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浪沙 張良刺秦遺址

博浪沙   張良刺秦遺址

博浪沙:非常好聽的一個地名,位於新鄉原陽縣東郊,因為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而名揚天下,千百年來出現在各種文人大家和歷史學者的筆下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一重大的歷史事件發生和發展過程。首先來了解一下與此次事件相關的主要人物,排名不分先後,以出場順序為依據。

張良:出生時間不詳,死於公元前186年,字子房,是西漢時期傑出的軍事謀略家,與蕭何、韓信被稱為漢初三傑,助劉邦建立漢朝。是博浪沙事件的策劃者和實施者。

勇士:出生和死亡時間都不詳,博浪沙事件的另一位參與者和實施者,力大無比。因在歷史上沒有留下姓名,我們就稱其為勇士吧。

嬴政:也就是秦始皇,生於公元前259年,死於公元前210年,13歲即王位。39歲稱皇帝,在位37年,是首位完成中國統一的秦朝的開國皇帝,博浪沙事件的主要人物。

事件起因:張良曾是韓國(今河南省中部)的貴族,祖父和父親都曾是韓國丞相,到了張良時韓國逐漸開始衰敗,大約在張良20歲時韓國被秦國所滅,正值青春年華的張良滿懷國仇家恨,認為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嬴政,於是他開始策劃一個刺殺計劃,目標就是嬴政,也就是秦始皇。

事件經過:滿懷國仇家恨的張良知道單憑一己書生之力是很難實施計劃的,於是張良散盡萬貫家財,終於在東夷(遼東以東的少數民族地區)的首領滄海君那裡,結識了一位勇士,此人力大無比,能將一重達一百二十斤(相當於今天的三十公斤)的大椎玩弄於手中。並願與張良一起完成計劃,張良大喜,帶著勇士回到了中原,等待時機。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巡遊東方,得到此消息後,張良便和勇士一起尋找埋伏地點準備行刺秦王。地點最終選在了博浪沙。

當時作為刺殺選址來說,博浪沙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路面沙丘起伏,秦始皇車隊經過此地時速度一定會大大降低,並且博浪沙北面是黃河,南面是官渡河,蘆葦叢生,便於逃跑。

一切安排就緒,只等嬴政了。

不過在那樣的冷器時代,刺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況秦始皇的防刺殺工作甚為縝密,“導引傳呼,使行者止,坐者起。四人執角弓,違者射之,乘高窺瞰者亦射之。”不僅如此,秦始皇還不定時的換乘座駕,所以在短時間內判斷目標幾乎是不可能的。

事件的結局我們已經知道了:儘管張良他們做了充分的準備,但因為判斷失誤,勇士的大椎砸的倒是穩準狠,但打中的卻是秦始皇的副車。“千秋勝算借前箸,一擊誤人中後車”。刺殺失敗!

張良和那位力大無比的勇士發現失敗之後立刻逃走了,當然逃跑路線應該也是事先規劃好的。成功逃脫之後張良選擇了隱匿,等待新的時機新的希望的降臨。至於那位勇士歷史上並無再提,作為一名刺客這應該就是他的宿命吧!刺客的榮譽是帶血的甚至是要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來成就的。刺殺成功他們可能會隱遁山野“深藏功與名”,刺殺失敗他們或者以死謝罪,或者亡命天涯,化作歷史的一粒塵埃。

在博浪沙與死神檫肩而過的張良隱匿在下邳(pi今江蘇省睢寧縣古邳鎮),在下邳張良在孤獨與漂泊中思考,他不再魯莽,開始深謀遠慮,忍辱負重,後得黃石老人傳《太公兵法》,張良終於從憤青成功的轉變為深思熟慮的謀略家,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成就“漢初三傑”的美名,在歷史的空中書寫了濃重的一筆。

在博浪沙的遭遇對於嬴政即秦始皇來說,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這一次對他一生所遭遇的刺殺來說也只能算是一次騷擾罷了,始皇帝對自己天下巡遊的計劃依然樂此不疲。精力旺盛的秦始皇修長城,築靈渠,溝通水系,把中國推向大一統時代,他奠定了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史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歷史的進程中總有一些人會脫穎而出,他們成就自己的同時也成就了歷史,也有一些人微不足道,他們甚至連姓名都沒有留下,但他們同樣也是這個世界不能缺少的力量。

在博浪沙發生的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成就的是博浪沙這個地方,成就的是張良的名望。直到今天博浪沙的張良刺秦遺址處還保存有張良大殿以及碑林。

兩千多年來有許多文人大家吟詠感慨博浪沙事件。

唐朝詩人李白:“子房未虎嘯,破產不為家。滄海得壯士,椎秦博浪沙。”

北宋王安石:留侯美好如婦人,五世相韓韓入秦。傾家為主合壯士,博浪沙中擊秦帝。

現代的周恩來總理:“極目青郊外,煙霾布正濃。中原方逐鹿,博浪鍾相蹤。”

來看一位普通人清代陽武縣(今原陽縣)人趙賓的

《博浪沙歌》

黃河浪怒蛟龍號,博浪沙吹卷怒濤。

秦皇旌旗蔽天來,飛鳥晝藏虎豹逃。

仲連布衣恥帝秦,留侯五世韓相臣。

弟死不葬遊東海,散金物色報秦人。

揮椎白日走雷霆,山崩谷陷晝冥冥。

祖龍魂魄久喪失,鮑魚不待沙頒亭。

大索朝野盡動搖,從容受書下邳橋。

千載我來問遺蹟,谷陵變遷人代遙。

祠堂豕臥榛莽塞,門掩空庭午寂寥。

雨雪霏微侵薄暮,朔風獵獵鳴野椒。

黃河翻起怒浪,蛟龍發出呼號,

博浪沙捲起憤怒的波濤,

秦始皇東巡,旌旗遮天蓋地而來,

飛鳥白晝也躲藏,虎豹紛紛而逃,

魯仲連身為百姓也以降秦為恥,

張良家五世在韓為相,韓國被滅,

這國仇家恨怎能消?

弟弟死了也顧不得埋葬,他泛遊東海,

散發金錢,物色力士,找秦始皇將仇報。

揮動鐵椎,大白天干出雷霆滾動的大事,

山崩地裂,白日間天亦昏昏,風亦蕭蕭,

秦始皇受到驚嚇如同丟失了魂魄,

他的隨從等不及的就開始發佈命令

在博浪沙大索十日,朝野都為之動搖!

張良毫不畏懼,在下邳橋從容受書黃石公,

千年過後,我來尋問舊跡,

地貌變遷,人事相隔,年代遠遙,

張良祠內豬臥著,塞滿了荊榛,顯得蕭條,

門掩著,屋空著,中午更顯得寂寥。

雨雪迷濛,接近傍晚,

北風呼號,吹動了路旁的野椒。

今天的古博浪沙楊柳依依,田園阡陌,已成為原陽的文化品牌和景點,拂去歲月的塵埃,讓歷史在這裡定格吧!

博浪沙   張良刺秦遺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