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支付改革:醫院成本核算如何做到處變不驚?


DRG支付改革:醫院成本核算如何做到處變不驚?

醫保DRG付費改革進行得如火如荼,期望達到實現醫-保-患三方共贏的目標。理想很“豐滿”,但醫院運營起來卻略顯”骨感“。DRG醫保支付方式從“按項目付費”到“按病種付費”變革,為價值醫療買單成為趨勢。醫保DRG定價在一定區域內是固定的,醫院作為醫療服務提供方,在清楚病種價格後,更需要了解一下自己醫院病種的成本是多少,盈餘還是虧損。如果醫院自身的運營都成了問題,治療患者又從何談起?

所以,隨著醫保補償方式改變,倒逼醫院要開展DRG成本核算。

隨著公立醫院所面臨的外部環境的改變,公立醫院應重視對各類成本支出的控制,減少資源浪費,提高其自身經營效益,從而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而公立醫院建立科學並且適用的成本核算方法,是其實現自身發展及滿足新需求的關鍵因素。目前,醫院成本核算方式多樣化,下面我們就四種成本核算方法進行簡單分析:

醫療項目疊加法:醫療服務項目成本核算是以各科室開展的醫療服務項目為對象,歸集和分配各項支出,計算出各項目單位成本的過程。核算辦法是將臨床服務類、醫療技術類和醫療輔助類科室的醫療成本向其提供的醫療服務項目進行歸集和分攤,分攤參數可採用各項目收入比、工作量等。

作業成本法:主要是根據項目相關財務數據,以醫療作業為中心,對各項目成本支出原因進行確認,進而分配各項目的動因成本,從而準確的核算各項目成本。

費用成本轉化法:將醫院所有核算單元按服務性質設置成若干成本中心,各科室的成本和費用歸集到相應的成本中心,求得各成本中心的成本—費用比,計算出每個住院患者的成本。

DRG病種成本核算:是以病種為核算對象,按一定流程和方法歸集相關費用計算病種成本的過程。核算辦法是將為治療某一病種所耗費的醫療項目成本、藥品成本及單獨收費材料成本進行疊加。

依據科學的核算理論體系框架,結合醫院自身業務活動特點和管理要求,構建適應醫院的成本核算方法,能對醫院一定時期內實際發生的成本,進行完整、系統地記錄、歸集和分攤計算。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會了解到不同核算方法的利弊。

DRG支付改革:醫院成本核算如何做到處變不驚?

以作業成本法為例,雖然該方法是業界公認的科學、合理核算方法,但在計算項目成本時,對於每個項目的操作流程、操作時間、工作量情況、人員的配備、材料的使用、設備等方面都需要各核算科室的密切配合,工作量較大且存在一定主觀性,成了影響它廣泛應用的“硬傷”。

近年來,DRG支付方式改革已成為醫改的一個重點,一系列醫改政策措施都明確提出要擴大按病種收費的病種數量,以醫療服務合理成本為基礎,逐步建立收費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在成本核算上,DRG病種成本核算也因其科學合理的操作性、較強的推廣性,開始走向“舞臺”。

DRG病種成本核算理念及方法

公立醫院面對以支付方式為導向的費用約束機制、分級診療制度、取消藥品加成等醫改政策的疊加,醫院在運營和發展上面臨嚴峻的挑戰,醫院的高效運營需要建立以戰略為導向的績效分配機制,進一步突出臨床發展能力,強化病種結構調整,提升手術、治療等勞務價值型項目開展率,提升內涵質量。

公立醫院如何在保持公益性的前提下,實現新的可持續發展的良性運行機制,成為所有公立醫院面臨的問題。因此,醫院迫切需要建立病種成本核算體系,通過分析住院天數與成本的關係、技術難度與成本的關係、患者結構與成本的關係、成本結構與經濟結構間的平衡關係、診療方案和病種價值的關係等,改變醫療行為,讓醫生主動適應醫改政策,降低醫療成本,減輕患者負擔。

我國開展DRG成本核算的方法:

01 臨床路徑法

臨床路徑是針對某一疾病建立的一套標準化治療模式與治療程序,以臨床路徑為基礎進行的DRG病種成本核算首先要確定某DRG病種的臨床路徑,直接費用直接計,然後根據臨床路徑確定臨床服務項目,將間接費用分攤至各個臨床服務項目,把臨床路徑所有項目的成本疊加,最終臨床服務項目成本與藥品及單收費材料成本之和即為該DRG病種的成本。

02 作業成本法

將作業成本法運用於DRG病種成本核算,就是將某個DRG病種所要消耗的作業區分出來,再將各種作業所消耗的資源,如人員經費、低值耗材、固定資產折舊等歸集到不同作業,從而計算出某個DRG病種所消耗的成本。

醫院做好DRG病種成本核算,需要哪些準備?

以前醫院是按照項目付費,借用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弗裡德曼的觀點:花別人的錢給自己辦事。在這種觀點下,醫院強調的是治療效果,而不注重成本節約。演進到現在,按照DRG付費是用自己的錢為自己辦事,這就要求醫院講治療效果也講成本節約。

這種商業模式的變化和醫院運營模式的改變,對於醫療行為和管理思維帶來了變革。那麼,在“花自己的錢給自己辦事”的情況下,如何做好DRG病種成本核算呢?

01 需要建立全國統一的醫院成本核算系統

目前,國家要求醫院進行病種成本核算的嘗試,但是尚無統一規定的成本核算方法與流程。因此,國家應儘快出臺相關政策,全方位考慮病種成本的影響因素,統籌協調醫保、醫院、病人之間的利益關係,制定科學合理的病種成本核算方法;

02 需要保證病案首頁信息的準確

DRG分組及權重的準確是DRG成本核算的基礎,需要臨床各個科室及醫務部門對DRG成本信息的準確提供。病案數據反映了臨床診療的完整過程,可以對應到成本核算中的某些細節。如果從DRG分組階段的病案首頁信息出現誤差,那到DRG成本核算階段的成本數據也必然受到影響;

03 應該提升成本核算人員的專業水平

在進行病種成本的核算時要加強實踐探索,如成立專門的成本核算小組、完善成本核算制度、對缺乏專業成本核算知識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加強成本控制意識等,使相關核算人員能夠熟練掌握成本核算的方法,從而提高病種成本核算的質量;

04 應該提高醫院全員的成本核算意識

部分醫院職工思想意識淡薄,甚至錯誤地認為,全成本核算是核算辦的事,他們只管服務,不計成本。成本核算工作需要有醫院各級領導的觀念更新和充分重視,更需要各部門的協調配合和全體員工的積極參與。如果大家都有正確的成本核算意識,從事前,事中到事後進行全流程成本控制,相信真正做到合理降低成本也並不會太難;

05 應對成本核算的信息化管理加以重視

通過建立數字化、信息化的收集、傳遞、存儲和控制體系,實現醫院信息平臺的統一管理,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成本核算中的積極作用,從而大大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和準確性。

加強成本核算的精細化管理是實現醫院未來良好發展的重要舉措,有利於實現同行業之間的橫向對比,促進醫院的發展。因此,醫院應從完善成本核算制度、加強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等方面,促進醫院全面發展戰略的實現,使醫院在收穫經濟效益的同時,還能夠實現社會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