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附屬腫瘤醫院發佈三陰性乳腺癌治療“中國方案”


經過8年努力,一項由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領銜的三陰性乳腺癌臨床試驗研究成果,在全球腫瘤學頂尖雜誌《臨床腫瘤學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在線發表,影響因子28分。

這項被譽為三陰性乳腺癌治療的“中國方案”證實,在傳統化療基礎上聯合卡培他濱的輔助化療方案,使三陰性乳腺癌患者5年無病生存率提高至86.3%,有效降低復發風險41%。


發起研究

尋找療效提升最佳化療“配方”



如今,乳腺癌已經逐漸成為一種可防可治的“慢性病”。但在乳腺癌這個“大家族”中,有一個名為三陰性乳腺癌的亞型,卻因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HER2均表達為陰性,致使內分泌治療或抗HER2靶向治療的方案對之療效甚微,5年內復發轉移風險高達20%。


據醫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介紹,化療仍然是三陰性乳腺癌的主要治療方式。對於早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術後以蒽環類化療藥物和紫杉醇類化療藥物為基礎的輔助化療是其標準的治療方案。

但患者5年無病生存率仍徘徊在80%左右,已成為生存率的一個“瓶頸”。


是否能在既有的傳統化療方案中,加一些其他藥物進而來提高療效呢?邵志敏教授研究團隊始終在尋找這個“配方”。研究團隊主要成員、醫院乳腺外科副主任醫師李俊傑告訴我們,卡培他濱這個化療藥物對復發轉移三陰性乳腺癌療效較為顯著,他們曾設想是否可以在傳統術後輔助化療方案中加上這個化療藥物,進而提高三陰性乳腺癌療效呢?


為了證實這個研究猜想,2012年,由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牽頭、聯合中國乳腺癌協作組開起了一項全國多中心、隨機、三期、前瞻性的臨床試驗,旨在尋找這種潛在“配方”可能的有效性。


研究結果

證實預期療效提升顯著



三陰性乳腺癌接受傳統化療方案患者5年無病生存率始終徘徊在80%左右,難以獲得有效突破,也是三陰性乳腺癌治療中的一個“瓶頸”。


為了證實自己的研究設想,在這項長達8年的臨床研究中,邵志敏教授團隊在全國35家中心共篩選出636例三陰性乳腺癌患者,最終成功入組並接受治療的患者有585例,其中試驗組297例患者使用了傳統化療方案聯合卡培他濱的治療方案。


研究結果證實,試驗組患者較傳統方案,顯著提高患者無病生存,5年無病生存率從80.4%提高到86.3%,降低34%的事件風險,其中降低復發風險41%,降低遠處轉移風險37%,總生存率提高了2.6%,極大地改善了三陰性乳腺癌的預後。


復旦附屬腫瘤醫院發佈三陰性乳腺癌治療“中國方案”


“新的化療方案較傳統方案,將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5年無病生存率提高了6個百分點,這驗證了我們的預期”,邵志敏教授表示,“我們還欣慰地看到,聯合卡培他濱治療後,患者耐受性良好,血液學不良事件發生率與對照組相當,並沒有額外增加患者接受治療時不可耐受的副反應。”


研究成果

引領世界有望更大突破



據悉,以往為改善三陰性患者的預後,臨床醫生大多會選擇加大化療藥物的劑量,從而導致患者耐受性相對較差,生存獲益甚微。


如今,這項聯合卡培他濱輔助化療的三陰性乳腺癌治療“中國方案”是中國乳腺癌輔助治療研究領域首個刊登在JCO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臨床研究,

它將在保障患者安全性、耐受性的同時,顯著提高三陰性乳腺癌患者預後,未來有望寫入治療指南,成為全球三陰性乳腺癌治療的標準方案。


邵志敏教授還透露,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癌研究團隊繪製出全球最大的三陰性乳腺癌基因圖譜,目前針對晚期三陰性乳腺癌採用多基因組學技術予以分型治療,治療策略也將與本研究“攜手”,希望在早期乳腺癌中獲得更大突破。目前試驗團隊正在結合、分析、探索對聯合卡培他濱方案更為敏感的三陰性亞型,指導後續精準治療策略的實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