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占卜乃學易之道


本節討論的是如何學習《易經》的方法。標題所謂“學易之道”的“道”,應為“道路”的道,因為談論的是學習方法,故也為“道說”的道。

常聽人說,學習《易經》太難,讀不懂,學不進去。其實這就是方法不對,初學者一上來就去“啃”那些大部頭的文字,是肯定讀不下去的。

古人治易,自古就有條定律,叫做“先筮後易,由技入道”。是說學習《易經》應該從卜筮入手,由技法開頭,在此基礎上再去探究易理。

三國時期“道術神妙,占候無錯”的易學大家管輅,在討論研易之道時曾有句名言:“夫入神者,當步天元,推陰陽,探玄虛,極幽明,然後覽道無究”。管輅之語是“大家”之道,是學易之人必須遵守的方法,其中“步天元,推陰陽”就是最初的占卜,然後才能“探玄虛,極幽明”,去探究易理,再後才能“覽道無究”,悟取智慧。

在民間,易家傳承多是以這類方式進行,徒弟學藝,先要死記硬背,並機械般的學會占卜,之後,再有師傅慢慢傳授斷卦易理,甚至一些徒弟占卜方法極其熟練後,也難得師傅易理的傳授,徒弟多是從師傅與人解卦時,偷偷悟取易理。

當然,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的學易也有非占卜入手的,這類人狀態大致有以下兩點:一他們的文字功夫確實好,多具備紮實的大學文科基礎,而實際身份也多為大學教授;二他們的研易目的十分明確,多以訓詁為主,多以易學文化研究和教學為目的。這類研究十分有意義,在學易的路上,是一支重要的隊伍。

但普通人學易不能走此道路,很重要一點是普通人不具備學者的文字能力。另外,在學習目的上,也明顯不同,我們的學習就是為了日用,因為易經本身就是實用之學,而學者的研究是為了學問。

在此,讓我想到了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知行合一”的論點,這一論點,應該是我們學易之人時刻牢記的。王陽明心學的成立,與他精通《易經》有直接關係。在長期悟道生涯中,他非常重視易經占卜的運用,留有大量的研易文字,他對易理的理解,是由占卜入心的,心通者必然理通,而理通者才能為“知”,為“知”者必然能“行”。

“先筮後易,由技入道”的方法,對初學《易經》之人大致有如下幾點好處:

1.邏輯使然


所謂邏輯是指學習的規律。“實踐、理論、實踐”的模式是正常的學習邏輯。正如學習繪畫,要從白描寫生開始,然後再向創意昇華,也如同人們學習開車,要從手上的方向盤掛檔和腳下的油門離合開始,然後再去探究行車公略。

2.興趣使然


人們瞭解《易經》並對此感興趣都是因《易經》占卜的神奇。那麼學習占卜就從興趣開始,興趣是學習的動力。

3.易學使然


這裡的易學是指容易學習的易,占卜技巧實際上一種操作之術,凡操作的東西是容易學會。有師更好,沒師也行!只要用心人人都可,三五天一定能掌握基本方法,本書為大家提供了一條學習實用的法門。

4.問題使然


所謂“問題”是指帶著一種思考和目的去學習,比如我們學會占卜操作後,能“照著葫蘆畫瓢”求出卦象後,你自然會帶著“卦象”去讀易。這種學習最為實用,這叫“問題逼著學”,這也叫“帶著問題學”。

在此,我相信只要學習者從占卜入手,入門一定是方便的,深造也是十分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