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浙直總督的地位極高,權力非常大,到底為何能夠管理8個省?

醉愛談歷史




首先,我們講一下總督和巡撫兩個官職。這兩個官職都出現於明朝,但明朝的總督並不是地方行政官員,而是地方發生突發事件以後,朝廷臨時派遣的高級官員。一旦任務結束,這個官職就會被撤銷。在明朝統治時期,只有薊遼總督、三邊總督等幾個逐步固定下來。至於巡撫,在明朝統治的中前期也屬於臨時性的崗位。到了明朝的中後期,才逐步成為地方高級官員。但是到了清朝入關以後,清朝改變了總督和巡撫的工作模式。總督和巡撫成為了地方上的封疆大吏,其中,巡撫屬於一個省的最高軍政長官,全省的一把手。而總督則負責管理兩三個省的軍隊,類似於戰區司令。



明朝的總督和清朝的總督有本質上的區別,例如清朝的8大總督中,兩江總督的管轄區最大,管理了江蘇、安徽和江西三個省。看上去屬於封疆大吏,但是與明朝的總督想比,根本算不了什麼。例如大明王朝1566中的浙直總督胡宗憲,浙就是浙江省,直就是南直隸。明朝在名義上有兩個首都,因此出現了北直隸和南直隸兩個直隸地區。南直隸包括現在的江蘇、安徽和上海等地,從表面來看,浙直總督這個官職似乎只能管理江蘇、浙江和安徽三個省。但這僅僅是表面的結束,浙直總督真正的管轄區,在鼎盛時期包括了浙江省、山東省、南直隸、福建省、江西省、廣東省和廣西省。



也就是說,浙直總督能夠管理多達8個省的地盤,簡直相當於半個明朝的天下。那麼,為何會出現這樣複雜的情況?在明朝統治的中後期,大量的倭寇開始襲擾明朝沿海地區,北至山東省,難到廣東、海南等地,都在倭寇的襲擊範圍之內。每個省的力量有限,依靠一個省已經無力對抗倭寇的進攻。在這樣的情況下,明朝設立了浙直總督,負責統籌各個省的軍隊和物資等等。在浙江地區的倭患嚴重時期,廣西、廣東等地的駐軍千里迢迢增援。不過,浙直總督的管轄區不是固定的。例如山東省,在倭寇不在襲擾北方地區以後,浙直總督不再管理山東省。隨著局勢的變化,廣東和廣西也脫離了浙直總督的管轄。 浙直總督主要管理南直隸、江西、浙江、福建這幾個倭患嚴重的省份。



請注意,浙直總督也是隻能管理軍務,無法插手地方事務。胡宗憲被撤銷兼任浙江巡撫以後,浙江的官員們立刻變了臉。胡宗憲前往南直隸調糧,南直隸巡撫趙貞吉不願意給。最後,胡宗憲以浙直總督的名義調動軍糧。由此可見,他根本管不了各地的巡撫們。這樣的情況在清朝同樣出現,如果從管轄區來說,兩江總督、閩浙總督、兩廣總督加上山東巡撫,這4個封疆大吏的管轄區才能與浙直總督想比。由此可見,浙直總督確實權力很大。



當然,這是一個臨時性的官職。到了隆慶皇帝上臺以後,明朝終止了海禁政策,倭患立刻消失了。隨著倭寇的消失,也就沒有必要繼續保留浙直總督這個官職。隨後,這個官職被撤銷。其實從各方面來說,浙直總督接近於明朝末期的督師,不過又不完全一樣。清朝入關以後,總督逐步成為了固定官職。清朝總計下轄8個總督,其中直隸總督的地位最高,其次是兩江總督。在這些總督中,直隸總督和四川總督都兼任巡撫的工作,屬於全省的最高長官。至於其他的總督則是主要管理軍務,具體工作由巡撫負責。

本人不是歷史學家,不過是根據電視劇《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歷史資料的情節做出猜想,故事為主,歡迎網友吐槽!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


日堯居


明朝總督本身不常設,真正意義屬於唐宋時代尤其宋代的差遣官,以軍務居多,處理臨時發生的事情,比如明朝沿海的倭寇匪患。明朝的總督正式名稱在地方前面,如總督陝西三邊軍務是正式全稱,簡稱三邊總督。總督浙江、福建、江南兼制江西軍務一員,才簡稱浙直總督。連明武宗朱厚照也自稱“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太師鎮國公”,這是一個臨時性軍事性質職務,理論上權力很大,但要看個人威望和協調地方的能力,例如王守仁在江西平定寧王,本身他雖然是巡撫南贛,本身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完全憑藉有兵部旗牌和他在地方許多軍事管制得到民心擁戴,才能感召一些縣上有義軍跟著他,本身士卒也不歸王守仁調派,王守仁憑藉旗牌和個人平定匪患的聲望影響了贛南地區各府縣,否則王守仁孤家寡人,這一巡撫南贛身份或總督浙直身份是組織管理者,並不是實際帶兵的將軍或總兵,他本身屬下並無實際的兵馬,哪裡能夠和已經經營南昌江西關係多年的寧王相比?

所以職務上總督儘管手伸得很長,涉及幾個省,但實際能否指揮得了地方官員,全在個人聲望和能力,好比袁崇煥後來任督師遼東,這督師不是一個正規職務,實際上屬於總督性質,不過就實際由他在帶領軍隊了“督師”就成了一種專門稱呼。袁崇煥個人威望比較優秀,但也是靠著皇帝特別信任,尤其前期還和魏忠賢比較融洽,也靠殺了毛文龍樹立威信才真正有效組織起遼東軍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