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推到底是不是個孝子,連他的鄰居都看不下去了

介子推到底是不是個孝子,連他的鄰居都看不下去了

介子推跟隨晉文公重耳,流落諸侯國近20年,在回到晉國以後,不想到朝中為官,便隱居在鄉野之中。可是作為重耳的忠實跟隨者,介子推曾經割了自己的大腿肉,來給晉文公飽腹,如此雖算不得多大功勞,卻也應該受到封賞,畢竟就連重耳身邊的奴婢們,多多少少都受到了賞賜。

然而等到塵埃落定,晉文公封賞大大小小的功臣,卻唯獨忘記了封賞這個介子推。而介子推卻也自得其樂,根本不以為然,就算是餓得上頓不接下頓,他完全就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整天在山中找些野物,編些草履,在市集上賣了,聊以度日。

這也算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只要是離群索居,吟詩作賦,居住在高山大川中的人,就算沒多少功績,也被當做高人,受到世人的尊崇。後來有唐一代的“鍾南捷徑”便被有心之人所利用,便是這種糟粕的弊端。其實介子推在史書中,除了跟隨重耳,重耳飢餓之時,割了自己的肉給重耳吃以外,並無其他的功勞,更沒有所謂的才華之說。

而介子推此人呢,恐怕並非是個孝子。在他家中,尚且有個年老的母親,古往今來,功成名就而後,多要報答父母養育之恩,最好的辦法就是可以朝中為官膝前盡孝,儘可能讓自己的父母可以吃好喝好。

介子推既然有機會進入重耳身邊,就代表著可以讓母親過上好日子,就算是再怎麼想當個世外高人,也得先盡孝,況且來說介子推並不是什麼名門之家,更不是什麼權臣,卻不願意降下身段,他的個人意志凌駕於親情之上,連自己的老母親也吃不好喝不好,整天想的就是隱居隱居,果然只是個自私之人。

當時介子推有個鄰居,叫解張的,見母子倆生活困苦,實在是看不下去了,便跑到晉文公面前去反映情況,這個人算是祖墳上冒了青煙,可能也是善有善報,對介子推起了憐憫之心,便被晉文公委任為下大夫。而介子推卻是被燒死在綿山之上,保全了其所為高士的風範,然而他的老母親,跟著他倒黴,也是被燒死在山上了。生子如此,人生之大不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