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越是有本事的人,身上越有這四個品質,福報不請自來

《易經》:越是有本事的人,身上越有這四個品質,福報不請自來

《易經》:越是有本事的人,身上越有這四個品質,福報不請自來

《易經》裡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一個人之所以處境艱難,諸事不順,與福報有扯不開的聯繫,佛教中認為:一個人的福報越大,所能承受的福分也就越大。

《了凡四訓》: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所謂的“趨吉避凶”之術其實歸根結底便是“因果”、“福報”之說,而想要積累福德,便要靠自己的一言一行,所作所為,不能放鬆。

古代經典《格言聯璧》中便講述了在為人處世中,若是擁有這四個做人做事的品質,才算是真正有本事的人,福報不請自來!

《易經》:越是有本事的人,身上越有這四個品質,福報不請自來

一、謙退,是保身第一法。

保持謙虛、懂得謙讓,是保身第一法。《易經》:滿招損,謙受益。在《易經》所有的卦裡,只有謙卦六爻皆吉,一個人能夠保持一顆謙遜之心,不僅能夠保身,還能夠不斷吸取更多的經驗、智慧。否則驕傲自滿,不僅自己毫無寸進,還會招來別人的不滿。

《易經》:越是有本事的人,身上越有這四個品質,福報不請自來

二、安祥,是處事第一法。

保持平靜、祥和是做事第一法。曾國藩說:“每逢大事有靜氣”,一個急急躁燥,風風火火的人一定不能做好事情,因為往往會因為浮躁而產生紕漏,出現錯誤。想要做好一件事,保持自己的平靜、祥和之心必不可少,事愈急愈要緩,緩是為了三思而後行,這樣反而能更好更快地想出解決問題、做好事情的對策。

《易經》:越是有本事的人,身上越有這四個品質,福報不請自來

三、涵容,是待人第一法。

對別人保持寬容、包涵之心,是待人第一法。在人際交往中,一個為人刻薄的人不會被人歡迎,相反,一個寬容大度的人往往受到更多人的喜歡,對別人包容,並不一定代表別人正確,而是代表自己有境界,斤斤計較的人不會成就大事,因為他的眼光就那麼大,無法看到更長遠的東西,你的寬容,是因為你的眼界高,度量大。

《易經》:越是有本事的人,身上越有這四個品質,福報不請自來

四、灑脫,是養心第一法。

保持瀟灑脫俗的心境是養心第一法。所謂“身病易治,心病難醫”,一個人身體上的疾病往往能夠有藥醫治,但是心裡的疾病卻很難,所以,懂得養心,才懂得養生。人的心若是常常被聲名利祿所牽絆,只會越來越沉重,人生要懂得灑脫,對於不必要的俗情俗事,不要過分執著,拿得起,放得下,才是真正的智慧。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福報,並不神秘,一個人的福報有多大,與自己的為人處世密不可分,當你做好自己,做好事情的時候,自然也會有福報了

中國人到何時都不能忘了《易經》

《易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經典鉅著,對於中華文明的延續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世界文明四大古國中為何只有黃河流域的中華文明流傳至今?

這值得我們去思考。

諸葛亮精通易學眾多分支,創作“八陣圖”,用於排兵佈陣

京房師從焦延壽學易,發明了“六十四卦納甲法”,和八宮卦系統。被後世稱為“京氏學”。

鄭玄注《易經》,把象、彖與經文合在一起,提出“五行生成說”與“爻辰說”。

孔穎達繼承而突破了王弼易學。依據《易傳》對《易經》進行解釋,重新肯定了象數易學的價值。

魯迅曾說,不讀《易經》,就讀不懂中國文化、在中國社會生存的道理;

馬雲行商數十載,《易經》從未離身,他說,重大決策問《易經》

楊振寧、李政道從《易經》的陰陽消長的原理中得到啟發,提出了原子能態二組的奇偶性雖是不滅的,但不是不變的,而且存在著盛衰消長的變化,這一重大發現使他們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

《易經》:越是有本事的人,身上越有這四個品質,福報不請自來

我身邊許多朋友多說自己想學習易經,但是一看到上面的字就打退堂鼓了,因為一點都看不懂,我剛入門的時候也遇到同樣的問題,因此,我總是會向他們推薦自己正在學習的《圖解易經》,普遍反映都是完全沒了因為文言文導致的閱讀困難的問題。

《易經》:越是有本事的人,身上越有這四個品質,福報不請自來

這套書通俗易懂,採用圖解的方式,精彩的圖片,深入的解析,讓書中的內容變得生動、簡單起來。

《易經》:越是有本事的人,身上越有這四個品質,福報不請自來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將易經中晦澀難懂、枯燥乏味的內容,變得人人都能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易經》:越是有本事的人,身上越有這四個品質,福報不請自來

如果有一樣苦惱的朋友,也可以選擇《圖解易經》來看。一本僅需要58塊錢,就是一頓飯錢,便能讓自己受益一生,何樂而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