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酸、甘、苦、鹹”五味之中蘊含了這些中醫養生道理

快節奏的生活狀態之下,養生成為了一個大眾話題,就連“保溫杯裡泡枸杞”也成為了一種流行。其實中醫當中蘊含了很多養生道理,比如我們都熟知的“治未病”,就是提倡人們通過日常生活習慣來避免患病,我們在生活中常說的“辛、酸、甘、苦、鹹”幾種味道也蘊含了不少中醫養生道理,今天同心堂就來聊聊四氣五味養生。


“辛、酸、甘、苦、鹹”五味之中蘊含了這些中醫養生道理


四氣五味是什麼

中醫的草藥都講究“性味歸經”,不同的“性味”可以表示草藥的不同藥性,其實關於“四氣五味”的記載早在《神農本草經》當中就已經有了記載,神農氏嘗百草,先分有毒無毒,再分寒熱溫涼,為其定性(又稱氣),最後辨辛酸甘苦鹹,為其定味。所以說,氣味就是我們說的性味,是體現草藥差異的基本要素。

其中,四氣指的是:寒、熱、溫、涼。同心堂的中醫師告訴我們,日常的藥食同源藥材都是平性食物,其次為溫熱性,寒涼食物最少。比如苦瓜、黃瓜、鴨肉等都屬於寒涼的食物。


“辛、酸、甘、苦、鹹”五味之中蘊含了這些中醫養生道理


五味指的是:辛、酸、甘、苦、鹹這五種味道,在日常的食物當中,甘味的最多,其次是鹹味、酸味,再次是辛味,苦味最少。我們日常吃的五穀雜糧、蔬菜瓜果大部分都是甘味的。

搞清楚食物的四氣五味有助於我們日常養生的時候有良好的飲食習慣,可以根據自身情況來規劃自己的飲食方案。

四氣五味代表什麼

想要通過四氣五味來改善自己的飲食習慣,那麼就必須瞭解四氣五味都分別代表著什麼,同心堂的中醫老師為我們簡單介紹了其中的奧妙。

一般情況下,寒涼的食物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滋陰生津、通利二便的作用。常見的有:菊花、茶葉、梨、柿子、西瓜、草莓、苦瓜、黃瓜、鴨肉等食物;


“辛、酸、甘、苦、鹹”五味之中蘊含了這些中醫養生道理


溫熱的食物則有溫中散寒、助陽益氣、通經活血的功效。常見的有:姜、蔥、蒜、胡椒、辣椒、韭菜、糯米、燕麥、白豆、甘薯、南瓜、油菜等;

還有一些食物寒熱不明顯,性質比較平和,有平補氣血、健脾和胃等功效。常見的有:秈米、粳米、玉米、芝麻、大豆、豆油、捲心菜、豬肉、牛肉、鯉魚、鯽魚等。

五味當中,辛味“能散能行”,有發散解表、行氣活血的作用,多用於外感表證及氣滯血瘀等。常見的有姜、蔥、蒜、香菜、洋蔥、辣椒、花椒、胡椒、茴香等。

酸味“能收能澀”,即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體虛多汗、肺虛久咳適當吃酸味食物有輔助治療的作用,常見的有醋、番茄、赤豆、橘子、杏、枇杷、桃子等。


“辛、酸、甘、苦、鹹”五味之中蘊含了這些中醫養生道理


甘味“能補能緩”,有滋養補虛、緩急止痛的作用,從五穀雜糧到肉食果蔬,大多味甘,是補益臟腑的佳品,常吃的有米、面、紅糖、蜂蜜、桂圓等。

苦味“能洩能燥”,有清熱瀉火、止嘔止呃、通利大便、祛寒燥溼、瀉火存陰等作用。常見的有苦瓜、茶葉、杏仁、百合、菊花等。

鹹味“能下能軟”,有助通便、消散結塊、益腎陰血。例如鹽、海帶、海藻、海蝦、海蟹、紫菜等。

四氣五味怎麼運用

傳統中醫十分重視養生理念,同時也提出了“天人相應”的觀點,也就是養生要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在四季變換的同時,養生中的飲食也是在變化的。

春天陽氣上升、萬物萌動,人也需順應自然,保護體內的陽氣,使之不斷充沛起來,此時適宜吃蔥、蒜、韭菜等溫補陽氣的食物。


“辛、酸、甘、苦、鹹”五味之中蘊含了這些中醫養生道理


夏天陽氣已盛、萬物繁茂,是人體新陳代謝旺盛的時期,易耗氣傷津,防暑的同時要避免過分貪涼而傷了陽氣。這時可以適當吃些苦瓜、百合、菊花等味苦的食物,有解熱除煩、促進食慾等功效。

秋天陰氣已升、萬物果實已成,養生離不開“收養”這一原則,要把滋陰潤燥作為首要任務。此時不要吃過多辛辣燥熱的食物,可以吃些芝麻、蜂蜜、梨、石榴、藕等味甘的食物。

冬天陰氣極盛、萬物潛伏,自然界呈現閉藏的氣象,此時我們應以斂陰護陽為根本,同時為來年儲存一定的能量。飲食上切忌黏硬生冷,宜溫熱鬆軟,烹飪方法以燉為佳,更利於營養的消化吸收。


“辛、酸、甘、苦、鹹”五味之中蘊含了這些中醫養生道理


一年四季的養生食療方案在變化,但是人們追求健康的心理是不變的,在同心堂看來時刻保持一顆積極健康的心態才是最重要的,否則即便有很好的養生方案也無法順利進行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