我自己,我們這一代人,接觸的信息之廣,花樣之多遠超前人,而格局,卻往往不如父母一代。

太多的小事就能讓我們“後浪”暴跳如雷,血氣方剛本沒錯,但是情緒的肆意宣洩真不可取。

缺乏包容,缺乏認知,總覺得自己哪兒哪兒都好,聽不進去他人的意見,這還是我們“後浪”。

大多數的年輕人,都是退潮時的後浪。

漲潮之時,大浪襲來,層層而至,聲勢震天。

退潮時的後浪,雖仍在浮動,但其自身動力不足,拼勁不夠,別說是將前浪拍在沙灘上,就是趕上前浪都很難了,指望後浪滔天,不太可能。

一段視頻就可以讓大多數“後浪們”振奮不已,倍感滿足,可視頻裡並沒有告訴你該怎麼做,該怎麼活,所以,興奮完了,還得靠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