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嚴和諸葛亮鬥法上看,劉禪這個人不簡單

劉禪小名阿斗,據傳劉禪之母甘夫人因夜夢仰吞北斗而懷孕。不過劉禪是亡國之君,聽從了投降派的話放棄了抵抗,也在洛陽樂不思蜀,所以劉禪也被稱為扶不起的阿斗。於是劉禪幾乎就成了弱智的代名詞。


從李嚴和諸葛亮鬥法上看,劉禪這個人不簡單

蜀後主劉禪

然而劉禪十六歲繼承大統,執掌國政四十年,超過劉禪記錄的中國所有皇帝只有十一皇帝,這絕對不是一個弱智的人能夠辦到的,而且蜀漢政權本身就波譎雲詭,劉禪有兒子也有弟弟,讓劉禪滾蛋再換一個上來是十分容易的一件事,但是劉禪卻太太平平的當了四十年的皇帝。


從李嚴和諸葛亮鬥法上看,劉禪這個人不簡單

執政時間最長的皇帝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

從劉禪執政時期的一件事情就十分的蹊蹺,讓我們看出很多的疑點,這件事就是李嚴事件。

李嚴是當時蜀漢的重量級人物。公元222(章武二年),劉備伐吳敗回,徵召李嚴進永安宮,任命他為尚書令。公元223(章武三年),劉備病重,李嚴與諸葛亮一道受遺詔輔佐少主劉禪;以李嚴為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留下鎮守永安。

也就是說諸葛亮是託孤重臣,李嚴是諸葛亮的副手。


從李嚴和諸葛亮鬥法上看,劉禪這個人不簡單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卻在公元231年發難。事情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諸葛亮想要把李嚴調離江州,調到漢中前線來。但李嚴想盡辦法推脫不去,卻要求劃分五個郡作為巴州,讓他擔任巴州刺史,諸葛亮沒有答應。此前又曾勸諸葛亮應該受九錫,慫恿諸葛亮進爵稱王,被諸葛亮加以駁斥。二人由此不睦,逐漸貌合影離。

《三國志·蜀書·李嚴傳》注引《諸葛亮集》雲:“嚴與亮書,勸亮宜受九錫,進爵稱王。”

《三國志·蜀書·李嚴傳》臣當北出,欲得平兵以鎮漢中,平窮難縱橫,無有來意,而求以五 郡為巴州刺史。


從李嚴和諸葛亮鬥法上看,劉禪這個人不簡單

勸進在中國古代是一件十分微妙的事,即便諸葛亮有這份心,那麼也應該是荊州幫的勢力提出來更科學合理,李嚴作為一個劉璋原有的勢力提出給諸葛亮勸進的建議,諸葛亮怎麼可能會接受?諸葛亮為人很謹慎,李嚴和諸葛亮這麼多年的同事,難道李嚴會不知道嗎?

李嚴為什麼唐突提出這個建議,本身這點非常可疑。李嚴早年就十分乾練,組織過平叛,修訂過蜀國律法,是一個見過大世面的人。李嚴敢於這樣做無非是兩個目的,如果諸葛亮接受了李嚴的建議,那麼李嚴要麼從龍而起,要麼轉身一變成為誅殺諸葛亮的功臣。如果諸葛亮拒絕了李嚴的建議,那麼李嚴的建議也是對諸葛亮執政的肯定,並不得罪諸葛亮。


從李嚴和諸葛亮鬥法上看,劉禪這個人不簡單

九錫

當然,這樣勸諸葛亮就意味著得罪蜀後主劉禪,不過從李嚴之後一段時間的人生軌跡上看,似乎劉禪並沒有處罰李嚴的意思。也就是說李嚴的這次試探極有可能是蜀後主的授意,劉禪這個時候不小了,對於手握重兵的諸葛亮畢竟不是太放心,跟李嚴短暫的形成戰略同盟,試探試探諸葛亮的意思是有可能的。而且劉禪讓李嚴駐紮在距離成都不遠的江州,為什麼李嚴不願意去漢中?李嚴一個蜀漢集團的二號人物在哪駐紮都一樣,不離開江州是因為皇帝沒有讓他離開,諸葛亮讓李嚴來漢中是想讓李嚴脫離軍隊,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被看管著。


從李嚴和諸葛亮鬥法上看,劉禪這個人不簡單

諸葛亮

而諸葛亮為了讓李嚴來漢中,就給李嚴車騎將軍的官職,還讓他的兒子繼續做江州的太守。不過很快,李嚴出手了,蜀漢第四次北伐,李嚴負責供應全軍的糧草,由於陰雨連綿,供給運輸困難,於是李嚴自作主張假傳旨意讓諸葛亮退兵,當諸葛亮退兵後,李嚴又謊稱軍需充足不知道為何大軍退兵,並隱瞞後主說大軍退兵時為了引誘敵人。諸葛亮便將李嚴的前後書疏原本手跡遞上去,李嚴的錯誤和矛盾一下子暴露無遺。李嚴辭窮理屈,只得叩頭認罪。

《三國志》九年春,亮軍祁山,平催督運事。秋夏之際,值天霖雨,運糧不繼,平遣參軍狐忠、督軍成籓喻指,呼亮來還;亮承以退軍。嚴聞軍退,乃更陽驚,說“軍糧饒足,何以便歸”!欲以解己不辦之責,顯亮不進之愆也。又表後主,說“軍偽退,欲以誘賊與戰”。亮具出其前後手筆書疏本末,嚴違錯章灼。嚴辭窮情竭,首謝罪負。

在中國古代矯詔和欺君都是殺頭的大罪,李嚴編制了蜀國的刑法,不可能不知道其中的利害關係。但是李嚴敢矯詔讓諸葛亮撤兵,還敢給皇帝上書,足足說明他的有恃無恐。那麼他為什麼敢?我認為背後一定有劉禪的支持。


從李嚴和諸葛亮鬥法上看,劉禪這個人不簡單

劉禪之所以想這麼做主要還是對諸葛亮的不信任和不放心,如果諸葛亮北伐成功之後,劉禪如何嘉獎?所以劉禪不能讓諸葛亮北伐成功,所以只能讓李嚴從背後給諸葛亮使絆子。諸葛亮是一個峻法森嚴的人,面對馬謖的時候都能下的去刀,更何況一個政敵呢?

但是李嚴算計錯了,劉禪並沒有給李嚴求情,劉禪選擇了棄車保帥,諸葛亮將李嚴貶為庶人,我想之所以沒有殺李嚴是為了給蜀後主提一個醒。


從李嚴和諸葛亮鬥法上看,劉禪這個人不簡單

李嚴

畢竟李嚴和諸葛亮有一定的交情,李嚴在蜀漢國家的建立過程中有戰功,而且李嚴還是託孤重臣,所以諸葛亮為了避嫌也可能會重新啟用李嚴。

但是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按理說打擊過自己的政敵去世,李嚴應該高興很快被啟用才是。但是李嚴卻認為沒有人會啟用自己。

原因在於李嚴是託孤重臣,諸葛亮死了,劉禪一定會親政,劉禪怎麼可能會重新找一個託孤大臣來壓制自己的施政?李嚴如果是經歷過劉禪的授意與諸葛亮開展政治鬥爭,那麼李嚴掌握了太多劉禪不齒的事情,李嚴不被殺已經就要拜後主仁慈所賜,官復原職讓李嚴去朝廷上邀功是不可能的。再者諸葛亮一定會把權柄移交給荊州勢力而不會是巴蜀勢力,所以李嚴不會官復原職。


從李嚴和諸葛亮鬥法上看,劉禪這個人不簡單

劉備和諸葛亮

對於蜀後主來說,利用託孤大臣的不合來進行政治鬥爭,無論哪一方獲勝都將元氣大傷,將兩個緊箍咒變成一個,是個合算的買賣。

所以李嚴事件背後極有可能有劉禪勢力的介入,從這點可以分析出劉禪應當不是一個簡單的政治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