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資治通鑑》精選名句及解釋

《資治通鑑》,簡稱“通鑑”,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告成。它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徵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資治通鑑》精選名句及解釋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摘自《資治通鑑·漢紀三》

解釋:兔子死了,用來打獵的獵狗就會被殺了吃;飛鳥被射盡,弓就不被需要了,因此被藏了起來;敵國被攻破的之後,出謀的臣子就被殺了(不再需要,位高權重,怕篡位)。

吳王好劍客,百姓多創瘢;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摘自《資治通鑑·漢紀·漢紀三十八》

解釋:吳王喜愛精通劍術的俠客,為此老百姓身上傷痕累累;楚靈王喜歡他的臣子有纖細的腰身,所以朝中的一班大臣,每天都是吃一頓飯用來節制自己的腰身,更甚者不吃,活活餓死。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

摘自《資治通鑑·唐紀八》

解釋: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明辨是非;只聽一方面的話容易產生片面性。

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

摘自《資治通鑑·晉紀十八》

解釋:父母愛護子女方式如果不正確,那樣恰恰是害了子女。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摘自《資治通鑑·魏紀·魏紀三》

解釋:順從良善如登山一樣艱難,屈從邪惡如山崩一般迅速。

君子能勤小物,故無大患。

摘自《資治通鑑·周紀·周紀一》

解釋:賢德的人能夠謹慎地處理小事,所以不會招致大禍。

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脩。

摘自《資治通鑑·魏紀五》

解釋:禦寒沒有比上好的毛皮衣服效果更好的,要不想別人詆譭你的話沒有比提高自身修養更好的。

不痴不聾,不作家翁。

摘自《資治通鑑·唐紀四十》

解釋:不裝聾作啞、不裝傻,就當不了別人的公公、婆婆。

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

摘自《資治通鑑·漢紀·漢紀十七》

解釋:賢能之人,財產多了就會損害他們的意志;愚庸之人,財產多了就會增加他們的過失。

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

摘自《資治通鑑·秦紀·秦紀一》

解釋:人都是要強求自己去做一些事情的。假如這樣不停地做下去,便會成為君子

思其人,至其鄉;其處在,其人亡。

摘自《資治通鑑·漢紀三十九》

解釋:很想一個人,到了那個人的故鄉,他的家還在,人已經死了。

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

摘自《資治通鑑·周紀·周紀一》

解釋:家境貧困,就會想要一個賢德的妻子;國家出現動亂,就會渴求一位治國有方的宰相。比喻形勢艱難時,就會盼望能解決問題的人出現。

責其所難,則其易者不勞而正;補其所短,則其長者不勸而遂。

摘自《資治通鑑·漢紀二十》

解釋:做事把重點和精力放在難點上,只要把難點解決了,簡單的自然也就解決了;做人要取長補短,只要把自己的短板解決好了,自己的長處自然也得到了加強。

監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

摘自《資治通鑑·後周紀五》

解釋:借鑑歷史上興盛衰亡的經驗教訓,以考察現在社會的是非利弊。

惟賢惟德,可以服人。

摘自《資治通鑑·魏紀·魏紀二》

解釋:只有賢明,品德高尚的人,才能讓人信服。

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

摘自《資治通鑑·唐紀二》

解釋:大丈夫答應人一件事,即使給千金也不會更改。

聖人之官人,猶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長,棄其所短。

摘自《資治通鑑·周紀一》

解釋:選人任官,就好比木匠使用木料,取其所長,棄其所短。

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仁者不為也。

摘自《資治通鑑·周紀·周紀四》

解釋:即使做一件壞事、殺一個無辜的人便可以得到天下,仁愛的人也不會去幹。

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

摘自《資治通鑑·周紀·周紀二》

解釋:不講信義,就不能使人民服從;沒有人民的支持,就不能使國家鞏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