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潰!福建一大爺躺下高血壓,站起來又變成低血壓……

如果以為自己得了高血壓,

低血壓這個病就絕對不會找到你了,

那就是大錯特錯了。

前段時間,寧德一位高血壓患者李老伯

突發頭暈,暈倒了

結果一查

醫生告訴他,暈倒是因為——

低!血!壓!

崩潰!福建一大爺躺下高血壓,站起來又變成低血壓……


老伯躺下高血壓、站起低血壓


今年77歲的李老伯患輕度高血壓兩年多,最近一年,他經常感到走路乏力、頭暈。由於休息後症狀可減輕,李老伯沒有特別在意這事。哪知前段時間李老伯走路時頭暈加重,兩次摔倒在地,人事不省,數秒後又自行醒來。


家人擔心地帶李老伯去社區衛生所看病,醫生測量發現,他的血壓才90/55mmHg左右,暈倒很可能是和低血壓有關。


家人很納悶,之前不是說高血壓嗎,怎麼又變成了低血壓?


於是家人帶李老伯來到福建省級機關醫院心內科就診。接診的章文傑主任醫師、林建珍副主任醫師給李老伯做了詳細檢查,發現除有血脂、周圍動脈硬化伴斑塊、腦腔梗等異常外,最奇怪的是李老伯的血壓:


平躺在床上測量血壓很高,最高達180/102mmHg,但站起後血壓就像“過山車”一樣,馬上下降至87/50mmHg,李老伯人也明顯感覺頭暈不適。數日多次測血壓均為如此波動。


章文傑告訴李老伯,他既有高血壓,又有低血壓,是一種特殊的老年高血壓——直立性低血壓伴臥位高血壓。


這樣的患者在臨床並不少見


直立性低血壓,也叫體位性低血壓,這類患者從臥位轉為直立位,或頭部傾斜大於60°時,3分鐘內高壓下降≥20mmHg和(或) 低壓下降≥10mmHg。


隨著血壓快速下降,患者會出現疲乏、頭暈、目眩、暈厥、跌倒等情況,可明顯增加冠心病、心力衰竭、腦卒中、心血管死亡的風險

,還增加反覆跌倒及衰弱的風險。


這類患者中,有部分還會出現直立性低血壓伴臥位高血壓,即臥位時收縮壓≥150mmHg,或者舒張壓≥90mmHg,李老伯就是屬於這一類型血壓。


崩潰!福建一大爺躺下高血壓,站起來又變成低血壓……

像李老伯這樣的患者在臨床並不少見,多出現在糖尿病、帕金森氏病人或單純性自主神經衰竭(沒有明確病因)患者。臥位高血壓主要與動脈硬化相關,直立低血壓則主要與交感神經釋放去甲腎上腺素不足有關。”林建珍說。


如何預防?


林建珍提醒,體位改變時有頭暈症狀的病人,要特別注意測量立、臥位血壓,排除臥位血壓過高,或者立位血壓過低的情況。及早發現、及早干預,可避免出現暈倒等意外時再就醫,也可避免出現只考慮臥位高血壓治療,而忽視直立低血壓的情況。


於是,章文傑和林建珍給李老伯量身定製了一套特殊的治療方案:


崩潰!福建一大爺躺下高血壓,站起來又變成低血壓……

崩潰!福建一大爺躺下高血壓,站起來又變成低血壓……

白天

避免仰臥,多補充水分,不需要特別限制鹽攝入,避免處於高溫高溼環境中,如熱水淋浴、溫泉或桑拿浴室。


改善體位不耐受的方法,包括雙腿交叉站立、感覺頭暈時蹲下、穿戴彈力襪及腹帶等。


考慮到患者有暈厥症狀,予白天口服升壓藥米多君,並根據血壓及症狀逐漸調整劑量。


崩潰!福建一大爺躺下高血壓,站起來又變成低血壓……

夜間


睡前抬高床頭15-23cm;避免在睡前1小時內飲水,起夜儘量在床邊進行;同時睡前服用小劑量短效降壓藥,將血壓控制在160/100mmHg以下。


經過上述包括調節血壓、調脂及穩定斑塊、預防血栓等綜合治療後,李老伯直立性低血壓和臥位高血壓症狀有了明顯改善,頭暈症狀也緩解了,沒有再發生暈厥摔倒事件。


高血壓患者出現低血壓的情況還有這些——


崩潰!福建一大爺躺下高血壓,站起來又變成低血壓……

餐後低血壓


患者一般在餐後2小時內高壓較餐前下降20mmHg 以上; 或餐前高壓≥100mmHg,而餐後<90mmHg。


患者會出現腦缺血癥狀,比如頭暈、黑朦等。我國住院老年高血壓患者中發生率可高達80%。


預防:

①餐前飲水350~480ml,可使餐後血壓下降幅度減少20mmHg,並有效減少症狀的發生,具體量要因人而異。

②少食多餐,可減少血液向內臟轉移的量和持續時間,對餐後低血壓患者有幫助。

③碳水化合物在胃排空快,誘導胰島素釋放作用最強,更容易導致餐後低血壓。國人早餐以碳水化合物為主,早餐後低血壓最為多見,可適當改變飲食成分配比,比如適當增加蛋白質、蔬菜的攝入。

④餐後20~30 分可間斷進行低強度活動,有助提高心輸出量,降低血壓下降幅度和跌倒的發生,但運動量過大則起反作用。


崩潰!福建一大爺躺下高血壓,站起來又變成低血壓……

藥物相關體位性低血壓


在高血壓患者使用的降壓藥中,有一種叫α受體阻滯劑,它的不良反應就有可能導致體位性低血壓。它也是治療前列腺增生的一種藥物,部分患者會用到。


部分患者在用這種藥初期會出現頭暈、乏力,嚴重的甚至可能出現暈倒。因此開始用藥時要遵醫囑,夜間儘量避免起床,起來時要慢,可參考“333原則”(床上做起3分鐘,坐床沿腳下地3分鐘,扶著床邊站3分鐘),以防突然起立引起低血壓。如果有出現症狀,要及時找醫生調整藥物。


高血壓患者要注意!


每個人血壓特點不一樣,治療也需要個體化。章文傑建議高血壓患者除了要嚴格遵醫囑服藥,控制不良生活方式,定期定時監測血壓,同時指導醫生要對降壓藥的及時調整,從而更好避免低血壓的出現,預防冠心病、房顫、心力衰竭、腦卒中的發生率。


END


福建衛生報記者:林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