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建筑之美感——飞檐、斗拱、瓦当、脊兽、檐铃最美中国风

中国古典建筑之美感——飞檐、斗拱、瓦当、脊兽、檐铃最美中国风

乌镇、同里、周庄,这些梦里江南水乡,烟雨画舫、亭台楼榭、白墙黛瓦、小桥流水,如果剔除了现代的商业化气息,完全符合我心目中的明清时代江南水乡的形象和气韵。古街院落墙体斑驳,青石板路磨得油光发亮,精美细致的木雕、石雕让人爱不释手,青砖黛瓦的临水小楼,玲珑精致的飞檐翘角,透露着一份洗尽铅华的淡雅,飘逸着一股不染纤尘的灵动,凝结着一种返璞归真的静谧,性灵、清雅、烟火气息,构成了一幅生活与诗意交汇交融的水墨画卷,亦真亦幻,似曾相识。

在梦一般的烟雨江南里,丁香般的旗袍美女、精美绝伦的油纸伞、曲折的回廊、桥里桥、流水江南、烟笼人家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影响,然而最吸引我的却是屋脊上的檐角,在我眼中她是那么精致、精巧、美妙,优美的曲线与青砖黛瓦粉墙融合得那么巧妙,勾勒的天际线完全可以媲美绝杀现代任何一个号称“最完美”的城市天际轮廓线。

中国古典建筑之美感——飞檐、斗拱、瓦当、脊兽、檐铃最美中国风

那弯弯上翘的檐角犹如少女的脖颈,曲线优雅、造型自然,如犟斯飞,万尖飞动,使静寂的建筑物瞬间产生蓬勃向上的飞跃之感。在能工巧匠手中,她们多种多样,造型优美,既有实用功能又有美学感受,通风采光,遮风挡雨。在唐诗宋词里,她们静穆高渺,不仅有别具一格的美感,更有耐人寻味的韵致。

中国古典建筑的檐角非常有特色,其“飞”“翘”“灵动”之势之态之貌著称于世,她虽然是庞大建筑的一角,却与整体布局谐调一致,却保留着自己的非凡姿色,为整个建筑群增色添彩、锦上添花。中国古建筑凝聚着匠人的匠心独运,凝结着古人的智慧和艺术美感,处处体现的是精神,处处体现的是理念,处处体现的是寄托。

中国古典建筑之美感——飞檐、斗拱、瓦当、脊兽、檐铃最美中国风

一角飞檐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民俗民风、文化传统、艺术风范,反映并象征着华夏文明,历史悠久、人文厚重。在全宋词中“檐”意象出现频率较高,出现了456次,以“画檐”、“虚檐”、“重檐”“朱檐”、“檐牙”等形象出现在287位词人的词作中,细腻的宋人在“檐”意象的选取中,透露出他们力求灵动之美的艺术眼光,“飞檐翘角”的柔美曲线呈现出的灵动之美,符合古人动静相参、静中求动、化动为静的艺术思想,词与檐的熔融,自有燕舞飞花之趣、飞腾云间之妙。

中国古典建筑之美感——飞檐、斗拱、瓦当、脊兽、檐铃最美中国风

01 飞檐有什么用途?

屋顶在中国古典建筑的最高处,古人们在这上面下够功夫、做足文章,虽然屋顶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变化得种类繁多,样式复杂,但总体上依然还保留着举折高大、出檐深远、檐角起翘三个显著特征。建筑的风格是庄严、威武还是灵动活泼,都要取决于檐角的曲线,曲线平缓显得威武庄严,檐角高高翘起就显得活泼玲珑。

古人的智慧,在飞檐的设计和实用上,挥洒得淋漓尽致,酣畅痛快,把檐角的曲线艺术发挥到极致,达到屋顶的实用性和观赏性的最佳融合。在文人的设计下,在匠人的操刀下,飞檐演绎出惊艳时光的美,孕育出飞动轻快的韵味。

中国古典建筑之美感——飞檐、斗拱、瓦当、脊兽、檐铃最美中国风

飞檐是中国传统建筑檐部形式,多指屋檐特别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若飞举之势,常用在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等建筑的屋顶转角处,四角翘伸,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所以也常被称为飞檐翘角。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的武侠小说中,说一个人的轻功了得,身轻如燕,经常会使用一个“飞檐走壁”来形容他超人的轻功绝技。

飞檐为中国建筑民族风格的重要表现之一,通过檐部的这种向上翘起的特殊处理和创造,出檐深远遮挡着炎炎夏日的阳光,檐角起翘有助于扩大采光面、有利于通风透光,屋顶曲面技艺缓解雨水下落,保护建筑的墙体和基柱,四周飞翘的檐角增添了建筑物向上的动感,仿佛是一种气将屋檐向上托举,建筑群中层层叠叠的飞檐更是营造出壮观的气势和中国古建筑特有的飞动轻快的韵味。

中国古典建筑之美感——飞檐、斗拱、瓦当、脊兽、檐铃最美中国风

江南多雨,建筑的檐角起翘程度明显,使南方建筑显得清丽婉约。北方多雪,檐角有曲线但较为平缓,多采用重檐彰显建筑的大气磅礴。向上翘起的飞檐,随着曲线的弧度呈现出飞出苍穹的态势,这种视觉感受如同我们举起双手敬献苍天一般,表现出古人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站在屋顶看中国,就像翻开一部部石刻的史书,于千年风雨沧桑中,邂逅最明媚的风景。梁思成先生在《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建筑》一书中说道,公元前11世纪的诗歌里,就有称颂屋顶之美的诗文,用飞禽的双翼比喻向外延伸的屋檐。

《诗经》中也有形容屋顶的清逸俏丽、飞意流韵的词语。飞翘的屋檐上,有晏几道迟留的归燕,也有苏轼零落的疏雨;鳞次的瓦片间,有白居易的“鸳鸯瓦冷霜华重”,也有陆游的“碧瓦万叠浮岚烟”。千百年来的中国屋顶,到底隐藏了多少故事?它们在历史中静默,傲然于尘世,饱经风霜,受尽洗礼,却依然坚挺地,给人撑起一片深远的天空。

中国古典建筑之美感——飞檐、斗拱、瓦当、脊兽、檐铃最美中国风

02 飞檐之美的保障根基在哪里?

在中国古建筑中,在每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都展现出古人的建筑智慧和艺术结晶。飞檐之美体现得美轮美奂,最重要的构件是斗拱,也是成语“钩心斗角”的起源之处,后来演变为“勾心斗角”。如果没有斗拱这个物件,也就没有这“高轩临碧渚,飞檐迥架空”、“小径通山寺,飞檐抹晓霞”、“晴空飘飘雨花坐,护此燕几垂飞檐”的灵动玲珑朦胧意境美了。

斗拱结构精巧,造型美观,如盆景,似花篮。在建筑转角飞檐中斗拱结构最为复杂,所起作用也是最大的。在古建筑中既有最大的实用价值也有装饰作用。古人敬天重地,一砖一瓦皆留情,一丝一毫皆专注。飞檐设计构思巧妙,造型优美的屋顶给人一种怦然心动的视觉享受。

中国古典建筑之美感——飞檐、斗拱、瓦当、脊兽、檐铃最美中国风

斗拱是斗和拱的合称,斗拱承重屋顶,使屋檐最大程度向外延伸,既实用又形态优美,成为中国古典建筑造型的一个主要特征。最富有装饰性的特征,华丽富贵,被帝王们攫为专用,有的王朝规定民间不得使用。《明史》规定,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彩色。

斗拱的独特造型使人产生一种神秘莫测的奇妙感觉。无论是从美学角度还是从结构造型上它都拥有一种独特的风格。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来看,斗拱都足以象征和代表中华古典的建筑精神和气质。

中国古典建筑之美感——飞檐、斗拱、瓦当、脊兽、檐铃最美中国风

斗拱中间伸出部分叫做耍头,有的雕著一个立双式的青色龙头。其两旁的垫拱板雕半立体火焰珠一粒,象征吉祥如意。中国最早的实例是战国时期的四龙四凤铜方案。

中国古典建筑之美感——飞檐、斗拱、瓦当、脊兽、檐铃最美中国风

斗拱的第一个作用:荷载作用。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斗拱的第二个作用:增大距离。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在它成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作为构件大小的基本尺度。

中国古典建筑之美感——飞檐、斗拱、瓦当、脊兽、檐铃最美中国风

斗拱的第三个作用:装饰作用。后来的斗拱逐渐变为装饰,也是区别建筑等级的标志。越高贵的建筑斗拱越复杂、繁华。

斗拱的第四个作用:抗震作用。中国古建筑屋顶挑檐采用斗拱形式的较之没有斗拱的,在同样的地震烈度下抗震能力要强得多。斗拱是榫卯结合的一种标准构件,是力传递的中介。斗拱把屋檐重量均匀地托住,起到了平衡稳定作用。

中国古典建筑之美感——飞檐、斗拱、瓦当、脊兽、檐铃最美中国风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的应县木塔,全塔整体架构所用全为木材,纯木结构、无钉无铆,没用一根铁钉,全塔共应用54种斗拱,被称为“中国古建筑斗拱博物馆”。

中国古典建筑之美感——飞檐、斗拱、瓦当、脊兽、檐铃最美中国风

03 飞檐之韵味在于瓦当?

中国古典建筑之美感——飞檐、斗拱、瓦当、脊兽、檐铃最美中国风

瓦当是指古代中国建筑中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特指东汉和西汉时期,用以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建筑附件。有用四方之神的“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做图案的,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何形纹、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等等,为精致的艺术品,属于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

中国古典建筑之美感——飞檐、斗拱、瓦当、脊兽、檐铃最美中国风

瓦当造型。有半圆瓦当和圆瓦当两种。既可蔽护檐头,又是一种装饰。

瓦当纹饰。瓦当的题材有三种,文字纹瓦当、图案纹瓦当和图像纹瓦当。

瓦当纹饰多种多样,有动物纹、昆虫纹、飞禽纹、植物纹、夔纹、鹿纹、四兽纹、豹纹、飞鸿纹、凤纹、蝉纹、云纹、树纹等。瓦当文字通常用秦篆和廖篆,也有隶书。字体富于变化,多随意弯曲,挺拔遒劲。建筑物专用的,如甘泉宫瓦当“长生未央”。赞颂与吉祥语文字瓦当最多如“千秋万岁”、“长生无极”等。

中国古典建筑之美感——飞檐、斗拱、瓦当、脊兽、檐铃最美中国风

瓦当的纹饰美观大方,形象生动活泼,构思精巧。瓦当纹饰设计精心,文字布局精巧。在圆形或半圆形的画面之中,动物显得自然活泼,神态天真,栩栩如生,文字的合理摆布,疏密得当,安排合理,显示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天才和智慧。

中国古典建筑之美感——飞檐、斗拱、瓦当、脊兽、檐铃最美中国风

瓦当的造型千姿百态,它不但是绘画、工艺和雕刻相结合的中国艺术,也是实用性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在古建筑上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不仅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也是考古学年代判断的重要实物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古典建筑之美感——飞檐、斗拱、瓦当、脊兽、檐铃最美中国风

唐宋以来,瓦当已引起了好古者的重视,在唐宋文献中记载有当时人用瓦当做成砚台使用。清代随着金石学的兴盛,瓦当收藏之风大盛,康、雍、乾时期开始了对瓦当的专题著录。如乾隆年间,一枚“长乐无极”瓦当,价格为每枚10两白银。

中国传统建筑中,屋顶的瓦有仰铺和俯铺。所以最前面的瓦也有两种,一种圆形或半圆形,瓦面弧形朝下,另一种三角形或如意形,瓦面弧形朝上。前者才是瓦当,后者叫“滴水”。

中国古典建筑之美感——飞檐、斗拱、瓦当、脊兽、檐铃最美中国风

04 飞檐之美的文化底蕴在于檐角走兽、仙人

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写到: 这些矛盾在他心中乱碰,使他一天到晚的五脊六兽的不大好过。我们经常会听到“五脊六兽”这个词,用来形容一个人心烦意乱,忐忑不安。“五脊六兽”是指什么? 它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装饰,在宫殿和庙宇的房脊上,常常看到一些形状各异的小兽,依次排列,使建筑更加宏伟庄重。

中国古典建筑之美感——飞檐、斗拱、瓦当、脊兽、檐铃最美中国风

屋脊神兽由瓦制成,高等级建筑多用琉璃瓦,最初是为了保护木栓和铁钉,防止漏水和生锈,对脊的连接部起固定和支撑作用。后来,神兽被赋予严格的等级意义,不同等级的建筑,安放的数量和种类不同,神兽越多,建筑级别越高,均为奇数,常见为一、三、五等。

中国古典建筑之美感——飞檐、斗拱、瓦当、脊兽、檐铃最美中国风

在古建筑上的神兽最多使用九个,故宫太和殿上的脊兽是唯一俱全的,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它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除骑凤仙人外,古人为它们的顺序编了一个极为好记的顺口溜:“一龙二凤三狮子,海马天马六狎鱼,狻猊獬豸九斗牛,最后行什像个猴。”

中国古典建筑之美感——飞檐、斗拱、瓦当、脊兽、檐铃最美中国风

05 飞檐之美在于檐马的灵动

古时飞檐之上常挂有铃铛,风吹起,叮当作响,也叫做“檐铁”或“檐马”、“檐铃”,正如古典建筑中的每一角落的每一个物件都是有用途的,古时悬挂于古建筑物檐角处,用于驱逐在屋檐下筑巢的鸟类。檐马也名“铁马”,“风铎”,是现代风铃的前身。

中国古典建筑之美感——飞檐、斗拱、瓦当、脊兽、檐铃最美中国风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自从环珮无消息,檐马丁东不忍听。”华丽纹饰下的飞檐翘角下悬挂着美玉琅玕做成的檐铃,相映成趣,动静两宜,精致美妙的飞檐燕尾本已栩栩如生,风中摇曳的檐铃声使之更增添生气,在古朴典雅的建筑中仿佛有一种生命力破茧而出。

中国古典建筑之美感——飞檐、斗拱、瓦当、脊兽、檐铃最美中国风

南宋高翥的一首《春日杂兴》,“檐铃奏曲响珊珊,尽日重门不启关。多插瓶花供宴坐,为渠消受一春闲。”仿佛让人回忆起屋檐下的一挂檐铃,清风吹过、雀鸟飞过引得铃声叮咚,奏响一曲春日的兴味,感同身受。

檐牙下悬挂檐铃,迎风叮当作响。春去夏来,晨昏月夜,看流光轻转,听檐铃鸣澈,任风叩轩窗,细雨的缝隙里。你仔细聆听,可以体会到清新的、玲珑的、如珠落玉盘的、风掠檐铃的声音。

中国古典建筑之美感——飞檐、斗拱、瓦当、脊兽、檐铃最美中国风

古人悬挂风铃,是以“风吹玉振”的声音,达到警示、静心养性或祈福之目的。佛教意涵上对铃的解释是惊觉、欢喜、说法。寺庙建筑屋檐下的风铃,清脆之声庄严宁静,似在时时惊醒世人之意。警示世人遁入佛门,修行切记静心养性。

寺庙建筑屋檐下的风铃“叮叮咚咚”,是为演说“苦、空、无常、无我”的佛理。佛经中还有一种用悦耳铃声供养三宝的说法,用动听的风铃之声比拟讲法诵经之声。再者,风铃上刻咒,当它发出的声音所到之处就会利益众生。

中国古典建筑之美感——飞檐、斗拱、瓦当、脊兽、檐铃最美中国风

一角飞檐一处情,一片瓦当一匠心,一只檐马一片音,古人把丰富的历史人文和审美情趣、工匠之心,都勾勒在这一砖一瓦、一榫一卯、一针一线、一字一句方寸之间,倾其精血而聚其中,注其理念而隐其内。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飞角翘檐黛瓦墙,肃然于历史长河里,默立于时间长河里,孕育着穿透历史的韧劲和张力,延续着千古文化的历史脉络,历久弥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