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县木头峪 文

佳县木头峪 文/和谷

黄河峪口的民居建筑,多为典型的陕北农家石砌窑洞式四合院,或依山而建,或在川道平处独立而设,呈长方形布局。两千多口村民耕作近千亩土地,枣林七八百亩之多,农业户与居民户近乎各半,有运输、红枣加工和手工造纸业。毛泽东曾到过此地,当时制作有边区币的钞票用纸、公文纸,如今以造窗户纸为主。

木头峪,原为浮图峪,设有官渡,自古为晋陕贸易往来的水旱码头。现存有明清民居建筑七八十院,门匾牌匾五十多幅,老祠堂、石堡、古戏楼、寺庙若干处,两条街道与巷道相连。石窑洞规模宏大,计有156孔,多为清代四合院。窑面大都抹石灰泥,明柱抱厦,二梁间陈放着巨大的手编枣篮。有24处四合院保存较好,门楼嵌有“积厚流光”“诗书门第”“尚德者昌”“荣业所基”“慎修思永”等古牌匾。明清时村上出过两位进士、八位知县。新中国成立后,村上出去的官至县团级以上者八十余人。毛泽东当年在白云山观看过该村群众剧团的演出,赠有“与时并进”锦旗。

在一处窑院,发现一裂为两半的石碑,为冯玉祥名义所刻写,残缺中依稀可见“修道路”“我们要使人人均”“我们军队是人民”字样。

古戏楼上,有扎白羊肚手巾的老汉扶着拐杖在专注地观棋,全然不理会旁边经过的一行观光客。闲坐在村头的几个老太太则镇静地目送过客,神态苍茫。铁丝网后边的几只白山羊,显得很警觉而惶恐的样子。

沿黄河的公路,让黄河古道焕发了生机。黄河,就在眼前静静地流淌,漫天遍地,恣意汪洋。河边的枣林,伸延到了远处。

黄河岸边的泥沙河村,在一条河道里,有千年的枣树林,堪为神奇。周围的山石为黑灰色沙页岩,绿色的草木在顽强地生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