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陽張氏,只知道允、甲(音)、修、西、如、鴻等輩分,祖上也是山西過來的嗎?

宛東村人

朋友,你只知道張姓取名字譜的六個字及其排序,要了解是否祖上來自山西大槐樹之下,我認為: 資料遠遠不夠,無從確認。

根據史料,明初的移民事持續約五十年左右,移至全國多省多地,撤及姓兩千多個,張姓乃是大姓,應在移民之列,但當時全國張姓本來就很多,絕不能認為張姓都是源自山西洪洞。從時間上算,移民事距今650年到600年左右。按歷史上通常的計算方法,即大約30年為一代,則移民至今大約要經歷20代到22代人。則字譜應有二十到二十二個字,而且,這字譜還必須與真正的從山西洪洞移民某個宗族張氏家譜取名字譜,完全要相同。就是說憑現有的六個字是絕對無從定論的。怎麼辦呢?有以幾方法途徑:

一,根據祖上老人傳說。

二,尋找自家宗族家譜

三,看看其他方面的歷史資料,如: 地方誌,縣誌,碑誌,墓誌等文字資料,也許偶有解決問題的幾率。

謝謝朋友的邀答,我姓王,祖傳山西大槐樹之下,也只是老人口傳。我們宗族只有三佰年的取名字譜,憑此也不一為證。我在這方面很有性趣,下過很大的功夫,看過不少相關資料,但回答所問只能到這個程度。


琵琶嘴

明朝政府先後從山西的平陽、潞州、澤州、汾州等地,中經山西洪洞縣的大槐樹處辦理手續,領取“憑照川資”後,向全國廣大地區移民。

元末戰亂之後,歷經20餘年,朱元璋統一了天下,但是,此時的江山已是遍地瘡痍,佈滿了戰爭的創傷;山東、河南、河北一帶多是無人之地。 為了恢復農業生產、發展經濟,為了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鞏固明王朝的統治,明洪武年間,朱元璋採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比例遷移。


南陽也在人口遷移之內,估計也來自山西,因為那時候河南多是無人之地,由於張姓輩分亂(我也姓張),很難續在一起。


張氏在當今是中國人口最多的三大姓氏之一,和諸多大姓氏一樣,在全世界近億人的龐大的張氏家族中,除主流的揮公後裔外,亦有不少張氏是來自於其它姓氏、其它民族,由於各種原因而改姓張氏的。在張氏的歷史長河中,正是因為有這些涓涓細流的不斷匯入,才匯成滾滾洪流,波瀾壯闊,他們己成為張氏家族中不可分割的群體,沒有他們的匯入加盟,就沒有張氏家族今天的恢宏壯觀。

1、聶姓改姓張氏

2、褚姓改姓張氏

3、前涼王賜姓張氏

4、渤海高姓改姓張氏

5、少數民族張氏


點點滴滴小事

本支張姓字輩:九 國 共 可 德 景 清 太 恆 明 永 遠 玉 鳳 祥(逵) 金 剛 聚(吉)合 成。家譜文革時期遺失,可能有錯別字。據老一輩相傳,本支張姓從南陽桐河北張堂村(有說張臺)遷往青臺灣劉村,又遷往大馮營肖園(小園)。 有一樣的嗎


陽光汽修7

河南南陽張氏輩分,不懂。我們客家傳說從中原一帶或山東孔子家鄉遷來,還有一說自河南商丘,從老屋大門的對聯可以對證,堂號,三省堂,武城世德,修史家聲。應該從河南商丘。另一種堂名相同,傳經世德,修史家聲,應該是山東。又同孔姓輩分排輩一樣,比如孔令輝,舊時民國四大家族孔祥某。


齊昌府遊學生

我們泌陽張氏人也相當多,也是從山西洪洞搬來的。我們這一枝現分部的很多地方。有武漢的,有南陽唐河的,有泌陽的。我們的家譜是:應習顏曾道,承先尚克家,振繼肆榮美,新國少長華。老祖宗真有智慧啊!


萬佛同舟

從山西洪洞遷往各地的張姓的戶家很多,一般來說遷往生存地的,都是從遷住的這一代作為始祖開始給子嗣續家譜,並多以以四字韻句或五字韻句排列遷徙後繁衍生息的世代和輩分。你不僅要知道輩分字代還要知道各輩字所代表子嗣屬於遷此的第幾世代人。

如果在全國其他地方也有同姓同輩字後代的,一般來說,大約是遷出時在祖根是同家近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