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湾 文

薛家湾 文/张建国

又有几位战友去了薛家湾。这是我们都想回去看看的地方。薛家湾,用46年前的地址表述,就是旬阳县吕河区力加坝公社薛家湾。用现在的方位则可以表述为,襄渝铁路(襄樊至重庆)力加坝火车站。新建的西康铁路(西安至安康)从北向南,在旬阳拐弯向西,与襄渝铁路并肩,也要途经这个车站。

参加“三线建设”时,我们在这里以自己青春的臂力,打通了7200米的薛家湾隧道,架起了通向力加坝火车站的桥梁。

46年前,薛家湾刚刚在开山筑路的炮声中震醒。那是一个充满艰苦的年代,也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年代。几户散落在山谷沟岔里的村民,在这沉睡着的崇山峻岭中,迎来了浩浩荡荡的筑路大军,也迎来了从城里来的一群稚气的学生——参加三线建设的“学兵连”。正在开凿的公路便道上,村民们兴奋地追赶着汽车,老人和孩子们用善良与诧异的眼光注视着这冰天雪地住在营帐里的学生。难忘啊! 这是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人生里程的第一站!怎么会忘记呢。

早晨,清脆的哨音唤醒了沉睡的山谷。先期到达的学兵们争先恐后冲出帐篷,冲向山崖上刚开辟出的公路的路基,迎着凛冽的寒风,开始出早操。在这块仅有的可以当作操场的空地上,学兵们要向铁道兵战士一样,塑造自己紧张的作风和连队的精神。一袋袋水泥,一挑挑砖块,从汉江的船上卸下,背着扛着挑着,沿着崎岖的山路转到了工地,一捆捆茅竹,一根根木料,一束束稻草,也从山涧中来到了工地。学会了扎铁丝,学会了搭架子,学会了编竹笆墙……三个月下来,学生连为将要转场到达的部队建好了营部和营房。

开工了,学生连也上了工程的主战场。风枪昼夜不停地轰鸣,打眼,放炮,出渣,进料,冒着硝烟,顶着危石,为每一米掘进抢时间、争速度,为7200米薛家湾隧道的贯通拼搏。通向力加坝火车站的桥架起来了,峭壁栽上了电线杆……

薛家湾,还记得我们吗?我们是铁十师四十九团二营学生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