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什麼新零售,只有更高效率的零售

從零售業態的演變看“新零售”

這些日子,隨著盒馬鮮生、京東便利店和小米之家等新零售業態的日益火爆,“新零售”一詞逐漸被大家熟知。盒馬鮮生通過線上線下融合,實現“3公里生活圈”;小米之家通過坪效革命和會員運營,坪效達到驚人的27萬/平米/年;亞馬遜利收購全食超市,利用自身強大的雲計算能力使客流量大幅提升。

沒有什麼新零售,只有更高效率的零售

盒馬鮮生會員店

沒有什麼新零售,只有更高效率的零售

小米之家

沒有什麼新零售,只有更高效率的零售

盒馬鮮生、小米之家、亞馬遜的新零售嘗試效果

為什麼“新零售”業態會在近年爆發呢?從宏觀的零售業發展歷程來看,中國連鎖零售已經走過30年的歷程,在供不應求的時代,誰能夠製造出大量的產品就不愁沒有市場。如今,原來競爭不充分、遍地黃金的年代已經成為了過去時,在產能過剩的時代,零售企業的競爭力變成了內在供應鏈、產品品質和精益管理之間的競爭。中國零售業發展至今,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時代:

供不應求時代、渠道為王時代和消費者主權時代。在這個消費者主權時代,小米深挖消費者需求、重視粉絲反饋塑造小米生態產品體系;盒馬鮮生通過用戶數據,來進行定製化精準選貨和獨家定製。可以說,在供不應求時代,品牌商是零售鏈條的核心;在渠道為王時代,零售商是零售鏈條的核心;到了消費者主權時代,消費者第一次成為了零售鏈條的核心。

沒有什麼新零售,只有更高效率的零售

新零售業態的出現標誌著中國零售業逐步走向消費者主權時代

2018年的今日,物質極大豐富、多種零售業態並存,某些品類供給遠超需求,傳統零售企業如大商、萬達、大潤發都面臨著增速下降的事實;而數年前如日中天的電商居然也成為了"傳統行業",增速放緩。起初,電商憑藉著廉價優勢搶奪了線下實體的市場,但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同樣形成了牢固的進入壁壘,線上店鋪逐步增加而線上客戶基本不變,於是線上成本水漲船高。新零售的本質結合"線上線下"和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重塑零售,數據驅動的的新零售成為了當今零售業的新業態其實零售的業態演變是個常態,"新零售"本身並沒有多麼神秘,只是一種"新的零售",是一種零售業態的轉型和演變。這樣的零售業態的演變,從百貨商店、超市、便利店和電商平臺的零售業態的演變並無差別。

零售業有著名的迭代理論——零售車輪理論,是由哈佛商學院零售專家麥克爾提出,零售組織的變革始終像一個週期性旋轉的車輪子一樣。正如佛理上講,宇宙間的萬物都離不開"成、住、壞、空"四個字,零售業態也在不斷變換。

新的零售業態在替代老的零售業態過程中,通過"三低"(低成本、地毛利、低價格)快速切入市場,改善環境、優化品類、完善服務,但是它的成本也會慢慢成長,最終被更新的業態取代。

沒有什麼新零售,只有更高效率的零售

哈佛商學院的零售車輪理論

我們細看這個零售車輪理論,當前的傳統線下零售業態處於第3階段;而電商平臺處於階段1和階段2之間,具體見下圖:

沒有什麼新零售,只有更高效率的零售

傳統零售式微、電商流量見頂,新零售業態萌生

2008年前後,國美、蘇寧、家樂福等實體零售增長失速,淘寶等點上平臺快速崛起;2015年前後,電商用戶增量放緩,商家數量卻迅速增長,電商獲客成本加大,流量見頂;2017年前後, 阿里、京東、小米等巨頭,以新零售的業態搶佔零售高地。在當前的時間點,是"新零售"業態的萌生時期,在每一種零售業態的"萌生期",才有誕生新的巨頭的可能。從超市業態的沃爾瑪、家樂福;到便利店業態的7-11;再到百貨商店業態的大商、萬達的昔日輝煌;無一例外。

所以,新零售本身並不神秘,只有“更新的零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