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曾是必背的课文,其中名噪一时的曹刿最终结局如何?

文|飞鱼说史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左传》

《曹刿论战》曾是必背的课文,其中名噪一时的曹刿最终结局如何?

看到这句话是不是有很多人感觉很熟悉,没错这就是出现在我们语文必背的课文《曹刿论战》中最为经典的一句话。

飞鱼现在看到这句话,还能想起当年因为背不下来这篇文言文而站过的课堂,是那样的“亲切”。

那些年最羞于的罚站,放在现在来看,似乎也是一种经历,至少这份经历告诉了我,要用心背诵文言文,不仅考试时要用,说不准在将来的某一时刻,就能用的上。

就好比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就是关于曹刿的。

通过《曹刿论战》这篇文章,想必不少人都很佩服曹刿的智慧,甚至有人说他是天生的兵家,至于这点是否准确,我们稍后再说,不过这件事情的背后也反映出了在春秋那个乱世,排兵布阵的打法开始落伍,而智谋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则越来越重要。

曹刿的名声,就是伴随着一场战争而来的,这场战争发生在齐国和鲁国之间,战争的结果是弱鲁败了强齐,曹刿就是属于鲁国的阵营,也是鲁国能胜利的关键人物。

《曹刿论战》曾是必背的课文,其中名噪一时的曹刿最终结局如何?

按理来说,曹刿如此会指挥打仗,在那个乱世该是存在感十足才对,可是我们翻遍史籍,关于曹刿的事迹却少的可怜,甚至连《史记》根本没有关于此人的任何记载。

那么问题就来了,名噪一时的曹刿除了这一场战役外,他是否还有其他的功绩,最终的结局又如何呢?

此事我们还得从曹刿的生平说起。

石头缝里蹦出的曹刿?

曹刿,在历史上出现的很突然,消失的也突然,好似流星一般,结合春秋时期以国为姓,曹刿应该是曹国曹叔振铎的后人,不过这点也并没有定论,只是后人的推测,这不仅让很多人怀疑曹刿难道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当然,这只是一个玩笑,曹刿是曹叔振铎后人,目前也是被多数人认可的,不过在曹刿生活的这时,曹国应该是灭亡了,所以曹刿也就成为了鲁国人,不过曹国是被宋国所灭,至于曹刿为何没成为宋国人而变成了鲁国人,这是一个谜。

《曹刿论战》曾是必背的课文,其中名噪一时的曹刿最终结局如何?

不过让人更不解的是,曹刿在那时候如此有名气,为何《史记》中却又无此人的任何记载呢,对于这点也有些人提出,《史记》中的曹沫其实就是曹刿。

他们两人是同一人的说法是备受争议的,虽然他们出现的时间点相同,又同为鲁国人,但他们两个人的性格是完全不同的,因为曹沫是以力大勇敢著称,是个刺客类型的人物,而曹刿明显是个智慧型的指挥官,所以把这两人当成一个人来看,是不准确的。

既然没有定论,我们暂且也不深究,我们接着来看曹刿在历史上仅有的2次露面。

曹刿的首次亮相。

曹刿的第一次露面就是我们熟知的齐鲁之间的长勺之战,这次战役的交战双方是齐国和鲁国,此时齐国正值齐桓公统治时期,国力强大,鲁国是鲁庄公在位,国力弱小,在两国的战争中,鲁国取得的成绩几乎是全败。

《曹刿论战》曾是必背的课文,其中名噪一时的曹刿最终结局如何?

齐桓公不痛快的时候,总想着拿鲁国出口气,经过前几次的胜利,齐桓公也飘了,他不顾管仲的劝阻,再次兴兵伐鲁,消息传到鲁国,鲁国举国震惊。

就在这危难之际,曹刿主动求教鲁庄公,提出了全力抗击齐国的建议,并且表示出了自愿跟随鲁庄公一起出战的意愿,这也从侧面说出了曹刿的在当时的身份并不平民或者奴隶,最低也应该是一个“士”,不然想见鲁庄公都没可能。

曹刿慷慨激昂地求战,得到了鲁庄公认可,最终鲁国和齐国在长勺之地相遇了,按当时的打仗的规矩来说,打仗前要列阵击鼓,鼓声响起之后,两军便相互冲锋,虽然看起来很没有技术含量,但却是“周礼”下最战争的最常态。

齐鲁两国的士兵在长勺准备来一场决战,鼓声一响,鲁庄公便想出击,可是曹刿却制止了鲁庄公,齐国那边一看鲁国竟然不出兵,于是又击了二次鼓,心想着这次该打了吧,毕竟这不是组团出来观光旅游来了。

《曹刿论战》曾是必背的课文,其中名噪一时的曹刿最终结局如何?

可是曹刿再一次阻止了鲁庄公的进攻,就这样齐人一连击了三次鼓,之后,曹刿就建议鲁庄公立即出兵进攻齐人,结果本以为鲁国不打仗的齐国人,被鲁国打得落花流水。

照曹刿的话说,就是: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其实,从这里我们也不难看出,曹刿只是在战场上耍了小聪明,说他是具备军事家的才能,则似乎又有些牵强,不过无论如何,鲁国还是在曹刿的策略下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曹刿的二次现身。

按照常理来说,曹刿接下来该声名大震才是,不过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此后再也没有见过曹刿指挥过战争了,他的第二次出现在史书中是在13年后。

曹刿指挥了长勺之战胜利后,史书中对于此人便没有任何记载了,直到13年后,曹刿才再一次出现在史书中,这是曹刿的二次现身,也是最后一次。

《曹刿论战》曾是必背的课文,其中名噪一时的曹刿最终结局如何?

这是事件的起因是鲁庄公要到齐国去观看祭祀社神,这是不符合周礼的,于是曹刿就立即站了出来,并且劝谏鲁庄公不要这么做,会给别人笑话,但是鲁庄公并没有听从曹刿的建议,还是去齐国观礼去了。

这件事透露给了我们两点讯息,首先是曹刿可能一直在鲁庄公身边,不然也不会十几年之后再次出现,其次是曹刿的思想发生了改变,第一次曹刿在战场上完美演绎了什么叫不按常理出牌,第二次又以遵循旧礼的形象出现,难道曹刿也被旧贵族的思想同化了吗,我们不得而知。

在曹刿第二次现身劝谏鲁庄公无效之后,史书中就再也找不到关于曹刿的任何记载了,不过这种“找不到”,或许也正是说明了曹刿应该是得到了善终,不然如果是非正常死亡,那么史书中至少会有些许记载才是。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文献:《左传》、《国语》等。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