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浪》,青年精神的大型翻車現場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印象中,最深刻的應該是魯迅寫給青年的這段話。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

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1


今天刷屏的一則視頻《後浪》,是B站(Bilibili彈幕網)獻給新一代的青年宣傳片,在央視一套播出,並登陸《新聞聯播》前的黃金時段。


奔湧吧,後浪!

我們在同一條奔湧的河流中!


《後浪》,青年精神的大型翻車現場


宣傳片中,年輕人的生活是環球旅行和蹦極跳傘,肆意舞蹈盡情暢快,人人心裡有火,眼裡有光,擁有著最最蓬勃的朝氣。


主講人何冰更是句句鏗鏘擲地有聲,

人類積攢了幾千年的財富,

所有的知識、見識、智慧和藝術,
像是專門為你們準備的禮物;
科技繁榮、文化繁茂、城市繁華,
現代文明的成果被層層打開,可以盡情地享用;
自由學習一門語言、學習一門手藝、欣賞一部電影、去遙遠的地方旅行。
很多人,從小你們就在自由探索自己的興趣

然而正值五四青年節,在社交論壇上,《後浪》的評論區卻徹底成為冷氣製造機。


很多網友表示看不懂,宣傳片的中心思想是什麼,讓我們環遊世界嗎?

環遊世界要錢啊,我只想漲點工資。


《後浪》,青年精神的大型翻車現場


有人說,看時很燃,看完無感。片子裡的世界是他人的,和我們沒有一毛錢的關係。除了熱血,還得立足世界。


《後浪》,青年精神的大型翻車現場


《後浪》中說到,更年輕的身體,更容得下多元的文化審美和價值觀。


但是,實際上今天網絡上的青年讓人感到害怕。


多元的文化審美並不存在,價值觀更是單一。


不一樣的聲音會被追著罵十條街,直教噤聲或者炸號。


過往言論屢屢被挖墳,更被種種渠道威脅和舉報,腦殘粉的那一套愈演愈烈,所有人都被無差別對待。


於是網友冷嘲熱諷,被閹割的中文輿論世界和創作環境,只不過是苟且。不敢談理想,如履薄冰。


《後浪》,青年精神的大型翻車現場


同時,這則視頻也激發了很多自媒體人義憤填膺地抨擊,

被冠以雙手奉上的科技繁榮和文化繁榮的這屆年輕人,其實又有多少人可以享受並且參與呢?


一出盛大的、虛偽的奶嘴派對,請你清醒些,後浪!


只能在愛好這樣狹窄的渠道中尋找知音,這一屆的年輕人未免慘了。


“爹味十足”的《後浪》,就是中年人獻給年輕人的大型油膩演講。


資本為了迎合年輕受眾,用種種溢美之詞來打雞血,真實諂媚現場。

《新京報》更是撰文,《什麼“前浪”“後浪”,還是思考一下何為“青年”》。


1939年,5月4日被定為中國青年節。


2020年的五四青年節,卻要重新定義思考青年人。


主講人何冰作為一個“前浪”,向“後浪”滿是溢美之詞。

弱小的人,才習慣嘲諷和否定;內心強大的人,從不吝嗇讚美和鼓勵。向你們的大氣致敬。


因為你們,這世上的小說、音樂、電影所表現的青春,就不再是憂傷迷茫。

冠以內心強大的”美譽“,再剝奪憂傷迷茫“負能量”的情緒,青年只配擁有“正能量”。


在積極進步,探索科學的青年精神難尋的今天,跪下來的無腦歌頌和諂媚更加可怕。


2


被割裂的年輕人,後面藏著割裂的世界。


首先,來談談這段視頻。


《後浪》既然作為宣傳片,完全可以把它作為廣告片來看。


更加準確一點說,這是B站立足於1.3億年輕用戶,同時想去吸納更多流量的廣告片。


既然是廣告片,那就要讓你的受眾群體爽啊。


《後浪》的具體受眾是家庭條件良好或優越的,對於新事物的好奇和愛好,自由地接觸網絡並且玩轉其中的部分中國青年。


從商業的角度來看,一個宣傳片引起了如此大的討論時,無疑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簡直賺大發了。


但是,當這則視頻在其他平臺,特別是在諸多官媒上面進行放送時,其中的意味就發生了變化。


看起來那樣激盪人心,卻沒有真正抵達人心。


《後浪》,青年精神的大型翻車現場

B站《後浪》視頻下面的高贊之一

有人說,全篇金句迭出句句善意,其實不過就是朋友圈的裝修材料。


還有人說,希望社會前輩給我們的是精神價值,中肯的建議和鼓勵,不是權力的更迭。


虛無式喊口號的高潮迭起,熱血爆棚的文案再加上激情澎湃的配樂,看完後,就覺得自己就是歷史河流中的一股巨浪,誓要壓倒東風和前浪。


而且,有些年輕人已經意識到,自己不過就是歷史河流中的一滴水,再微小不過。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後浪,有的人還沒掀起浪花,便被淹沒在了人海之中。


特別是疫情之下,面臨畢業的800萬畢業生,他們該怎麼辦?


打完雞血,就面臨著畢業後的北漂滬漂和深漂。


甚至當《後浪》中讓人心嚮往之的生活擺在面前時,首先激發的就是生存問題的探討。


我認識兩個小朋友,去年剛剛從985大學碩士畢業,一個文科一個工科,她們在畢業之後,不約而同地選擇做了一件事,攢首付買房。


25歲的女生,剛剛畢業就準備開始買房。因為租房漂泊的焦慮,所以希望儘快上車。


買完房呢,還房貸,每個月拿出一半的工資出來還房貸,生活上精打細算。


然後到了一定年紀,跳槽去國企或者考公務員。


這樣安排的人生,簡直完美。既是她們的希望,也是家長的希望。


要問為什麼這麼早就開始揹負房貸,回答是所有的人都是這樣過日子,早一點下手還可以坐等升值。


我覺得有一點悲傷,從朝氣蓬勃的青年,變成面目模糊的社畜,只有一個房貸的距離。


這是年輕人的困擾,也是所有社會中底層的困擾。


對於絕大部分的中國年輕人來說,宣傳片中生活,是那麼的遙不可及。


在埃菲爾鐵塔下跳舞,穿著漢服周遊世界,在CBD商業區無懼他人目光cosplay。

《後浪》,青年精神的大型翻車現場

何冰說,看著你們,我滿懷羨慕。其實,電腦前面的我更羨慕。


不需要擔心衣食住行,無憂無慮的玩耍,挑戰種種極限,生活精美得像櫥窗中展示的樣本,誰不羨慕。


當青年人只擁有《後浪》中全世界去瘋去玩的價值觀,分享小眾樂趣,那麼,被奶頭樂圈養的青年人,也只會走向另一個墮落的極端。


柴靜說,沒有深夜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後浪》中,沒有肆意揮灑過的年輕人,不配當青年。


不要輕易去看《後浪》,只讓人自慚形穢。


新一代青年的獻禮,變成了一部分人的自娛自樂。


3


有人說,現在的年輕人,似乎變得很難騙了。


比如,熱愛爬山的王石在接受訪談時表示,現在的年輕人太急躁,沒想好自己的目標之前,應該先做公益或是探險,別老想著賺錢,別被一些東西困住。


網友表示不服,現在的年輕人在沒想好自己的目標前,應該先去找一個好岳父。


比如,當何冰在《後浪》中大聲喊出,你們只憑相同的愛好,就能結交千萬個值得幹杯的朋友,你們擁有了,我們曾經夢寐以求的權利——選擇的權利。


網友說,我們唯一可以選擇的是早上的煎餅果子要不要多加一個雞蛋。


不管是指責還是誇讚,不管是高姿態的教育或者刻意的諂媚,都讓人感覺到了生理性的不適應。


正如,知道了那麼多道理,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這屆年輕人已經舉起雙手投降,他們只想過物質條件好的日子。


肩負巨大的生活壓力,沒有希望的上升渠道,年輕人變得戰戰兢兢畏首畏尾。


巨大的貧富差距,讓他們甘心於佛系或者奶頭樂,社會失去活力。


積極創新探索的青年精神被摺疊起來,被審核擠壓的輿論環境讓這一切變得更糟。


歌頌青年的過來人創造了籠子,青年人也畫地為牢甘做困獸。


從庸庸碌碌佛系生活,到沉溺遊戲人間,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


覺醒之路,還有多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