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小故事】第2期:豫讓復仇,我從中得到三點感悟

【資治通鑑小故事】第2期:豫讓復仇,我從中得到三點感悟

《資治通鑑》原文

三家分智氏之田。趙襄子漆智伯之頭,以為飲器。智伯之臣豫讓欲為之報仇,乃詐為刑人,挾匕首,入襄子宮中塗廁。襄子如廁心動,索之,獲豫讓。左右欲殺之,襄子曰:“智伯死無後,而此人慾為報仇,真義士也,吾謹避之耳。”乃舍之。豫讓又漆身為癩,吞炭為啞。行乞於市,其妻不識也。行見其友,其友識之,為之泣曰:“以子之才,臣事趙孟,必得近幸。子乃為所欲為,顧不易邪?何乃自苦如此?求以報仇,不亦難乎!”豫讓曰:“既已委質為臣,而又求殺之,是二心也。凡吾所為者,極難耳。然所以為此者,將以愧天下後世之為人臣懷二心者也。”襄子出,豫讓伏於橋下。襄子至橋,馬驚;索之,得豫讓,遂殺之。

——《資治通鑑》第一卷周紀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

一、故事背景

公元前403年,有才卻無德的智瑤承襲爵位,成為晉國的君主。有賴於晉國之強大,加上他本人很有才幹,因此不屑於將其他諸侯小國放在眼裡。有一次他與韓康子、魏桓子在藍臺宴飲,智瑤竟當眾戲弄韓康子,侮辱他的家相。家臣勸諫他要謙恭謹慎,他卻說人的生死都取決於他,他不發動災難,誰都不敢興風作浪。

後來,智瑤向韓康子要地,韓康子本不想給,段規就覺得,要讓一個人滅亡,必先讓其膨脹,建議把地給他,一方面可以免於他的討伐,另一方面也能讓其狂妄,一旦遇到不怕死的主,他就完了。

果然,智瑤又求趙襄子要地,趙襄子是個賢能的人,堅決不慣著他,於是引發了智瑤的怒火,聯合韓康子、魏桓子兩家發兵攻打趙家。韓康子當然不會真心為智瑤賣命,韓魏兩傢俬下與趙家聯合,將智瑤反殺,於是韓魏趙三家分晉。

二、故事經過

智瑤的一個家臣,名叫豫讓,為了給主公報仇,就化妝成罪人,懷揣匕首,潛伏到趙襄子的宮中去當廁所保潔員,準備找時機刺殺趙襄子。

有一天趙襄子去上廁所,突然心動不安,就派人四處查看,抓獲了豫讓,大家都建議殺了他。但趙襄子覺得豫讓能在主公死後念及君臣之義,為他報仇,是個講義氣的人,就決定把他放了,自己小心點就行。

但是豫讓並沒有感念趙襄子的不殺之恩,決定伺機再殺。於是把自己身上塗了一層漆,吞火炭來把嗓子弄啞,讓自己容貌聲音盡毀,連他老婆都認不出來。有個朋友認出來,深感悲傷,說以你的才幹投靠趙襄子,殺他豈不是易如反掌,何苦把自己弄成這樣?豫讓說,我為趙家賣力,又圖謀殺害他,就是懷有二心,我之所以這樣做,是做給天下那些身為人臣卻不忠心的人看,讓他們感到羞愧。

豫讓得到情報,就潛伏在趙襄子要路過的橋下。結果趙襄子到橋邊時,馬卻突然受驚,再一搜查又抓獲了豫讓,這一次趙襄子沒有手軟,把豫讓給殺了。

三、我的感悟

從智瑤的角度看,無論你多麼強大,多麼優秀,都不要輕視任何一個人,總有一天,你會為你的傲慢無禮付出代價。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我們對任何人最好都要以禮相待。

從趙襄子的角度看,凡事都不要做得太絕,智瑤都已經死了,還要把他的腦袋砍下來做成酒葫蘆,實在有失仁義,對任何一個死者都是大不敬的,別人的部下或者朋友看不過去,必然要收拾你。如果豫讓忍辱負重,懂得變通,那趙襄子恐怕遲早會死在他手裡。

從豫讓的角度看,一是知恩圖報值得敬佩;二是凡事不可死腦筋,要善於變通,要想達到目的,有時候不得不忍辱負重,犧牲自己所堅持的道義等東西,否則,你可能很難成功;第三,與太過於執著的人相處,一定要小心謹慎,這類人往往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有時甚至走極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