釗君在此
第一次聽說明朝的沐氏家族是看《鹿鼎記》的時候,裡面的雲南沐王府是反清復明勢力之一。其實沐氏是明代世襲黔國公,只不過因為世代鎮守雲南,威權日盛猶如皇族親王,因此百姓尊稱黔國公府為沐王府。咱們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一個對開國功臣相當嚴苛的人,用殺戮嚴防權臣的出現,那麼像沐王府這種權勢家族是怎麼來的?這裡面就不得不提沐王府的開創者沐英,沐氏子孫世代鎮守雲南就是沐英打下的基業。
沐英和明太祖朱元璋是安徽鳳陽老鄉,元朝末年天下大亂,沐英的父母都死於戰亂,當時還是一個孩子的沐英四處流浪,1352年,8歲的沐英遇到了改變他一生命運的人朱元璋。當時朱元璋和馬皇后剛剛結婚沒有孩子,因此收養沐英為養子,讓沐英改姓朱當成親生兒子一樣撫養教育,從此沐英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戰功無數,成為明朝的開國功臣。要說朱元璋養子不少,大都被他誅殺,為什麼獨獨厚待沐英呢?
1、沐英是朱元璋夫妻第一個養育的孩子,相識於微末,感情深厚。沐英和朱元璋其他的養子不同,兩人相識的時候一方面沐英才8歲,心思單純;另一方面朱元璋當時只是一個紅巾軍小頭目,遠沒有後來的權勢,因此這對父子相認的目的很單純。另外朱元璋夫妻一直到1355年才有了親生兒子朱標,在這之間的3年沐英受到了這對夫妻的所有關愛,這種感情基礎是其他養子甚至於朱元璋的親兒子比不了的。
2、沐英擺的正自己的位置,知道感恩。1367年時天下形勢已經明朗,朱元璋稱帝在即,這個時候立誰為太子就提上了日程。朱元璋為了給親兒子朱標鋪路,就讓名義上的長子、養子朱英改回叫沐英,實際上就是將沐英排除在了皇族之外。沐英沒有任何怨言,任勞任怨,依然將朱元璋和馬皇后當成親生父母一樣尊敬,將朱標等人當成弟弟一樣愛護,但是在外人面前沐英從不炫耀和朱元璋的關係。後來沐英年僅48歲就病逝,主要就是因為馬皇后和朱標先後去世,悲傷過度所致。
3、沐英確實功勳卓著。在明朝的開國將領中,沐英是和藍玉齊名的後起之秀,18歲就已經成為坐鎮一方的將軍,在平定江西、福建、關陝、甘肅、青藏等地的戰鬥中屢建奇功;1381年,沐英隨大將軍徐達北征蒙元,獨當一面,可以說論戰功沐英是徐達、常遇春之下有數的幾人之一了。
4、明朝雲南特殊的形勢需要有能做主的人坐鎮。明朝初年雲南地區蒙元殘餘、大理段氏、番王土司等各方勢力錯綜複雜,叛亂時有發生。而云南遠離當時的明朝統治中心,等出事再派人鎮壓就全晚了,必須有能鎮得住的人在此地掌控軍政大權,和朱元璋關係親密的沐英就成了最好的人選。從洪武十四年至洪武二十五年,沐英鎮守雲南期間先後平定安撫威服曲靖、廣南兩府之亂,浪穹等地變亂,土著首領思倫發叛亂,東川土酋之亂,貴州普安、雲南臨安之變等等,幾乎是一年一場大戰,沐英都完美的解決了。
1382年,沐英因為養母馬皇后病逝悲傷過度吐血傷了身體;1392年,又因為好兄弟太子朱標去世,沐英身體徹底垮了,不久病逝。當沐英的遺體運到南京後,朱元璋親自出城迎接,追封沐英為黔寧王、配享太廟,從此沐氏子孫世代鎮守雲南直到明朝滅亡。
當狗容易做人難
熟悉明朝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有一個家族鎮守了雲南兩百多年,直到明朝滅亡
後,這個家族還在為反清復明做著努力,直到後來大勢已去,才隨著歷史長河的流逝而銷聲匿跡。這個家族就是明代的沐氏一族。
沐氏一族,第一代家主是沐英。沐英是誰?我想大家多少了解一些,他是朱元璋的養子。在當年元末那個混亂的時代,百姓流離失所。七歲的沐英與母親躲避戰亂而逃
難,但母親卻不幸在途中遇難。成為孤兒的沐英流落至濠州,當時的朱元璋正在濠州起義,無意中認識到了這個可憐的小孩子,見他乖巧可愛,便與馬皇后將他收為養子,視
為己出。教他讀書識字、用兵之道。
公元1362年,年僅十八歲的沐英就被朱元璋任命為帳前都尉,鎮守鎮江。隨後又被封為鎮國將軍,在後來的年月中,他隨著朱元璋南鎮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公元1381
年,朱元璋派付友德、藍玉、沐英等人率軍清繳雲南的元軍殘餘勢力。這是沐英第一次進駐雲南,也是他日後功業的開始。
雲南的元軍雖然剿滅,但仍然有大理的段氏割據一方,沐英後來又被朱元璋命令討
伐段氏。沐英分析戰況,一舉擊潰了段氏的勢力。大理歸附之後,雲南其他的勢力盡皆
歸降,雲南也正式化為大明的國土。
好景不長,後來發生的一件事,給了沐英很大的一個打擊。公元1382年,馬皇后病逝,當沐英聽聞此消息時,幾日不食,甚至還咯血。還未從傷痛中走出的沐英,很快又
收到了叛軍來襲的軍報,於是,與藍玉率領軍隊返回昆明,聯合當地駐軍,與叛軍交戰多日,終於將叛軍一舉擊潰。雖然雲南暫時統一,但有時仍有反叛勢力出現,又經過了
四年,終於將反叛勢力一一剪除。
雲南一統之後,沐英積極為百姓謀福利。開始興修水利、發展教育、農業。在朱元
璋統一天下之後,大宴群臣。在宴會上,朱元璋高興地說:“自從你鎮守雲南之後,我
就省心多了”。也正是因為雲南有了沐英的鎮守,才能得到多年的太平。
公元1392年,太子主標病逝,沐英聞此消息,肝腸寸斷,兩人從小一起長大,情誼
深厚。自此沐英一病不起,沒過多久就去世了,時年四十八歲。沐英死後,朱元璋傷痛
異常,把沐英接回京城安葬,追封黔寧王,世襲爵位,享太廟。
沐英一生對朱元璋忠心耿耿,更是為朱元璋的一統大業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的子孫們繼承了他的遺志,終於大明,守護雲南,保衛西部邊陲的安定。
總而言之,沐氏一族能夠鎮守雲南兩百年,離不開朝中皇族的支持,但更是因為自己的那一顆忠君愛國之心。
小小呆蘿蔔
麗江的納西族雖然地處邊陲,交通不便,但漢化的卻很徹底,說漢話過漢族的節日,而且由於漢化的原因,納西族還是雲南省為數不多的高考不加分的少數民族!
而這一切的根源都來自於明代沐氏家族在麗江納西族之間強力推行漢化的結果,同時由於沐氏家族漢化的突出成就,沐氏家族三百年基業的開創者沐英,一面幫助明太祖朱元璋鞍前馬後的打天下,一面利用在雲南形成的勢力不斷提高自己的地位。
最終達到掌控雲南的地步,當然,沐英不是為了割據一方,包括他的後人,都是一方面發展雲南經濟文化,另一方面幫助大明穩定雲南局勢。
為了徹底打消朱明的猜疑,他們一直在麗江地區主動推行漢化措施,尤其是在文字以及語言文化上,共同的文化特徵使得沐氏家族與朱明朝廷有了更多的共鳴,也就有了更多的瞭解。
沐氏家族幾代人都受到朱明朝廷的善待就是最有力的說明。
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在現今麗江古城的――木府中,原沐氏家族辦公居住生活的場所,有一處藏書閣叫萬卷樓,也是整個木府建築的中心,在一樓大廳的正中間,端坐著沐氏家族的開創者沐英。
而在中央的房頂上,在沐英的頭頂上,一條蜿蜒巨龍盤旋欲下,怒目圓睜的的注視著沐英,這就很有意思了,寓意也非常明顯,那就是山雖高,皇帝雖遠,但真龍天子皇帝一直在注視著你,讓你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沐英家族可以鎮守雲南三百年,最大的秘密不外乎與中央朝廷同呼吸共命運,唯有如此,才是生存至高大道!
歷史三日談
熟稔歷史的人都知曉,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王朝後對待功臣極其嚴酷,能得善終者僅徐達、常遇春等寥寥數人。不過,當眾多開國功臣都在為自己性命擔憂時,有一個人不僅不用憂慮自己的安危,甚至還成了明太祖依為股肱的南天一柱,這個人就是沐英。
沐氏家族自沐英受封為西平侯起,世代承襲西平侯、黔國公等職,鎮守雲南直至明朝滅亡。可以說有明一代三百年,沐氏一族亦鎮守雲南三百年,同大明國運相伴始終。同為大明開國功臣,為何沐英就能逃過被殺的厄運,並獲得世代鎮守雲南的殊榮呢?原因無非以下三點。
一、“父子”之情,關係非凡
沐英姓沐,朱元璋姓朱,為什麼說沐英和朱元璋會有“父子”之情呢。其實,原因很簡單,沐英少年時便為朱元璋的養子,自幼年起便跟隨朱元璋南征北討。沐英八歲時父母雙亡,一日被行軍途中的朱元璋撞見,朱元璋見其孤苦伶仃無依無靠,便收其為養子。此時的朱元璋雖已25歲,但長子朱標尚未誕生,故收養沐英後,朱元璋第一次品嚐到了作父親的味道。是故,朱元璋對待沐英也是極盡寵愛,不僅賜其”朱“姓,令其隨侍左右,更是同床共枕,日後沐英雖然複姓“沐”氏,但朱元璋依舊認為其是朱家子孫。
正因沐英與朱元璋的“父子”之情,加之沐英自身也文才武略,故深的朱元璋的賞識與信賴。洪武十年,沐英因徵西有功,被封“西平侯”,同時朱元璋更頒下鐵券,令沐家可世襲西平侯爵。四年後的洪武十四年,沐英領軍進入雲南征討元朝殘部及諸反叛土司。洪武十六年,雲南平定。朱元璋念雲南初定,需一員大將鎮守安撫,沐英憑藉其與朱元璋的“父子”親情,自然也就被朱元璋委以重任,留守雲南,自此開創了沐氏家族在雲南的統治。
二、身份特殊,忠貞不二
沐氏家族可以世代鎮守雲南,其特殊的”養子“身份,也為沐英加分不少。明初為防範北元殘餘勢力,分封諸王鎮守邊疆,這些王爺均手握重兵,是名符其實的藩王。儘管他們能夠為國守邊,可反過來也能利用自身所掌握的兵力,爭奪皇位。日後的燕王朱棣就正是憑藉藩王起家,奪了侄兒的帝位。因此,朱棣奪位後,大行削藩之策,令諸王成為只有王爵,卻無兵權的擺設。可問題來了,諸王的兵權被削了,那誰來守邊呢。
這時沐氏家族的重要性便凸顯,沐英為朱元璋養子,受其養育之恩,自然是盡忠衛國。沐英後代對大明亦是赤膽忠心,世間更有明亡之際,殉國者僅沐氏一家之言,足可見沐氏對大明的忠誠。正因其與皇室的關係,及忠貞不二的品質,沐氏自然也就成了守衛邊疆的不二人選。同時,沐氏雖為皇室“養子”,可畢竟不是真正的皇族成員,因此沐氏並不能如朱棣一般利用“清君側”的名義來取得帝位,這也令明朝皇室放心不少。
總而言之,令沐氏一族鎮守雲南,不僅不會出現藩王危害皇權的弊端,還能坐收藩王鎮邊的好處,明朝諸帝自是樂見其成。
三、衛國守邊,藩屏中央
除上文所述的沐氏與皇室的關係,及其身份的特殊性外,沐氏能久鎮雲南的最為重要的原因便是其實用性。可以說,沐氏鎮守雲南就是作為皇室的屏障,為國守邊。如今的雲南因風景如畫,盛產菸草而聞名遐邇。可在五百年前的明代,雲南可是個夷漢雜糅,民風彪悍的蠻夷之地。因此,明朝宗室諸王都不願去雲南,覺得去這種鬼地方跟“流放”沒什麼差別,這也就間接加重了明朝對沐氏的倚重。沐氏世鎮雲南的三百年間,也的確發揮帝國屏障的作用,雲南數次的叛亂皆為沐氏平定,保證了大明西南邊陲的平穩安定。
沐氏不僅在軍事上維持了西南的安定,更大力建設與發展雲南。沐英初鎮雲南時,即大興屯田,招納流民,教化百姓,使雲南在元末大亂中得以迅速恢復,當沐英去世時,雲南上下皆為之舉哀,可見其政績之深得民心。沐英之後的數代子孫,雖日漸腐化,可也依舊實施著沐英留下的勸農桑,勤水利的政策,尚可安撫雲南民心,這樣也就打下了沐氏在雲南的民眾基礎。
總而言之,沐氏家族外得明朝皇室支持,內有云南民心,加之自身對大明王朝的耿耿忠心,沐氏家族能累鎮雲南近三百年而家門不墜,自然在情理之中。
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
潘洪鋼:《論明代沐氏世鎮雲南》,雲南社會科學,1987年。
歷史研習社
雲南在中央王朝敘事中,近乎不存在。《劍橋隋唐史》沒有提到南詔;《劍橋遼宋夏金元史》本來講周邊王朝,也沒提到大理國。反而對越南的梳理很多。雲南近乎一個研究空白(介紹性的另說)。(其實今天做新清史的西方學者,不如做唐宋新雲南史,那更有顛覆性。)
按照當下的歷史敘事,雲南在戰國時期已經納入楚國,秦漢都在中央王朝控制中,唐宋不屬於中原王朝。唐代長年受其侵擾。宋代更是,“帝(宋太祖)鑑唐天寶之禍起於南詔,以玉斧畫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 《續資治通鑑》)。
長期的化外之地,漢化程度遠遠低於越南、朝鮮。雖說他們在新千年已經脫離華夏。
1、元朝先例
漢文化的內斂也好,農耕文明文弱化也好。在結束第一個千禧年後,屬於傳統中原王朝的交趾、高麗離心率越來越強。華夏可能真的遇到了自身的發展瓶頸
少數民族的南下,為中原王朝帶了新的疆土。金有東北。元混一華夏。忽必烈執行對南宋的“斡腹”戰略,滅亡大理。鑑於雲南四周環境與其內部環境的複雜性,以及大元的分封傳統。由梁王世鎮雲南。
(忽必烈滅大理)
中央王朝利用雲南地方土司制度與宗室分封制度相互制約的關係,維繫著對西南的統治。
2、雲南形勢
1381-1382,明軍在傅友德、藍玉、沐英等宿將統帥下,迅速平定雲南。迅速建立行政體系。
立臨安府及各府十四衛,置雲南都指揮司,以都督謝熊、馮誠署司事。
置雲南布政司,改中慶路為雲南府,命汝南侯梅思祖、平章潘原明署司事,以張紞等為參政、參議等官。
大的戰爭好結束,日後雲南無休止的戰爭對大明的消耗很大。有日本學者統計至少有一百八十個衛所的士兵參加了後來的雲南戰爭。(《海與帝國》)。戚繼光的祖先就陣亡在這場戰爭中。
(明軍取雲南)
留心這一時期的明軍作戰情況就會發現,非常注重昆明、曲靖、貴陽、鎮遠的交通,大渡河、東川、昆明的交通。
“雲南士卒既艱食,不宜分屯。止於赤水、畢節、七星關各置一衛;黑張之南,瓦店之北,中置一衛。如此分守,則雲南道路,往無礙矣。
自眉州峨眉至建昌,有古驛道,平易可行,無瘴毒之患,令四川軍士乘閒暇時開通其道,以溫江至建昌各驛馬移置峨眉新驛為便。
雲南的兵員、供給,在很長時間裡需要這兩條大動脈。這時候衛所圖到雲南就是兩條線。如此持續的戰爭。加上元朝的先例。雲南需要世鎮。
3、世鎮的組合拳
當時的形勢已經說得很清楚了。至於選擇沐英,他是朱元璋養子、戰功赫赫,關鍵是朱元璋信任他。這才把雲南交給他鎮守。到了朱棣時代,雙方有過一些矛盾。在顧誠先生的《靖難之役和耿炳文、沐晟家族——婚姻關係在封建政治中作用之一例》文中說的很詳細了。
這裡要強調的是明朝對節制雲南是有系統制度的。不會做到一家獨大。
(制度設計中的相維相制是大道)
A:駐雲南藩王有岷王。實在是之後無能出問題了。估計按朱元璋制度設計是他世鎮雲南的
B:雲南的巡撫、三司官員中央直接任免。黔國公不能參與提名。而且朝廷派駐雲南還有鎮守太監。
C:雲南的財政自然是入不敷出,每年需要中央轉移支付部分(協濟),這不是由黔國公節制的
D:每一代新的黔國公其任職之前都在南京或北京長大。
E:雲南的軍力有限,保持彈壓土司。在麓川叛亂的時候,就難以支撐,需要中央接管。
又需要世鎮,有節制世鎮是明代經營雲南成功的秘訣。到了嘉靖、萬曆時期,雲南行政化和募兵化越來越嚴重,世鎮的沐家地位也在逐漸下降。這已經是另一個問題了。目前社會院秦博在做。
(明代雲南)
4、越南教訓
引申一下,朋友們都知道朱棣時代,陷入交趾戰場,明朝大量的財力、物力投入其中,猶如石沉大海。在後來不得不退出。如果採取雲南制度或許可以改變很多。歷史軌跡的轉變很可能是由於制度設計的成功造成的。
5、清代雲南
清承明制,體現到雲南就是吳三桂世鎮雲南。但清王朝許多措置錯誤,諸如雲貴兵馬錢糧都歸王節制,官員都歸王節制。這是肯定有出事的,等於鼓勵造反。
其實經過三百年的內化,足夠流官治理了。再後來改土歸流,與內地無異。
(改土歸流)
6、總結
西南徹底漢化,有歷史的偶然性,更多是必然性。中央王朝在邊疆治理上採取封建與郡縣同存的制度是過度之計,也是偉大的制度設計。沐家為西南邊疆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能世鎮幾百年,除了內外形勢以及家族信仰外,更多來自有效的制度設計。
7、參考文獻
李中清先生的博士論文
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卷12,太祖平滇
溫海清.再論蒙古進徵大理國之緣起及蒙哥與忽必烈間的爭鬥問題——以所謂“斡腹”之謀為主線
[2]石堅軍.“斡腹”考述[J].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一枚明粉
因為沐氏家族的老祖宗沐英是朱元璋的乾兒子,不過僅憑這點還不能完全讓朱元璋放心。
沐英是朱元璋在路邊撿回來的,當時他與夫人看到沐英挺可憐,膝下又無子女,就把沐英認作乾兒子,起名為朱英,沐姓是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后改的。
這個沐英的功績什麼的就不多說了,作為明朝的開國功臣,功勞肯定是非常大的,我就不做敘述,我們來探討為什麼沐英能深得朱元璋信任。
感恩之心人人都會有的,更何況當年沐英還是個小孩子,為了報答朱元璋的養育之恩,跟隨朱元璋打天下十幾年,每次殺敵都是衝在前面,最危險最困難的事他都要去做,用一個詞形容就是忠義,這些朱元璋都看在眼裡,對沐英也非常肯定。
沐英平定雲南之後,就留在了雲南,但是有一個問題,朱元璋疑心很重,當年的開國功臣都差不多被殺光了,沐英在雲南那麼遠的地方,他相當於雲南地區的土皇帝,要是沐英養兵造反,那自己這江山豈不是沒了,但沐英是自己的乾兒子,十幾年走過來,朱元璋對他的品性很瞭解,認為沐英不是這樣的人,但朱元璋還是不放心,於是朱元璋做了最後一次試探。
那一次沐英到京城述職,朱元璋留下來請他吃飯,吃飯的時候朱元璋嘀咕到:朱英啊朱英,你到底是誰的孩子呢?
其實朱元璋這就開始試探了。
朱英一個勁兒的回答:我只是陛下和皇后的孩子,深沐陛下的養育之恩。
朱元璋似乎還是不滿意,一次不夠又反覆問了好多遍,朱英就始終磕著頭重複那句話,最後朱元璋一下子笑出聲來。
對沐英說:你是朕的養子,你不能再隨朕姓朱了,既然你一直口唸深沐之恩,就賜你沐姓吧。
通過朱元璋這句話可以看到,朱元璋的重點在於沐英知道感恩,給他賜沐姓更是完全肯定了沐英,所以朱元璋對沐英放心,讓他鎮守雲南。
歷史先森
明代沐氏家族為何可以鎮守雲南近三個世紀?原因很多,大致可以分成這4個方面:
第一,沐氏家族的雙重身份:既是藩王,又是流官。
一方面,沐氏經由明朝中央政府任命、代表行政權向帝國邊陲的延伸;另一方面,沐氏雖然實際是黔國公,但威福自專,尊重擬於親王(雲南百姓稱黔國公府為沐王府),具有相當程度的自主權。
第二,沐氏家族的獨特身份:尊尊而親親和舉賢而上功的統一。
從朱元璋的養子沐英開始,沐氏家族和明朝皇室之間有著擬製血親般的親密關係,能夠得到明朝皇室的信任和偏袒,而作為回報,沐氏家族成員也一直忠心耿耿,盡心竭力。
另外重要的一點是,相比於真正的血親藩王,沐氏家族不可能在法統上對皇位構成覬覦和挑戰,可謂有血親藩王之利而無其弊。
(沐英死後被明朝廷追封為“黔寧王”,系明朝開國元勳之一)
(南京沐英墓出土梅瓶)
第三,沐氏家族起到的作為明朝政府代表和與雲南及周邊國家政治勢力之間橋樑紐帶的作用。
沐氏家族極力周旋於雲南地方勢力,以及後世的緬甸、泰國、老撾等東南亞國家和地方政權之間,
一方面,憑藉著這種強大政治影響力為朝廷效力;另一方面,偶爾也不乏養寇自重的成分。到永曆帝逃難入緬的時候,緬甸國王還以永曆帝的玉璽和之前明朝詔書大小不相符為理由質疑永曆帝,直到沐天波拿出沐氏家族的印章才使得緬甸國王認可——從某種意義上,說當時的很多地國內外地方政權和沐氏家族建立了一種準封建關係(Feudalism)也不為過。
第四,沐氏家族高超的為官做人技巧。
前面說到沐氏家族偶爾也不乏養寇自重的成分,可見忠心耿耿之外,他們也不是純粹的善男信女,他們通過聯姻、進貢、賄賂、和皇室本身以及權貴要員們勾兌。在雲南,朝廷本身也安排了鎮守太監、督撫巡按、三司官員、參贊軍務等等制衡沐氏家族的權力,沐氏家族也必須和他們平衡協調好關係。
事實上,世鎮雲南的沐氏家族,遇到過許多的彈劾抨擊,也很多次從抄家滅族的邊緣滑過,明朝的皇帝始終控制著他們從婚喪嫁娶到死後歸葬,從富貴榮辱到人身自由的一切。
他們就像明朝中央嵌入雲南的一個楔子,掌控著局勢,也被掌握著。
談古論金,掰開揉碎歷史的人性和技術流呈現給您
談古論金
一個家族鎮守邊關長達近三百年,有史以來,只有沐氏家族獲此殊榮。
可以讓一個家族世襲封疆大吏近三個世紀而不疑,自古以來,也許只有明朝皇帝有此胸襟與氣魄。
沐英是雲南沐氏的鼻祖,朱元璋的義子。跟隨朱元璋東征西討,蕩平群雄,為大明的建立立下赫赫戰功,被封西平侯,鎮守雲南。朱元璋坐穩江山後,面對功臣驕橫跋扈,或結黨營私,他大開殺戒,功臣王侯幾乎屠戮殆盡,唯有沐英不僅獨善其身,而且得到重用,子孫世襲西平侯。這一方面是因為他與朱元璋的特殊關係,更重要的是來自他的赤膽忠心。據說,太子朱標病逝後,沐英悲傷過度,不久便撒手人寰,朱元璋特許回南京厚葬。
沐英之後,他的子孫始終秉承先祖遺訓,忠於大明,鎮守雲南。在近三百年的時間裡,沐氏家族用懷柔的政策,教化百姓,開學校,受農桑,是這個化外之地,得到很大的發展。也得到當地百姓的擁戴。沐氏家族在鎮守雲南期間,一無大的暴亂,二無外敵的入侵,更無欺壓百姓,圖謀不軌之事。有如此忠心的家族坐鎮雲南,保一方平安,哪個皇帝也是求之不得,何來的猜忌與不安!
即使到了明朝末期,大明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沐氏家族依然不該初衷,恭迎永曆帝入雲南。與漢賊吳三桂勢不兩立,做最後一搏。雖兵敗身死,也足以無愧先祖,無愧大明。
沐氏家族子所以能鎮守雲南近三百年,一是來自歷代大明皇帝的信任與胸襟。更重要的是來自於他們世代對大明的赤膽忠心。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朱元璋要沐英及其家族世鎮雲南,其實也是對沐英的一種保全,可說煞費苦心。
沐英為朱元璋養子,歷史上以養子爭奪繼承權而成功者不乏其人,也有因遭忌憚而被殺的。比如日本豐臣秀吉為了自己的兒子能順利掌權就找茬殺死了自己的養子豐臣秀次(其實還是侄子呢)。
沐英春秋正盛,戰功赫赫,說是兒子,但又不是親生,其實是比較遭忌憚的。
而按照朱元璋的慣常做法,開國大將是被他幾乎誅戮殆盡的。
朱文正、藍玉皆為朱元璋的晚輩親屬,先後被殺,就是案例之一,其中朱文正也是養子。
朱元璋應該跟沐英有相當的信任和感情,覺得這個養子留在心腹中樞,難免出現問題,但是又不想找茬加害,只好派他去外地鎮守。
這個可參考諸葛亮給劉表的兒子劉琦出主意讓他鎮守外地得以保全的案例。
夏國祥Media
沐英。姓氏不詳!被朱元璋收為義子。初從軍後平定雲南!隨後朱元璋收命其改姓!沐英以沐天恩!隨後以沐也為姓。
本臨時鎮守雲南但朱元璋至死也未召回。隨後便成定例永駐雲南!末代沐公府沐天波隨永曆皇帝。在:咒水之難;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