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中山三院粵東醫院正式掛牌“三甲”醫院

<table> 中山三院粵東醫院正式掛牌“三甲”醫院

位於梅州市梅縣新城的粵東醫院。何森垚 攝

/<table><table> 中山三院粵東醫院正式掛牌“三甲”醫院

醫務人員耐心為患者提供導診諮詢服務。李璟潞 攝

/<table>

“廣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根據評審結果,並經公示無異議,確定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粵東醫院為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在9月7日舉行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粵東醫院“三甲”掛牌儀式上,梅州市副市長張晨宣讀了醫院等級批覆文件,標誌著粵東醫院正式成為梅州市首家國家新標準下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同時也結束了梅縣區無三甲醫院的歷史。

從2014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並全權委託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經營管理,粵東醫院在不到4年的時間內邁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這也是梅縣區創建“衛生強區”工作成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梅縣已投入創強資金8.8億元,用於改善群眾就醫條件,提高醫療技術和診療服務水平。

“我們將以此為新的起點,加大扶持力度,推動醫院儘快轉化創‘三甲’的成果,不斷提升全區醫療服務水平和綜合實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健康梅縣’,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梅縣區委書記鍾光靈說。

創新合作模式▶▷

山區百姓坐享省級優質醫療服務

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和大城市一樣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是許多山區群眾的期盼,這一期盼在梅縣區逐漸變成了現實。

2014年2月26日,梅縣區人民政府與中山大學、中山三院簽署託管協議,將已有80多年曆史的二甲醫院梅縣人民醫院新院區全權委託中山三院經營管理,並冠名為“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粵東醫院”。當年10月8日,粵東醫院全面啟用,成為中山三院的一個分院區,納入其垂直縱向管理之中,進入了全新的“三級醫院”管理模式。

如今,粵東醫院已從內到外“脫胎換骨”,一組數據便是最好的證明:據統計,該院門診總診療人次已從2015年的22.6萬多人次增至如今的38.9萬多人次,住院診療人次從2.2萬多人次增至約2.8萬人次。

“託管後,粵東醫院可以共享中山三院現有60多個科室的醫療資源。”中山三院副院長、粵東醫院常務副院長陳燕銘說,像肝臟內科、泌尿外科、神經內科、風溼免疫科、神經外科、手術麻醉中心等中山三院的國家及廣東省臨床重點專科均由院本部專科垂直縱向管理,兩個院區之間通過建立光纖傳輸的電視、電話對話遠程會診系統,可高效地進行雙向轉診、分級診療。超出粵東醫院治療能力的重症患者可立即轉到三院本部治療,或由粵東醫院科室申請會診,邀請本部專家來院會診、手術,有疑難雜症可通過遠程會診中心進行會診,使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醫療服務。

與此同時,粵東醫院還不斷加強人才培養,通過專家長駐、短期指導相結合的形式全面提升醫療水平。根據中山三院制定的雙聘學科帶頭人計劃,現粵東醫院有21位專家教授作為不同學科的學科帶頭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7人,碩士生導師3人,長期到院開展工作,全面負責粵東醫院臨床科室的管理和建設。

名醫教授的到來,帶來了新的管理理念,同時也帶來了新技術。在中山三院雄厚技術力量的支持下,粵東醫院各科室都迎來了全新的“技術革命”:成立了肝臟疾病聯合診治中心、胸痛中心、脊柱微創中心、運動醫學中心等多學科綜合診治中心,並率先在梅州市開展肝癌MDT診療模式,梅州首家感染性疾病診治中心在此落地。

粵東醫院急診科醫生、主任醫師楊貞文此前在廣東藥科大學附屬醫院工作,粵東醫院的變化他看在眼裡:“我是2017年8月來的,就急診科而言變化非常大,首先在佈局上,現在的地面標誌很明確,針對瀕危患者和危重患者、急症患者、普通患者四類患者從空間上分為紅黃綠三區。醫務人員的水平也提升不少,此前搶救,我經常需要半夜趕過來指導輔助,現在只需通過電話溝通指揮即可。”

“以精湛的醫術、優質的服務樹立品牌是我們不懈的追求。”陳燕銘說,2016年11月,粵東醫院正式開設名醫門診,涵蓋心血管內科、消化內科等多個學科的70多位中山三院專家教授逢週五、六到粵東醫院坐診、手術、查房,讓山區群眾也能享受“一對一”主診的省級醫療服務,開業至今已惠及2000多名群眾。

“不用舟車勞頓去廣州找專家,在家門口就享受到省級優質診療服務,對我們老百姓來說,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紅利。”市民餘阿姨笑著說,名醫門診無需掛號,只要提前進行電話預約,非常方便。

發揮頭雁效應▶▷

全力推進“衛生強區”創建

粵東醫院的華麗蝶變,不僅提升了醫院本身的管理和診療服務水平,也為梅縣區推廣建立緊密型醫聯體打下了堅實基礎,形成上下聯動、優勢互補的運行機制。2017年10月,粵東醫院與南口、丙村、畲江等11家梅縣區鄉鎮衛生院簽約建立醫聯體,實行醫院管理、學科建設、臨床醫療和技術應用等資源共享,採取技術幫扶、人才培養、科研協作、遠程診療、雙向轉診、分級診療等方式開展合作。不僅如此,今年2月,梅縣區人民政府、廣州(梅州)產業轉移工業園管理委員會、粵東醫院三方代表還簽訂協議,畲江中心衛生院搬遷至新院址後將全權委託粵東醫院運營管理,目前,畲江鎮中心衛生院(廣梅開發區醫院)已完成搬遷並試運行。

“在粵東醫院進行治療的重症患者,康復期間,可以通過雙向轉診轉到鄉鎮衛生院就近就醫,粵東醫院專家也可通過遠程視頻直接給基層老百姓看病,或者直接到當地坐診或指導手術。”陳燕銘說,醫聯體的建立,真正讓山區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

遷建畲江鎮中心衛生院(廣梅開發區醫院);新建梅西、白渡鎮衛生院、粵東醫院感染大樓、區婦幼保健院出生缺陷干預中心大樓;改擴建區中醫醫院、第二人民醫院、石坑、丙村、南口、程江、城東、石扇、水車鎮衛生院……近年來,梅縣區醫療基礎設施建設遍地開花,“衛生強區”創建工作在穩步推進中。

為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梅縣區近年來籌集3億元投入到鄉鎮衛生基礎設施建設中。根據規劃,截至2018年底,梅縣區內13個新建或改擴建鎮衛生院將全部啟用。此外,梅縣區還籌資1.2億元為區鎮兩級醫院購置先進醫療設備,全區醫療衛生機構硬件設施水平不斷提升。

在提升醫療機構軟件水平方面,梅縣區一樣有大動作。通過完善人事制度,穩定衛技人才隊伍,2016年至今共公開招聘醫技人員230多人,2018年共招聘衛生專技人員124名。通過“衛生強區”創建工作,梅縣區的醫療衛生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但同時短板仍然存在。業內人士分析,當前梅縣區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水平與人民群眾健康需求仍有一定差距,存在城鄉和區域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平衡、資源配置還不夠合理、公共衛生和農村比較薄弱、基層醫技人員缺乏等問題。

對此,梅縣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加快醫療衛生基礎設備設施建設,穩步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整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努力提升梅縣區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全面推進“衛生強區”創建。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才隊伍方面,梅縣區衛計局一方面探索推進薪酬制度改革,提高待遇水平,調動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與此同時,加強與衛生院校、高水平醫療機構的合作,採取“傳幫帶”等形式,加強人員培訓,提升隊伍素質。此外,梅縣區將繼續通過引進專科“帶頭人”和衛生技術人員,全面實施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落實住院醫師培訓任務,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實施農村衛生人才訂單定向培養項目等方式,提高衛生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素質。

在提升信息化水平方面,梅縣區將按照市級“一網兩平臺三庫”建設思路,構建健康信息平臺,整合轄內人口信息、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三大數據庫資源。在此基礎上,努力提升醫院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醫療質量、促進資源共享、擴展信息服務。加快推廣遠程醫療、預約診療、日間手術等醫療服務模式,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手段創新醫療服務,加快智慧醫院建設。

■聲音

中山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

晉級“三甲”是榮譽更是責任

近4年來,依託中山三院的託管,粵東醫院不斷吸收中山醫學院源源不斷的優質養分,強化內涵建設,創新服務模式,在臨床醫療、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如今,粵東醫院成為了梅州市首家國家新標準下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這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希望粵東醫院以此為契機,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把“三甲”殊榮作為歷練品牌、突破發展的新起點,在改革中探索,在管理上創新,在業務上求精,推進醫療、教學、科研工作全面發展,推動醫院工作再上新水平、新臺階,成為百姓放心、職工滿意、政府認可、名副其實的三級甲等醫院。

粵東醫院可以說是中山大學在梅州的一個“孩子”,中大將會一如既往支持粵東醫院的發展和建設,讓中大強大的醫科力量更好地服務粵東地區的老百姓,為更廣大的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的健康和幸福。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院長、粵東醫院院長戎利民:

中山三院採用垂直縱向延伸的管理模式,以“三甲”醫院標準推進醫院建設,派駐各類專家支援、帶動粵東醫院發展,將優秀文化理念、先進醫療技術和管理資源帶到粵東醫院,使醫院職工的精神面貌、思維方式和工作效率均發生了顯著的變化,醫院管理、學科建設、醫療技術和科研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併成功創建了三級甲等醫院。

今後,粵東醫院將以“三甲”為新的起點,進一步深化落實醫改要求,提升科學管理水平,強化內涵建設,不斷提高醫院綜合實力,向著國內知名、粵閩贛邊一流、專科特色明顯的現代化醫院這個中長期目標堅定前行,建設成為政府放心、百姓滿意、群眾認可的醫院,成為中山大學、中山三院在粵閩贛周邊、粵東地區的一張亮麗名片。

梅縣區委書記鍾光靈:

加強合作推動衛生強區建設

粵東醫院從一所新區級人民醫院發展為現在的三級甲等醫院,整體管理水平提高,醫療技術水平顯著提升,社會效益不斷擴大,同時也為新縣城完善功能配套、提升城市品位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健康保障。

今後,梅縣區委、區政府將充分利用粵東醫院正式設立廖萬清院士工作站等契機,藉助中山大學強大的科研人才實力,發揮好中山三院專科特色優勢,加大扶持力度,推動醫院儘快轉化創“三甲”的成果,力爭廣梅開發區醫院儘早創建“二甲”醫院,推動衛生強區建設。同時,希望中山大學、中山三院繼續加大對梅縣山區的扶持力度,共同通過更多渠道、更多方式和更新措施,推動專家團隊前移,不斷延伸垂直縱向管理,為粵東醫院的發展培育更多的學科帶頭人,真正打造出一批特色學科群,提升醫院的整體診療服務水平,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優質、高效、便捷的醫療服務。

■鏈接

新國標下的三甲醫院即國家新標準下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是依照中國現行《醫院分級管理辦法》等規定劃分的醫療機構級別,是中國內地對醫院實行“三級六等”劃分等級中的最高級別。三甲醫院申報考核的主要項目包括醫療服務與管理、醫療質量與安全、技術水平與效率。考核實行1000分制,900分以上評為三級甲等,750分-900分評為三級乙等,600分-750分評為三級丙等。同時,醫院等級不搞終身制,實行動態管理。

國家新標準相對於原三甲醫院標準有了較大改變,以往注重查看硬件和資料等情況,輔以現場檢查,而新的標準則實行追蹤法,以“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醫療服務和技術水平”的提升為宗旨,加強醫療質控,提高對疑難疾病、危急重病人的救治水平,實施臨床路徑、規範診療流程、降低醫療費用等,逐步完善和建立起了一套科學、有效的管理機制。

2014年2月

梅縣區人民政府和中山大學、中山三院合作簽署託管框架協議,將建成後的梅縣人民醫院新院區全權委託中山三院經營管理,並冠名為“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粵東醫院”。

2014年10月8日

2016年2月17日

肝臟疾病聯合診治中心正式成立,在梅州市率先開展肝癌MDT(多學科協作診治)模式。

2016年11月1日

粵東醫院召開爭創三級甲等醫院全院動員大會,標誌著創建工作在全院正式鋪開。

2016年11月11日

2017年2月10日

梅縣區將粵東醫院創建“三甲”工程列入2017年全區民生實事和重點建設項目。

2017年8月16日

粵東醫院舉行雙聘學科帶頭人啟動儀式,聘任21位中山三院專家教授作為雙聘學科帶頭人,每月至少一週到院長期開展管理、醫療工作。

2017年10月19日

粵東醫院與南口、丙村、畲江等梅縣區11家鄉鎮衛生院簽約成立醫聯體。

2018年2月8日

2018年2月12日

梅州市梅縣區人民政府、廣州(梅州)產業轉移工業園管理委員會、粵東醫院三方代表簽訂《託管廣梅開發區醫院協議書》,廣梅開發區醫院搬遷至新院址後將交由粵東醫院託管,並由粵東醫院實行日常管理和提供技術支持。

2018年5月3日至6日

粵東醫院順利通過為期4天的三級甲等醫院現場評審,邁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2018年6月20日

廣東省衛計委正式發文,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粵東醫院達到國家《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2011版)》中三級甲等綜合醫院要求,確定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粵東醫院為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標誌著粵東醫院成為梅州市首家國家新標準下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2018年8月24日

廖萬清院士工作站在粵東醫院皮膚科正式掛牌。

2018年9月7日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粵東醫院正式掛牌三級甲等醫院。

撰文:黃韜煒 劉洪橋 曾健鋒 鍾玲芬 曾權 李璟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