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如何保證在線教學的質量

教學行為是人際之間的連續的直接的互動。雖然通常從表面上看這個過程中主要是教師在講,但其實它含有教的行為和學的行為兩個過程。

所有的教育教學活動都有這兩個過程,但是我認為在線教學與傳統的課堂教學在教學行為上是有微小的差別的,由我編制的兩張圖示可以較為直觀的看到差別: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下(如圖1所示),教學過程都在同一個空間——教室內完成,時間也是一致的,教學過程涉及老師、學生、同學和教育資源四個類別。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的行為包括四個環節,分別為①教師對教育資源的整合②教師的授課③對教學效果的監督④收集學生的反饋;學的行為也包括四個環節,分別為①聽課②練習③教育資源查詢④陪伴學習。其中教的行為用紅色箭頭和字體標註,學的行為用黑色箭頭和字體標註,其中只有學的行為中學生主動查詢相關教育虛線表示,意思為無法做到直接、實時、連續互動。

疫情期間如何保證在線教學的質量

圖1: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

在互聯網時代出現的在線教學模式下(如圖2所示),教學過程中老師、學生、同學和教育資源四類處於不同時空,由互聯網鏈接起來,互為雲端。在這種模式下引入了第五個參與者——家長。在線教學模式下,教的行為同樣包括①教師對教育資源的整合②教師的授課③對教學效果的監督④收集學生的反饋這四個環節;學的行為則減少一項,包含①聽課②練習③教育資源查詢,同學的陪伴學習不存在或者影響微乎其微,用紅色的“×”表示無法實現。

我們看到其中教的行為中老師對學生的監督和對教學效果的反饋和學的行為中“練習”環節也採用虛線表示,意思為無法做到直接、實時、連續互動。而與學生處於同一時空中的家長在教學模式中開始履行教的行為中的“對教學效果的監督”環節和學的行為中“陪伴學習”環節,且這兩個環節均用實線箭頭表示,意味著是直接互動,實時連續的。

疫情期間如何保證在線教學的質量

圖2:在線教學模式

我們需要明確的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好壞,主要不是取決於教師講的是不是明白透徹,而是在於教的行為是否有效地促進學的行為,在於教的行為和學的行為相互作用的程度和成效如何。

因此我們說在時空分離的情況下,在線教學的關鍵難點是怎麼保證教的行為能夠對學的行為真正起到促進作用。根據兩張圖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出,在線教學的難點就在於對於學生學習過程的控制減弱了,必須依靠家長的日常監督和陪伴才能彌補在線教育的短板,保障在線教育對於絕大多數學生來說都是可以保證教學效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