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飛秒激光手術造成患者乾眼症?醫院:無理取鬧

記者 | 陳鑫

近日,有網友發帖稱其在四川愛爾眼科醫院進行全飛秒激光手術,術後左眼出現乾澀、疼痛症狀已近一年。該網友認為,該院醫生在判斷其有乾眼症狀的情況下,仍然進行全飛秒激光手術,致其術後左眼乾澀、疼痛,嚴重影響正常生活。

愛爾眼科醫院醫療發展部的一位負責此事的工作人員告訴界面新聞,患者“有點針對這樣的情況無理取鬧”。

該網友原名陳建軍,今年30歲。2018年11月,陳建軍兩次來到愛爾眼科醫院檢查,被告知 “左眼有點幹,要等到眼睛溼潤了才能做”。

陳建軍告訴界面新聞,他回去後滴了半個月以上的眼藥水,手術前最後一次檢查,李芳芳醫生認為“眼睛還是幹,不能做”,而檢查醫生謝軍覺得“他來了很多次了,給他做吧”。

手術時間被安排在一週後,由院長周進親自操刀。2018年12月4日,在經歷了一場“前後不到10分鐘”的手術後,陳建軍兩眼視力分別達到1.2和1.5(此前為左眼近視625度,右眼近視575度)。

術後第三天,陳建軍發現左眼異物感明顯,次日起腫脹加劇,但愛爾眼科醫院和軍區總醫院檢查結果顯示均無異常。“每次吹過眼睛的一絲風,都像是烘乾器一般,蒸發眼睛所有的水分。” 陳建軍形容,“異物感強烈的時候,眼睛磨得像發皸的嘴唇,那樣火飄火辣的疼。” 如今,他看書只能堅持20分鐘不到,他騎車必須帶上溼房鏡,避免風破壞眼表的平衡狀態,引起眼乾疼痛。

2019年7月31日,陳建軍因為眼睛疼痛、腫脹難忍前去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就診,但醫生認為是心理作用,安排其心理衛生相關科室住院治療。陳建軍之後多次找愛爾眼科醫院複查,李芳芳醫生說角膜和度數都很好,兩隻眼睛淚液分泌均勻,勸其“調整心態,剩下的交給大腦適應”。

“角膜屈光手術需要在角膜上動刀,會破壞神經末梢,因此會引起瞬目反射遲鈍、眼乾等症狀。”北京一家三甲醫院的眼科副教授對界面新聞表示,一般醫生都會在術前將上述情況告知患者,但“(像他)反應這麼重的患者應該是很少見的”。

陳建軍曾有近十年的隱形眼鏡佩戴史,五年前開始乾澀難耐,但他並未設想這可能是一種病症。出現不適後,他意識到,當初術前檢查結果淚膜破裂時間左眼只有0-1s,右眼為5s,已經有乾眼症狀,而醫生僅表示“做完後眼睛會比較幹”,並未明確拒絕。(注:淚膜破裂時間正常值為10-45s,小於10s被認為是“乾眼症”)

此外他回憶,醫生在手術中提到左眼很乾,採取與右眼不同方法進行透鏡分離。11月4日,西部戰區總醫院的眼科醫生看了他所做的角膜術後地形圖後說,“(角膜)有一定程度的偏心,左眼慧差比較嚴重。”

界面新聞記者以諮詢名義致電愛爾眼科醫院,工作人員介紹,全飛秒是目前最先進的激光手術,切口更小,更有利於術後恢復,但對患者的眼睛情況要求比較高。

工作人員稱,需要術前進行淚液分泌、淚液破裂、角膜地形圖等20項檢查,才可評估是否能做、適用於何種手術方式,“如果醫生覺得有什麼風險或者後遺症,肯定是不會建議您進行手術的。”

對於不適合進行手術的情形,工作人員表示,“如果檢查發現眼睛太乾,或者有嚴重的眼睛炎症,全身性免疫疾病等情況,很多不能做手術,大概能夠做手術的人群也就60%-70%左右。”

“大部分患者做了手術之後,短期內會感覺眼睛比較乾澀,術後3-6個月我們會滴人工淚液進行溼潤,部分患者瞳孔偏大、散光偏高,會在術後出現炫光的情況。”該工作人員稱。

對於網上這起案例,工作人員表示,“如果他是長期的,要問他自己的用眼情況,不能說你做了一個近視手術,以後眼睛出現的所有問題,都歸結於做近視手術。”

對於近視手術的風險,該工作人員解釋稱,目前手術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醫院自2002年開展手術來沒有出現過嚴重案例,“任何手術從醫學角度來說都是有風險的,但可以通過術前的嚴密檢查進行規避。”

11月7日,成都愛爾眼科醫院通過其知乎賬號通報,“經核實,該患者的術前檢查、手術和術後複查都嚴格遵循了全流程醫療標準。2019年10月31日患者回院複查,檢查結果顯示其術後雙眼均達到正常視力;針對患者主訴‘眼睛平時疼痛難忍’問題所進行的乾眼綜合檢查,檢查結果顯示角膜正常。”

通報還稱,“根據患者的反饋,其術後心理主觀感受與醫院客觀檢查結果仍然存在較大的差異,對此我們深表遺憾。”

但陳建軍展示的就診記錄顯示,他2019年3月和2019年7月分別在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和愛爾眼科醫院均被診斷為乾眼症。一位曾經從事眼科臨床工作的業內人士向界面新聞證實,“從他的淚膜破裂時間看,確實是有角膜乾燥的,並且用藥也是緩解乾眼症狀的。”

陳建軍說,因為網絡發帖引起一定關注後,10月30日,愛爾眼科醫院主動聯繫他去複查,院長稱其“角膜乾淨清亮”,並免費提供抗疲勞眼藥水和抽血製作自體血清滴眼,但隨後其在市中醫院仍被認為角膜乾燥。經過一週的自體血清及中藥治療,目前乾眼有所緩解。

11月8日下午,界面新聞致電成都愛爾眼科醫院,醫療發展部的一位負責此事的工作人員稱,“患者現在給我們的感覺,有點針對這樣的情況無理取鬧”。

“他在過程中眼乾的情況,我們一直在跟他做溝通、做治療,上週自體血清我們也給他做了,各種辦法我們都在想。”該工作人員表示,術後三個月的複查期,患者都沒有出現,醫院對於他突然發帖的行為也很無奈。

記者進一步詢問患者術後眼乾持久未愈的原因,工作人員稱“臨床情況不便詳細透露”,但強調醫院會對每個患者負責。“不管他的情況怎麼樣,我們一定會積極溝通,採用應該的辦法對他進行治療,而且我們一直都在這樣做。”對於接下來是否會對患者進行一定賠償或補償,對方則沒有正面回應。

近視激光矯正手術的安全性與有效性一直爭議不斷。2012年2月,將半飛秒手術(LASIK)引進臺北醫學大學眼科兼任教授蔡瑞芳宣佈“封刀”,曾引起業界軒然大波。

蔡瑞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目前出現的併發症不是儀器所創造出來的,而是LASIK技術帶來的,“比如眩光大家都有,只是程度不同,有些很嚴重,有些很輕微,但夜間視力減弱是99%做過手術的人都會有的,眼睛乾澀症候群的幾率大致是60%到70%。只是過去我們說,半年內這些症狀就不會有了,事實是,它會一輩子跟著你”。

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對此發表意見稱,“經過20年來我國和全世界大量科學研究和臨床實踐證明,近視眼激光矯正手術是安全的、有效的、療效是穩定的。”

蔡瑞芳認為,近視不是非做手術不可,患者可以戴普通眼鏡或者隱形眼鏡,可以做角膜塑型片,也可以選擇LASIK,但並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你既然要接受這個方法,就可能要面對做這個手術後未知的風險,這並不像做了一個美容手術那樣簡單。”

陳建軍認為,近視手術是自己沒有做充分了解情況下的一種冒然選擇,“人不可能停止對眼睛的使用,除了睡覺,我幾乎無時不感到疼痛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