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形式主義“感染”醫院

警惕形式主义“感染”医院

一些醫院一年需迎接各類檢查十餘次,但“外科不看手術、內科不看查房”,主查“八大本”;有時以“留痕”多少評判醫療質量,醫護人員集體背書應對提問;職稱評審“輕臨床、重論文”,一些醫生熱衷於論文“創新”,個別甚至買論文、購版面,還有個別醫生成了“學術大牛”,臨床水平卻不高……

近日,記者在中東部一些地區調研發現,當前一些地方形式主義向醫院蔓延,影響了醫生救死扶傷的本職工作,還容易造成虛浮投機的不良導向。

多位受訪醫生和專家認為,一些地方醫院存在形式主義,重要根源是這些地方有關行政部門不重實效的官僚主義作風。應當從不同方面入手,著力完善這些地方醫院的檢查考核和人才評價方式。

“醫療質量、規培專培、健康促進、安全生產、消防衛生……一年到頭,我們醫院要迎接的檢查有十來次,實在是太費精力。”中部某省一位三甲醫院口腔科主任醫師、教授說,除了檢查次數頻繁,更令他頭疼的,是一些檢查中存在的形式主義。

“有的檢查少則幾星期、多則半年前,就會通知醫院開始準備。醫院層層通知科室和醫護人員,護士便天天背書;各級醫生則需背誦崗位職責,並花費大量時間補齊文件資料。”該口腔科主任醫師說,這些準備對實際工作意義不大。

多所醫院醫生反映,一些檢查多以留痕數量作為標準:按檢查要求,會議記錄本、業務學習本、疑難危重病例討論本、術前討論記錄本、死亡病例討論本、醫生交接班記錄本等“八大本”一個都不能少。

“‘查本子’本是避免檢查考核虛化的手段,初衷是好的。但現在本子過多,而且只查本子不查別的,就異化成了形式主義。”中部某省一位三甲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教授說,檢查前各科室忙於“補本子”,擠佔了醫護人員治病救人的時間精力,更樹立了不良導向。

安徽一位三甲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去年年底作為上級行政部門組織的專家組成員,參加了對六家醫院的醫療質量控制檢查。“上午查一家、下午查一家,每家醫院只有兩個小時檢查時間。”

“到了醫院先聽彙報,然後看病房硬件設施,接著就到會議室看‘八大本’和醫院準備好的病歷樣本。”這位主任醫師說,檢查過程中,若外科不看手術,內科不看查房,瞭解醫療過程是否規範、效果是否達標就難以全面準確。

警惕形式主义“感染”医院

基層醫生臨床水平更重要

一些受訪醫生反映,當前職稱評審過於“輕臨床、重論文”,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醫生尤其是青年醫生的職業發展觀。這樣與實際要求貼近不夠的評價標準,也是某種意義上的形式主義。

“現在醫生職稱評審制度,主要還是看論文和科研課題。只要能發表SCI文章、申請到科研項目基金,在醫院就是‘大牛’。”中部某省某三甲醫院口腔科主任醫師舉例說,醫院某學科在全國排名前列,科室醫生論文寫得特別好。“但他們的門診上基本沒有病人,因為‘大牛醫生’看病水平不高。”

“醫生的職業目標本是治病救人。但現在有的年輕醫生為了評上職稱,花費大量時間坐在電腦前查資料、寫論文,其實一定程度上佔用了下病房的時間。”中部地區某神經外科主任、教授說。

多位受訪醫生說,論文考核權重太高,讓有的青年醫生忙於論文,輕視提高醫療水平;有的醫生“為論文而創新”,有的疾病已有成熟治療方案,但為了發表論文,就偏要加入新設備、新方法、新名詞,造出“創新元素”;個別醫生甚至找“槍手”、買論文、購版面。

2018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要求分類完善職稱評價標準,不將論文、外語、專利、計算機水平作為應用型人才、基層一線人才職稱評審的限制性條件。

記者調研發現,目前一些地方已出臺了“以病歷替代論文”的改革方案,但“以論文為主”的評價方式還一定程度上存在。安徽一位縣級公立醫院醫生介紹,現在該醫院評中級職稱不需要論文,但聘任時仍需要論文,這一狀況仍有待改善。

用現代手段提高檢查實效

看似檢查多、考核嚴,卻不足以檢驗真實醫療質量;看似論文多、科研強,卻對提升臨床水平幫助不大。

在多位受訪醫生看來,近年來一些地方醫院裡的形式主義增多,與這些地方有關行政部門不重實效的官僚主義作風有關。

“對醫院的檢查重‘痕’不重‘績’,不願去病房裡、手術室裡深入瞭解,只靠翻記錄本、看統計數據就打分評判,下級自然投其所好。”一位資深醫生說。

多位受訪醫生建議,應當從不同方面發力,改變和完善醫院的檢查考核和人才評價方式。

精簡檢查數量,不預發通知,直接、隨機查看醫院的真實運行常態。在發現真實問題後,還應當切實做到監督整改。

科學查“留痕”,注重查實績。目前,醫院已普遍實現住院病歷電子化,可運用大數據手段分析好轉率、治癒率、手術檯次、平均住院日、患者滿意度等指標,可增加隨機抽查病歷、現場查看手術過程等環節。

改進和創新人才評價方式,合理調整醫療與科研的比重。總體上看,克服唯論文等傾向,應合理設置和使用論文等評價指標,注重憑能力、業績和貢獻來評價人才。

解決評價標準“一刀切”問題,對不同人才實行差別化評價。對基層醫院醫生、副高以下職稱降低或取消對論文的要求,重點考察其臨床醫療醫技水平、實踐操作能力和工作業績,引入臨床病歷、診治方案等作為評價依據。對高層次人才,則可形成臨床人才、科研人才共建團隊,建立起各有側重、相互合作的考核機制。

“應完善考核評價體系與手段,減少‘形式主義’的過度留痕,將醫護人員從一些無謂的事務中解脫出來,幫助他們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在本職工作上。”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辛鳴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