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兽村的传承 文

脊兽村的传承 文/图 谢伟

制作脊兽的工坊,就在自家院子里。

脊兽村的传承 文/图 谢伟

农村欧式住宅在屋脊上混搭灰瓦和脊兽

脊兽村的传承 文/图 谢伟

脊兽的多少代表等级

脊兽村的传承 文/图 谢伟

圆圆的泥筒一分为二就成了筒瓦

脊兽村的传承 文/图 谢伟

手工雕刻的模具

脊兽村的传承 文/图 谢伟

农村妇女成为生产主力

脊兽村的传承 文/图 谢伟

土窑上堆满样品

脊兽村的传承 文/图 谢伟

中国古代建筑使用的脊兽

西安市周至县窑上村最西边两栋挨着的新盖村民房格外醒目,西边是欧式别墅盖法,旁边是中式改良盖法,但无论是中式还是西式,他们都在房子上加了中式的灰瓦和脊兽,因为这个村子有制作脊兽的传统。

脊兽是中国古代汉族建筑屋顶的屋脊上所安放的兽件。它们按类别分为跑兽、垂兽、“仙人”及鸱吻,合称“脊兽”。其中正脊上安放吻兽或望兽,垂脊上安放垂兽,戗脊上安放戗兽,另在屋脊边缘处安放仙人走兽。中国古建筑大多是木质结构,为了让檐角最前端的瓦片承受重力,就用瓦钉进行固定,久而久之钉帽被美化成了各种动物形象,当然除了装饰作用外,它们又被赋予了标志等级和避火防雷等传奇的功能,古代建筑设计师们的创造颇具深意。

古代的西安诞生过许多世界级的伟大建筑:阿房宫、未央宫、大明宫等等,这些建筑如今已经难觅真容,但是古老的脊兽制作工艺又像活化石一样展现了其中的制作过程。村民们用手和泥、将泥倒入撒有草木灰的石范之中、然后倒出成型脊兽。用泥条、泥蛋粘结在瓦面上,通过雕塑形成各种花纹图案变成空心花砖和砖雕,最后通过传统土窑烧造出灰色的精美脊兽。82岁的马根才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军人,担任过多年的村支书,他说:“古代脊兽是用在宫殿、庙宇、官员豪宅上,以前农村穷,老百姓用不起脊兽,窑上村都靠烧碗、烧缸为业。现在生活好了,农村以前常见的二层楼目前流行加一个灰瓦的加层,不但解决了防晒、保暖、漏雨等问题,还特别传统美观,所以一千多元一套的脊兽特别畅销,青海、新疆、甘肃、宁夏的客户都来村里采购。”

村民魏继昌是个爱动脑筋的人,他借鉴了秦兵马俑流水线的方式来生产脊兽,把一个产品分成多个部件多人流水线加工,改良了制造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其他村民仿效这一模式,困扰很多传统产品的技术成本瓶颈得以突破,如今窑上村脊兽在周边省份的仿古建筑上也得到了使用。窑上村的妇女心灵手巧特别能吃苦,工棚里冬冷夏热,要用手在泥里水里和泥雕塑,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粗糙的手指和脸庞换来了孩子们上大学的学费和家里的楼房。村长周连忠说:“村里有十三个脊兽专业户,不仅每户年收入可观,还解决了一百多名村民的就业。村里打算用脊兽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准备建一个古建筑构件博物馆,让祖传的古老技艺得以传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