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不敷出的影院行業可能面臨併購整合潮

分析結論:

近兩年影院行業已逐漸顯現出發展問題,部分資本的快速進入也令市場膨脹、飽和,疫

情則讓行業承受更大的衝擊,但此時也是讓行業恢復理性的一個契機,或許也會出現併購整

合潮,令此前快速進入的資本退出,較具競爭力並對市場擁有足夠信心的資本通過併購擴大

自身的市場規模。(ALEQ)

分析過程:

賣零食所帶來的收入只是杯水車薪,裁員、虧損仍是電影院們的現狀。4 月 7 日晚,幸

福藍海披露了因旗下影院停業致使公司虧損超億元的現狀。近年來進入瓶頸的影院行業,在

疫情的衝擊下已經站在了懸崖邊緣。幸福藍海發佈的一季度業績預報顯示,2020 年一季度,

幸福藍海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從上年同期的盈利狀態轉變為虧損,虧損規模則

在 1 億-1.05 億元之間。對於一季度虧損的原因,幸福藍海在公告中指出,自 2020 年 1 月

25 日起,幸福藍海旗下自有影院及幸福藍海院線旗下加盟影院已全部暫停營業,目前仍未

恢復營業,從而導致幸福藍海一季度營業收入大幅下滑。

在幸福藍海發佈虧損預告的同時,在國內擁有上百家電影院的影投公司 CGV 則在近日

被曝出正在裁員的消息,據相關報道稱,該公司的裁員比例大約在 30%左右。據保利影業

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劉建峰透露,由於整個行業受到重創,在影院經營負擔日益加重的

影響下,裁員已成為普遍現象,不只是 CGV,其他部分影投公司也已先後開始採取裁員等

方式,降低經營負擔。

無論是幸福藍海還是 CGV,均只是現階段影院行業的一個縮影。據瞭解,為了儘量降

低支出成本,部分電影院在停業初期便選擇只保留 2-3 位員工輪流值班,其餘大部分員工休

假,給予基本工資或是少數生活費,但由於停業狀態仍在持續,該方式在緩解經營壓力方面

起到的作用也愈發有限。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有不少影院面臨不堪重負而即將畫上句號的

處境。原因在於,隨著暫停營業時間不斷延長且一直未能有收入進賬,房租等多項成本仍在

持續支出,影院經營者們擔心的便是儲備的現金流還能支撐多長時間,目前有的電影院在已

完全停發員工工資後,或許只能再支撐 3 個月左右,之後便將面臨無力支撐的局面。

在暫停營業期間裡,國內電影院也曾試圖通過自身的方式紓困,但從實際效果來看,作

用相對有限。以近兩個月來在國內不少影院中成風的“零食電商”為例,截至目前,包括大

地影院、金逸影城、博納影院在內的國內多個影院,均將店內的零食、飲料、電影衍生品等

在線上銷售。從銷量來看,部分影院的“零食電商”業務吸引了一定的消費者,但該業務實

現的收入與影院本身承擔的成本相比,仍是杯水車薪。某影院人士表示,“對外銷售零食只

是清庫存的一種方式,避免此前為春節檔囤積的賣品因過期而出現損失,但這也意味著,‘零

食電商’能起到的作用也只是解決賣品業務的成本壓力,但實際上,電影院在房租、水電等

其他領域的成本並不是一個小數,且在正常經營狀態下,電影院將近八成以上的收入仍來源

於電影票房,‘零食電商’帶來的少部分收入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經營困難。”

除了“零食電商”外,現階段還有電影院提前以更為優惠的價格銷售電影票、會員卡,

以提前獲得一定流水支撐影院的運營。同時,在降低成本方面,不少電影院也在與房東、物

業方等進行溝通,商談是否可以減免一定租金,或是與其他服務供應方就短期暫停服務進行

協商,以降低停業期間的運營成本。從經營角度來看,目前電影院經營者能主動去做的事情

已經相對有限,且此次的衝擊並非只是個別影院,而是整個行業,上千家影院因此而停業倒

閉的結局也是極有可能會出現的,若想從根本上改變影院的經營挑戰,則需要政府主管部門

及多方力量共同推動行業渡過當下的難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