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在西安住旅店 文

50年前在西安住旅店 文/赵德铭

50年前的1968年12月份,我从新疆部队回商县老家探亲,当我从乌鲁木齐乘坐火车到达西安火车站时,已是夜里11点多。因要等到天亮,我才能从西大街的老关庙汽车站,乘坐长途汽车回商县老家,必须在西安住一晚上。于是,我从西安火车站出站后,便沿着解放路向前开始找旅店。

那时,西安市的旅店都很小,一般都是灰色或黑色的两扇门,在大门一侧悬挂着一个写有该旅店名字的木牌子,很不起眼。院内的空间也很小,大点的有二层小楼,小点的只有一院子的平房。我先后来到解放路的三八旅店、齐鲁旅店,东大街的关中旅店、益民旅店、光明旅店,南大街的南大街旅店等,但遗憾的是,每个旅店门口都挂着一个“客满”的牌子。我只好向各旅店里的服务员百般苦苦地哀求,可惜都是无济于事。此时,西安的天气已是寒气袭人,我独自一人,背着沉重的行李,伫立于清冷的西安街头,心中顿然泛起了一丝丝无家可归般的凄凉。无奈之下,我又转了半个多小时,来到西大街的群众旅店。

50年前在西安住旅店 文/赵德铭

可是当我向群众旅店里值班的一位老大妈说明来意之后,老大妈一开口就说:“哎呀,一个空床也没有了啊!”老大妈这么一说,立刻将我从头到脚浇了个透心凉。但我不甘心,还是向这位老大妈出示了我的军人通行证(我当时未穿军装),向她诉说了我四处投宿无门的遭遇,央求她随便给我找个地方,对付一宿。老大妈看了我的通行证之后,便长叹了一声说:“在新疆当兵,生活很艰苦,不容易呀!那么我就为你安排一个临时住宿的地方吧。”说完,这位老大妈在住店登记本上登记下了我的姓名及军人通行证号码之后,便忙活着在旅店里的走廊,为我安排了一个临时床铺,让我将就一宿。

住宿安排好之后,老大妈把我叫到她的值班室,递给我一个饭盒,对我说:“这么晚下火车,你肯定还没有吃饭哩,正好我这儿有一盒从家里带来的米饭炒菜,给你随便垫补垫补肚子好了。”此时,我才忽然想起,自己还没有吃晚饭呢。于是,我便狼呑虎咽地将这盒饭吞下肚去。为了报答这位老大妈对我的关爱,我掏出了5元钱给她,但她坚决不收。我只好趁她去开水房打开水的时候,悄悄将那5元钱压在了旅店的住宿登记本下边。

我上床之后,盖上了厚厚的棉被,身上顿时觉得热乎乎的。可是觉得头部还是有些寒意,我仰头一瞧,原来头顶窗户上的一块玻璃破碎了,冷风正是从破碎的玻璃窗口里,呼啸而入的。由于我太累了,也就顾不得这些了,不久便酣然入睡。

50年前在西安住旅店 文/赵德铭

翌日早上,我一觉醒来,一切疲劳皆除,只觉得浑身舒坦。再抬头瞧瞧那窗户上破碎的玻璃,已经被老大妈于夜间用报纸给糊得严严实实的,难怪头部不再觉得有冷风的侵袭了。

我简单地洗漱之后,便与这位老大妈告辞。但我在老关庙汽车站买车票时,却在裤兜里发现了一张纸条和昨天晚上我压在登记本下边的5元钱。老大妈在纸条上写道:因不是正式登记住宿,住宿不能收钱,至于她那盒饭么,是从家里带来原准备给自己吃的,就更不能收钱了,所以把这5元钱退还给我。读罢老大妈的这张纸条,我顿时对这位老大妈充满了感激之情,这次西安住店,让我终生都难忘!

(来源:2018年05月13日西安晚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