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球經濟學家年會召開,聽聽各位專家怎麼講?

2019全球經濟學家年會召開,聽聽各位專家怎麼講?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狄更斯在《雙城記》中的這句名言,似乎很符合今天的世界。


當今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貿易保護主義逐漸抬頭,全球化進程也受到了嚴峻的挑戰。與此同時,中國還面臨著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改革進入深水區、新舊動能轉換步入瓶頸期等內部壓力。


那麼,中國該如何有效應對這些挑戰,如何在分化中做到“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每個人關心的話題。因為這關乎國家未來經濟的發展,也關乎人民未來的生活質量。

2019全球經濟學家年會召開,聽聽各位專家怎麼講?

房地產是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我們作為地產從業者,更要時刻關注國家未來的經濟走向和戰略佈局,思考和探索未來新的機會點。
因此,《投研參考》為大家現場實錄並整理了12月20號由財經頭條主辦的2019全球經濟學家年會的精華部分,聽聽各位經濟學家對國內外形勢的看法和他們給出的對策。 百年未有大變局,對中國的影響如何?

儘管中國經濟受外部影響導致增速進一步放緩,但絕大多數的在場專家對經濟前景仍然表示樂觀。


2019全球經濟學家年會召開,聽聽各位專家怎麼講?

人文財經觀察家秦朔


人文財經觀察家秦朔不同意用“經濟下行”來描述中國經濟,他表示:“很多人說經濟下行,這個詞很不準確,經濟還在增長,只是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中國還有很大潛力,比如‘衣食住行’中的‘住’,漢庭的創始人季琦說,中國有80萬家酒店,2000萬個房間。但是這80萬家酒店的連鎖品牌化率只有17%,歐洲為39%,美國為70%。
中國有這麼大的體量,各個產業的品牌化、品質化、專業化,還只是剛剛開始。中國的經濟增速確實下降了一些,但是從提質增效的角度上看,還有很大的潛力


我們確實要正視一些結構、體制性的問題,但我一點也不悲觀,借這個機會向媒體同行發出呼籲,在這個時代裡,希望大家更多看到積極樂觀的力量。悲觀者總是正確的,但是成功者總是樂觀的。”

2019全球經濟學家年會召開,聽聽各位專家怎麼講?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也對中國前景表示樂觀。他說:“我們一直說美國經濟是全球老大,中國經濟全球老二。我覺得中國經濟才是全球老大,我們消耗了全球50%的氧化鋁、銅、煤炭,用電量也是全球最大,我們還吃了全球50%的豬肉,這麼大的一個體量,怎麼是老二?

按照購買率評價來算的話,中國確實是老大了。


從增量來講,中國也是老大,全球每年的經濟增量當中有三分之一是中國貢獻的,中國經濟下滑,全球需求都會減少。不管怎麼樣,我對未來充滿樂觀,中國經濟增速現在是6%左右,即便下降到4%,也是美國的兩倍。未來中國在經濟下行過程也會超越美國,成為GDP第一的國家。


2019全球經濟學家年會召開,聽聽各位專家怎麼講?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鄭新立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鄭新立在演講中也提到,當前經濟運行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尤其是今年的市場消費和服務總額將超過美國。中國在經濟總量只有美國的65.4%的情況下,消費總額超過美國,意義要大於經濟總量超過美國。這說明中國的宏觀經濟效益比美國好,所以消費總額超過美國是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和全球意義的事件


但鄭新立也指出,有效需求不足已成為主要矛盾,經濟增長速度已達合理區間底部,而且財政收支矛盾的凸顯導致基層財政壓力加大。


下一步,中國應該做到:一是認真落實中央精神,盤活農村建設用地,將成為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突破口;二是應取消或降低農民工進城落戶限制,並將進城落戶的農民工及其家屬納入城市保障房覆蓋範圍,享受城市居民的養老、醫療、失業保險,對退出農村宅基地和房產者予以貨幣補償;三是老城區改造;四是取消城市汽車限購;五是建立失能老人照護體系;六是擴大職業教育規模。


2019全球經濟學家年會召開,聽聽各位專家怎麼講?

胡潤百富董事長兼首席調研員胡潤


胡潤百富董事長兼首席調研員胡潤也表示:“在2019年,我們找到了1800個財富超過20億的億萬富翁。他們的財富加起來有17萬億,這比五年前多一倍,比六年前多兩倍,比十年前多五倍。中國的企業家這二十年創造的財富是世界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

在百富榜上,我們發現了幾個發展速度特別快的行業,比如教育行業和食品餐飲行業。整體上看,中國和美國的獨角獸企業數量差不多。中國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2019全球經濟學家年會召開,聽聽各位專家怎麼講?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


但仍然有經濟學家對經濟前景表示擔憂。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表示, 2019年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全球出現降息潮,債務大規模增加,金融體系陷入劇烈動盪。中國的外貿順差有所提高,但不是因為出口增多,主要是因為進口疲弱。預測明年不會再像今年一樣再次上漲。


國內的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明顯減弱,1-11月份,實際固定投資增長不到3%,社會消費和民生總額增長增長低於5%。明年有很大可能實現6%的經濟增長,但在五年甚至更長時間能不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達到高收入國家標準,挑戰很大。


因此,徐洪才提出要推動資本、技術、管理、生產要素下鄉,擺脫過去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過度依賴國家補貼的模式,並且進一步釋放人力資本紅利,改革相關人才管理制度。同時要打破行政壟斷,減少對國企的隱形補貼,促進公平競爭,大力開放製造業、服務業和金融業。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國內問題有哪些?


在百年大變局中,中國想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不僅需要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同時也要解決自身的問題。關於國內現存的問題,各位經濟學家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2019全球經濟學家年會召開,聽聽各位專家怎麼講?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對目前的經濟下行原因有著獨特的觀察角度。他認為經濟下行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中央調低GDP目標對地方政府產生了負面影響。2015年後,中央為了調控經濟過熱,多次調低GDP目標。在中國目前的體制下,中央調低經濟目標,對地方有重大影響。


而且中央同時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法規約束地方政府的積極性。比如在地方官員的政績考核中明確提出不鼓勵GDP的過快增長,而且增加了環保方面的考核。在改變考核指標後,經濟落後地區本來的工業汙染程度就比發達地區高,反而變得比發達地區還保守,限制了GDP發展。經濟發達地區也會受到影響,但程度並不大。因此導致地區間非但沒有縮小差距,反而有所加大。同時,2016年後的結構調整政策,包括金融去槓桿,產能、庫存的調整,也加速了經濟下行


張軍同時表示,中國經濟潛在需求增長其實很可觀,很多GDP潛在增長率低的討論,其實都犯了常識性的錯誤,唯一理解潛在增長率的是與發達國家收入的比值而不是兩者的絕對收入差距。中國的潛在增長率絕不是6%這麼低,這是由設置的增長目標決定的。


2019全球經濟學家年會召開,聽聽各位專家怎麼講?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認為,明年中國要保持經濟增長在6%以上,因為經濟減速過快會導致風險事件頻繁出現。


但想要完成“保六”的目標,需要系統的反思過去幾年的宏觀政策和金融監管政策,對以往政策糾偏。比如,供給側改革方向和思路是正確的,但是實施過程中出現巨大偏差,去產能去的是民企的產能,沒有去多少國企產能。還有2017年以後對金融強監管和金融整頓的糾偏,強化金融監管沒有錯,但是過快過猛導致了流動性從寬裕到突然收縮,導致民企大面積破產。


中國是有條件“保六”的,主要有三個可以調整的方面


一是財政和貨幣政策調整,財政政策的調整空間更大,赤字率可以再提高,新興基礎設施的建設可以力度更大一些;


二是很多領域的要素市場化改革有點滯後,農村土地進入自由市場存在爭議,可能會導致大量失地農民以至於造成社會穩定問題。建議鼓勵各地成立農村土地流轉公司,公司代表農民,農民佔股的形式參與,進行全國的農地流轉和資源配置;


三是大量領域管制力度太過。在經濟下行階段,文化娛樂產業本可以成為龐大的產業。而過於嚴格、具體的管制,使得文娛產業發展緩慢。經過調整後,文娛產業可以成為一個大的增長點。


2019全球經濟學家年會召開,聽聽各位專家怎麼講?

著名經濟學家、北京視野諮詢中心主任鍾朋榮


著名經濟學家、北京視野諮詢中心主任鍾朋榮也明確地提出,GDP不能只看數據,更要看福利。


目前擴大投資,貨幣放水,的確能快速增加GDP,但不一定能增加社會福利,甚至會使社會福利長期減少。因為政府部門或國企用貸款增加投資,缺乏約束機制,導致投資效益比較低。


而且過多的基建投資擠佔了現有企業轉型升級和技術創新的資金資源,沒有資金投入,轉型升級和創新都只會成為口號。


另外,不少基建項目投產後不但不產生經濟效益,每年還需要大量補貼,甚至成為債務拖欠和金融風險的源頭。


所以,在保貨幣的前提下,要保有用的GDP,即能增加老百姓福利的GDP。項目建設要考慮投入-產出。既要考慮社會效益,也要考慮經濟效益。既沒有經濟效益又沒有社會效益的項目,應該堅決制止。



通過投資增加GDP,需要對投資進行幾個轉變:投資主體由地方政府和國企為主轉向民企為主;投資的資金來源由銀行貸款為主轉向股權投資為主;投資的領域由傳統基建為主轉向“新基建”的技術改造、轉型升級為主。


遏制經濟下行,中國有哪些對策?


面對國內存在的一些問題,經濟學家也從不同角度給出了自己的對策。


2019全球經濟學家年會召開,聽聽各位專家怎麼講?

上海九頌山河基金公司董事長管金生


“中國證券教父”、上海九頌山河基金公司董事長管金生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提出中國經濟對於企業有很明顯的國企、民企、外企的所有制分類,導致企業間的歧視一直存在。中國經濟要想進入市場化,必須消滅歧視和壟斷。



建議政府取消企業的所有制分類,都叫中國企業。凡是在中國境內註冊的企業,法律要一視同仁,政策上平等對待,消滅境內外企業的相互歧視現象。官員和工商業者雖然分工不同,但要相互尊重,官員要切忌權利的傲慢,工商業者要尊重法律,講政治,顧大局。


2019全球經濟學家年會召開,聽聽各位專家怎麼講?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主席龍永圖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主席龍永圖表示,中國要繼續高舉全球化的旗幟,推動經濟全球化。在大變局中要有定力,要以不變應萬變,以更大開放面對逆全球化、貿易不平衡的問題。發展經濟,把精力主要放在做好存量,不要盲目追求增量,在做好存量的基礎上爭取增量。


2019全球經濟學家年會召開,聽聽各位專家怎麼講?

新開發銀行副行長兼首席運營官祝憲


新開發銀行副行長兼首席運營官祝憲指出,產業鏈的全球化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收入不平衡。要對弱勢群體給予合理關切,但同時需要注意,保護弱勢群體,不等於保護缺乏競爭力的產業。


中國要想轉向高質量發展,重要的是打破軟預算約束,讓市場發揮作用。客觀的說,目前地方保護主義、政府無條件兜底、契約精神缺失等傳統計劃經濟思想思維模式仍然存在,因此要鼓勵良性競爭,深化改革,這樣才可以釋放改革紅利,提高勞動生產率。


2019全球經濟學家年會召開,聽聽各位專家怎麼講?

國研智庫首席經濟學家趙晉平


國研智庫首席經濟學家趙晉平提出,在目前的全球大變局背景下,中國要推進企業對外佈局,但不是全產業鏈的轉移。關鍵設備和研發設計的環節,要留在大後方。跨國產業鏈延伸的方式是建立充分利用當地資源條件的生產環節,同時要防止出現像發達國家一樣的產業空心化。



要推進服務貿易,全球服務貿易的發展速度已經超越了商品貿易,而中國服務業貿易所佔份額還很低,其中基於製造業基礎的委託加工、修理,互聯網大數據等服務貿易發展比較好,未來將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政府和企業要“雙發力”,企業要堅持市場多元化之路,加大產業和商業模式創新力度,以製造優勢為依託推進產品製造和研發,進行與服務貿易的融合發展。


2019全球經濟學家年會召開,聽聽各位專家怎麼講?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設想了未來產業的兩個發展方向,一是新經濟,包括5G、人工智能、物聯網、新能源、新材料、腦科學、民用通航等;二是軟產業,包括文化娛樂、信息傳媒、金融科技、新零售、健康養老、高端服務等。


滕泰還著重介紹了軟價值的概念,提出了兩大公式:

V= V1+ V2(V是價值,V1是硬價值,V2是軟價值)

V2=C·Nm (C是有效研創,N是流量,m是體驗)


其中,軟價值不主要依賴自然資源,以人類創造性思維為財富源泉,滿足人們美好生活需要。流量(N)即認知群體,考慮如何定位流量、找到流量和獲得流量,通過大數據和精準營銷來實現流量變現。體驗(m)即用產品和服務引發消費者心理滿足的強度、寬度、深度以及反饋度,讓消費者獲得愉悅感。


實現的路徑可以有陽光免費(門戶網站、搜索引擎),分段實現(先有公共價值,再有盈利模式),資本化實現(從追求產品利潤到追求市場市值)。


2019全球經濟學家年會召開,聽聽各位專家怎麼講?


在這次大會上,各位經濟學家各抒己見,探討中國未來發展之路,為我們奉獻了一場思想的盛宴,尤其是

張軍、鍾朋榮、徐洪才等學者提出的現存問題值得我們注意和思考。


我們作為地產從業者,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也要積極關注國內外動態,認真思考房地產的未來。只有順應了時代的發展潮流,我們才能越來越好。


在看完專家對於國內外局勢的分析後,你有什麼想法和觀點,也可以寫在我們的留言區,分享給大家。


因為,思想因交流而精彩!


—END—


本篇文章部分內容來自網絡及報刊,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及事件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僅作參考。

This story is fictional. Any resemblances to any organization or persons is purely coincidenta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