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还是"河鲀"?河鲀类全科普,带你看"天下第一鲜"美味

在东方的江河大海中,生活着一类鲜美至极而又身怀奇毒的鱼儿。只有视吃如归的骨灰级老饕,才敢于品尝它们可能致命的绝妙滋味。宋代大文豪东坡居士,为这些鱼儿写下了"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的佳句。现代大文豪汪曾祺先生,却发出"六十年来余一恨,不曾拼死吃河鲀"的吃货式慨叹。

那么问题来了,馋得汪老先生准备拼死一吃的鱼儿,到底应该叫"河豚"还是"河鲀"呢?

名字起源,是"河豚"还是"河鲀"呢?

代表肉的"月"字旁和代表猪的"豕",组成了"豚"这个汉字。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豚的意思是"小豕也。从彖省,象形。从又持肉,以給祠祀",也就是小猪或者祭祀用的猪肉。为什么会把和猪猪八杆子打不着的鱼叫做"河豚",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或许是古人觉得这些胖乎乎的家伙神似小猪?

"鲀"字的资格没有"豚"字那么老,南朝梁的顾野王编撰的《玉篇》这部古代字典里,简单地记载了"鲀,鱼名"。不论是"豚"还是"鲀",起初都不是专指一种或者一类动物。大概到了宋代前后,"河豚"以及"河鲀",才被用来称呼春夏时节洄游到江河入海口的几种鲀科鱼类。当时没有高考,更没有全国标准答案,"河豚"、"河鲀"大伙儿随便用,"河豚"一词的出镜率明显要更高一些。

从生物学分类来说"豚"和"鲀"大不同

到了生物分类科学日益成熟的今天,"豚"和"鲀"的含义已经有了比较严格的区分。"

豚"字一般用于水豚、豚鼠等哺乳动物的命名,鲸目的许多水生哺乳动物也叫"豚",我们熟知的有江豚、白鳍豚、某某海豚等等。几种主要生活在江河中的鲸目动物,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了"河豚",诸如拉河豚、南亚河豚、亚马逊河豚都是如此。

在现代生物学中,"鲀"字通常指的是鲀形目的鱼类,河鲀就是鲀形目鲀科部分鱼类的统称。鲀形目是个大家族,其中既有翻车鲀这等海中巨怪,也有河鲀、刺鲀、箱鲀这样的萌物。与河鲀一样,许多鲀形目的鱼类也用致命的毒素防身。

鲀科、刺鲀科的不少种类,还拥有快速吞咽空气和海水,秒变成一个真.鱼皮气球的有趣保命大招。或许是因为气质同样土肥圆,箱鲀、刺鲀的光辉形象,经常鱼目混珠出现在介绍河鲀的文章之中。

说到这儿,小伙伴们应该明白了吧。古人所说的"河豚"还有"河鲀",其实都是一回事儿,不存在哪一个对哪一个错。

但按照现代生物分类来看,"河鲀"这群鱼,却与"河豚"这帮兽大大地不同。作为有知识有追求的新一代吃货,我们拼死去吃滴美味,当然必须是河鲀而不是河豚

总结一下,从生物学出发,「河鲀」一词比「河豚」更为精确;但在谈美食时,「河豚」「河鲀」都可以用,并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

1、河豚:河豚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鲸目、齿鲸亚目淡水豚总科哺乳动物总称。

2、河鲀:河鲀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辐鳍鱼纲、鲀形目、鲀科、东方鲀属鱼类(为什么叫东方鲀属呢?因为大部分都是在中国沿海海域、日本海等太平洋西岸活跃较多的缘故)

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辐鳍鱼纲-鲀形目-鲀亚目-鲀科(四齿鲀科)-东方鲀属

鲀科中记载有28属191种,我国产10属57种。(几属几种太多版本了,阿土哥真的无从考证)

鲀科中常见的属有兔鲀属、腹刺鲀属、东方鲀属、宽吻鲀属、凹鼻鲀属、叉鼻鲀属及扁背鲀属等

东方鲀属:东方鲀属(Takifugu )是鲀形目鲀科的1属。约有21种(中国有16种,后又发现了5个新种)。通称河豚,又名吹吐鱼、艇鲅鱼、气泡鱼。

分布:中国、日本及朝鲜,苏联远东太平洋区,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

生活方式:河豚为暖温带及热带近海底层鱼类,栖于近海海洋鱼类。有少数进入淡水江河中。主食贝类,虾、蟹和小鱼。遇敌害时能使腹部膨胀,使整个身体呈球状,同时皮肤上的小刺竖起,借以自卫。

河鲀在我国资源极为丰富,年产量约达300~400万吨,沿海一带几乎全年均可捕获。在长江、珠江则在春、夏之间出现汛期,为沿海及江河中下游的主要渔业对象之一。在我国,从辽宁至广东沿海共生活着21多种河鲀,其中的暗色东方鲀进入长江、珠江等水系的中、下游。

中国有东方鲀属鱼21种,沿海南北都有分布。黄渤海及东海种类较多,各有14种;南海较少,仅7种。产于中国的21种有5种为仅见于中国的地方种。常见的种类如红鳍东方鲀,为本属鱼类中价值最高的1种;虫纹东方鲀;条纹东方鲀。河豚肉鲜美,但内脏含有一种剧毒的毒素,称河豚毒素。河豚毒素有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和止血、止痛。腌藏和干制品可供食用;鲜鱼去掉皮、内脏及血等后,亦可食用。【注:以上数据并无完全百分百正确,东方鲀属类一直在陆续发现中。。】

中国东方鲀地理分布图:

河鲀地理分布图

东方鲀属全类赏析

1、豹纹东方鲀

豹纹东方鲀体褐绿色,背面及体侧散布有许多黑褐色小圆斑,斑径约等于瞳孔大;腹面白色;尾鳍后缘桔红色。体长一般不足200mm。分布于朝鲜、日本和中国;我国产于黄海、渤海。为近海肉食性底层鱼类。数量不多,内脏等剧毒,去除内脏、血液及皮肤并洗净后可以食用;

最性感的河鲀-豹纹东方鲀

2、 虫纹东方鲀

体圆棱形。鼻孔位于鼻囊突起两侧,鼻囊突起不分叉。口小,体无鳞,很光滑,满身都有虫纹状小斑。分布于朝鲜、日本以及中国沿海等,属于热带近海底层鱼类。其一般生活于温带。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长崎。


虫纹

3、 星点东方鲀

星点东方鲀(学名:Takifugu niphobles)又名黑点多纪鲀、星点多纪鲀,俗名星点河鲀、龟鱼,该鱼的肝、肠、卵均有猛毒,肝脏全年有毒,尤其与其它河豚不同的是精巢有强毒。整条鱼毒力可达10万单位。一条鱼可毒死一头100公斤以上的猪。

【分布 】南日本、中国东海,栖息于沿岸较深海域

4、 弓斑东方鲀

弓斑东方鲀既是食用鱼,也是一种鲀科观赏鱼,又称眼镜娃娃。体椭圆形,尾部尖细。吻钝。口小,端位。颌各具2个喙状牙板。体裸露,仅背、腹部门中密布小刺。背、臀鳍相对;胸鳍宽短;无腹鳍;尾鳍截形。背侧具1鞍状斑,背鳍基部有1大黑斑。


5、 墨绿东方鲀

背鳍14;臀鳍13;胸鳍16。体长为体高3.8倍,为头长3.9倍;头长为吻长2.4倍,为眼径6.0倍。体延长,近亚圆筒形。头中大,吻钝圆。口小,前位;上下颌各具2喙状牙板。头部及体背部、腹部具较细弱的小刺,背刺区与腹刺区分离,体侧光滑无刺。背鳍1个,镰刀形,臀鳍与背鳍相似,胸鳍宽短,尾鳍截形。体背部和上侧部一致墨绿色,向下渐灰白,腹部白色,沿腹褶略带黄色;胸鳍后上方有一黑色大斑,周缘无浅色边环,大部不为胸鳍所盖;背鳍基亦有一黑色大斑;胸鳍上部灰黑色,下部灰黄色。体长可达355mm。分布于黄海北部和渤海,为地方性种类。


墨绿东方鲀

6、 网纹东方鲀

体色斑纹随体长增长而有变异,体长100mm时体上散布有白色斑点;体长达180mm时白色斑点逐渐变为网纹斑;体背部有3条暗色横带;胸鳍末端处有1个带白色环的大黑斑,此斑约2/3位于胸鳍末端上方。体长可达295mm。分布于中国,在黄海及东海有产。为有毒鱼类。


7、 紫色东方鲀

紫色东方鲀,个体较大,一般体长25~30厘米、体重300克左右。体光滑无刺,体表斑纹随鱼体生长而变化,个体小时体背密布褐色小点,随个体长大斑点渐消失而呈一致紫褐色。腹面乳白色。胸鳍后上方及背鳍基部各有深褐色的大圆斑。各种河鲀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的南海、东海、黄海、渤海及鸭绿江、辽河、长江、钱塘江、珠江等各大河流都有产出。

=红褐东方鲀 =正河豚 =细斑东方鲀 Fugu punctatus =阿氏东方鲀F.abbotti


8、 红鳍东方鲀(有养殖))

红鳍东方鲀(学名:Takifugu rubripes):是大形鲀类,体长一般在350-450毫米之间,最大可达800毫米,体重10千克以上。初次性成熟雄性350毫米、雌性360毫米。体亚圆筒形,背面和腹面被小棘。上下颌各具2个喙状牙板。体侧皮褶发达。背面黑灰色,胸斑后方具黑色斑纹多条。臀全部白色。

野生种群因受海洋污染,船舶航行等因素种群缩减。因肉质鲜美,已有大量人工养殖供应市场需求。2016年10月,中国农业部办公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加工经营的通知》,提出养殖河鲀经具备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后方可销售。加工企业的河鲀应来源于经农业部备案的河鲀鱼源基地。这意味着,首批16个养殖河鲀鱼源基地出产的河鲀鱼,正式拥有了加工后在市场上流通的资质。

9、 暗纹东方鲀(有养殖)

暗纹东方鲀(学名:Takifugu obscurus),体近圆形,后部逐渐转细,尾柄略为侧扁。头长适中,吻较短,前端圆钝。口端位,横裂;下唇较长,包在上唇的外端;上下颌各有2个喙状牙板。眼小,侧上位。鼻孔2个,位于眼前上侧。鳃孔中大,位于胸鳍基部前方。背部自鼻孔后方至背鳍前方,腹部自鼻孔下方至肛门前方以及鳃孔前后的皮肤上都被有刺状的小鳞。吻部、体侧和尾柄等处皮肤裸露、光滑,无刺状小鳞。背鳍小,略呈圆形;胸鳍短而宽。背部有数条浅色条纹。在胸鳍后上方体侧有1个镶有模糊白边的黑色圆形大斑。

主要分布在中国近海(东、黄、渤海)和长江中下游,是海淡水洄游鱼类,春季亲鱼由海逆河产卵,幼鱼在长江、湖泊中肥育,翌年春入海。为洄游性鱼类,栖息于水域的中下层,主要分布于东海、黄海及通海的江河下游。每年3月份始,便成群溯河至长江中产卵繁殖,幼鱼生活在江河或通江的湖泊中肥育,至第二年春季返回海中。

10、 假睛东方鲀

假睛东方鲀(学名:Takifugu pseudommus)为鲀科东方鲀属的鱼类。体涯圆筒形,背面和腹面背小刺。吻圆口小。上下颌具有两个喙状牙板。背面灰黑色,散布小斑,随生长模糊。体侧胸鳍后上方具一圆形大黑斑,边缘白色。胸斑后边无黑色斑纹。分布于日本九州、朝鲜以及中国东海、黄海等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苏州。



11、 双斑东方鲀

双斑东方鲀(Takifugu bimaculatus),为近海暖温性底层鱼类,体长为体高2.8—3.6倍,为头长2.7—3.0倍;头长为吻长2.0—2.3倍,为眼径5.1—7.3倍。体亚圆筒形,向后渐细狭。头中长,吻圆钝。眼小,上侧位。口小,前位;上下颌各具2喙状牙板。头体背、腹面被较强小刺,体侧光滑无刺,背刺区与腹刺区分离。背鳍1个,臀鳍与背鳍相似;胸鳍宽短;尾鳍截形。体背侧具十余条灰褐色弧形横纹;胸鳍后上方具1黑色大斑;背鳍基底具一黑斑;胸鳍基底外侧和内侧各具1黑斑。体长可达325mm。分布于我国南海、东海和黄海南部·其肉质鲜嫩可口,营养价值高,脂肪含量较低·从其性腺、肝脏等体内器官提取的河鲀毒素具有很高医用价值。


12、 黄鳍东方鲀(条纹东方鲀)

黄鳍东方鲀(学名:Takifugu xanthopterus,又名黄鳍多纪鲀,俗名黄鳍河鲀、花河豚、花龟鱼、乖鱼、红目乖、卡草留街、气规、规仔)为硬骨鱼纲鲀形目四齿鲀科东方鲀属的一种鱼类。黄鳍东方鲀分布广,各海区较常见,产量较高。牙锐利,常咬断钓钩绳丝及网具。不宜食用,卵巢和肝脏剧毒,大肠有毒,肌肉、皮、精巢无毒

13、 铅点东方鲀

铅点东方鲀 [1] (学名:Takifugu alboplumbeus)又称铅点多纪鲀,为鲀科东方鲀属的鱼类。分布于印度洋北部沿岸,东至印度尼西亚、朝鲜及中国南海、东海、黄海、渤海等海域,属于暖温性近海底层鱼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广东。铅点东方鲀(Takifugu alboplumbeus)俗名:艇巴、蜡头、花龟鱼等

14、 横纹东方鲀

横纹东方鲀,学名:Takifugu oblongus (Bloch, 1786),为鲀科、东方鲀属的一种鱼类。身体亚圆筒形,尾部稍侧扁。头宽而圆,鼻孔小,每侧2个。身体密生小刺。为有毒鱼类,其卵巢、内脏、血液、脊髓等部位均含有剧毒的河鱼屯毒素(tetrontoxin),人畜误食后均能致死。肉食性,主食虾蟹、贝类及幼鱼等,食道的前腹侧及后腹侧扩大成气囊,遇敌时能吸入水或空气,使胸腹部膨胀如球,浮在水面

15、 菊黄东方鲀

菊黄东方鲀(学名:Takifugu flavidus)为鲀科东方鲀属的鱼类。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区沿海近岸海域。在中国,分布于东海、黄海、渤海等海域,属于温带近海底层鱼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青岛。

16、 密点东方鲀

密点东方鲀体背部及上侧面密被许多深蓝色斑点;腹侧面色浅,无胸斑;胸鳍及臀鳍黄色;尾鳍、背鳍黑蓝色。体长可达350mm。分布于日本和中国;我国产于黄海及东海。为有毒鱼类。

圆斑东方鲀(Takifugu orbimaculatus)、晕环东方鲀(Takifugu coronoidus),其中圆斑东方鲀以及晕环东方鲀是新种 1980—1982年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进行珠江水系水域渔业资源调查,并在日后陆续采获若干中小型东方鲀属鱼类标本。其中有50尾与曾记载过的其他种类有差异,经解剖比较研究后,认为是一新种,定名为圆斑东方鲀

在1979年7月—1981年11月间,在长江口采集到24尾体长为32—214mm的东方鲀属鱼类标本,经形态特征和解剖比较研究后,认为是一新种,定名为晕环东方纯Takifugu coronoidus Ni et Li nov. sp.。正副模式标本存放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和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其中还有三种新种尚无资料考证,花斑东方鲀 T.bariomaculatus、斑带东方鲀 T.guttulatus 和斜斑东方鲀 T.plagiocellatus 鱼皮刺细弱,背部和腹部刺区分离,体侧胸斑稍小;多以体背斑纹分布不同而区分。

现上两种阿土哥实拍,看下大家觉得是哪一类河鲀鱼呢?

猜对的朋友,奖励两把鸡腿。

PS:有各种河鲀的真实照片的朋友,欢迎分享在评论区,或者私信阿土哥,阿土哥不胜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