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誘惑:五花肉與侗族美食的不解情緣

侗族,是我國五十六個民族中的一個,人口約288萬,主要聚居在湘、黔、桂三省交界地區。現有的五個侗族自治縣中,有四個在湖南懷化境內。侗族同胞主要生活在高寒山區,交通十分閉塞,可選擇的食材不多,人們總喜歡將一時吃不完的食材通過醃製、煙燻等方法儲藏起來,延長食用時間,也可以備不時之需。

五花肉,在大多數地區,屬於豬身上被嫌棄的部分。雖然也有五花肉製作著名美食“東坡肉”、“回鍋肉”、“白肉”的傳奇故事,也難改五花肉被邊緣化的命運。而在我國侗族聚居區,五花肉卻是謎一樣的存在,當地人們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中,把五花肉演繹得如詩如畫、美不勝收。我們這就領略一下五花肉與侗族美食的不解情緣!

舌尖誘惑:五花肉與侗族美食的不解情緣

五花肉與侗族臘肉

就像大家常吃的臘肉,最好吃的時節,是春節前後,臘肉的乾燥度、煙燻程度、口感都是最佳狀態。而最好吃的臘肉,這是五花肉做的臘肉。太肥的臘肉油脂多,難以下嚥。而瘦肉做的又油水不足,如咀嚼乾柴。五花肉做臘肉,剛剛好。

侗族有“過冬”的習俗,類似於春節,家家會殺年豬一樣。鄉親們會把五花肉留一部分準備“合攏宴”,其餘的五花肉就會切成一斤兩斤重的大塊。當然,五花肉不夠的話,也會用肥瘦相間其他部位的豬肉做臘肉。

把切好的肉塊放在大盆裡裡,抹上溼寒和花椒粉一起醃製幾個小時,翻動一下,再裝入大罈子裡醃製幾天。用當地棕櫚葉串好,均勻掛在通風的地方涼一、兩天,乾燥後掛在廚房能粘上煙火的地方。如果數量多,也會專門在廚房的一角專門生火熏製。

大型美食紀錄片《舌尖》在“時間的味道”裡介紹的臘肉,就是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實地拍攝。把當地的幹蘿蔔用溫水泡發後清洗乾淨,切成丁或者段,臘肉用淘米水清洗乾淨後切成薄片。再把乾紅辣椒切成碎末,準備一些蔥、姜、蒜瓣,洗淨切好。

舌尖誘惑:五花肉與侗族美食的不解情緣

炒鍋放置火上,加入植物油燒熱,先放薑末、蔥段、蒜片煽炒出香味,再放入辣椒爆香,倒入臘肉翻炒出油後,加入蘿蔔乾,大火爆炒五分鐘,淋入生抽、黃酒(料酒、高度酒都可以),加入適量清水,蓋鍋蓋燜熟,撒入雞精調味即可。

特別是五花肉做的臘肉,肥而不膩,蘿蔔乾鮮辣脆香,口味超級棒。

五花肉與侗族版“鹹菜扣肉”

“合攏宴”是侗族特色的待客方式,誰家來了客人,大家會把自家的桌子拼在一起,美食拿出來大家分享。世界最大的一次合攏宴記錄,就是2009年9月14日在懷化創下的記錄,就餐人數達到10200人,可見盛況空前。

“鹹菜扣肉”是合攏宴上必備菜品。所選的鹹菜也是當地大兜菜經過清洗、晾曬、拌鹽、醃製等工序做成,比其他地方的鹽菜更爽脆,濃濃的酵香,就足以讓人流口水。

先把五花肉清洗乾淨,切成大塊。把炒鍋裡倒入熟菜油(菜油有濃郁的菜籽味,很多人吃不慣,需要先加熱燒熟再冷卻。其他色拉油、花生油不需要此道環節),燒熱後加入白糖,熬融化。加入適量清水,放入五花肉大火燒開,中火煮到肉熟(用筷子能插進)。撈出在表皮抹上生抽、老抽和白糖做的醬汁。

舌尖誘惑:五花肉與侗族美食的不解情緣

同時炒鍋放入寬油燒熱,放入五花肉將肉皮炸酥、起皮。撈出稍微涼一點,切成片,表皮在下碼入菜碗內,淋入醬汁。將鹽菜清洗乾淨切成末,放在上面。再倒入用生抽、老抽、香蔥、生薑、蒜瓣、豆豉、花椒做的調味汁。大火蒸一個小時左右,熟透入味,取出翻扣在菜盤內,就是當地風味的“鹹菜扣肉”。

五花肉與侗家“酥肉”

酥肉的製作比較麻煩,合攏宴如果人數比較少,都不會有這道菜。但在侗族地區婚喪嫁娶、紅白喜事等重要日子,酥肉是必上的“四盤八碗”主菜之一。一上桌,油香、肉香就會撲面而來。咬一口香酥爽脆,不擔心肥肉的油膩,也不怕瘦肉的纖維,鹹淡相宜。

兒時父親也會在過年前做一些酥肉,平時沒機會吃得到。一次會多做一些,春節用來招待客人。做好的酥肉,會掛在家裡通風的高處,或者包好放在有幹石灰的罈子裡,保持乾燥。酥肉既可以做菜,其實也是很好的零食,趁著父親不在家的時候,我們姐弟會偷偷去拿幾塊躲著吃。

直到現在,自己也沒學會,只是依稀記得父親做酥肉的情景。五花肉如果用來炒菜,不大受歡迎,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做酥肉,可真說得上自然天成。把五花肉清洗乾淨,切成指頭粗細的條塊,撒入江永、食鹽、料酒、味精和花椒粉醃製一個小時左右。

舌尖誘惑:五花肉與侗族美食的不解情緣

另用一個碗,放入蘇打、澱粉和雞蛋,攪打成糊。把醃製好的五花肉放入均勻蘸上糊。炒鍋倒入植物油燒熱,把五花肉炸到變成淡黃色時候,撈出來瀝油(也有地方將酥肉回軟後再炸一次,味道更好,也更方便保存)。

酥肉可以直接做菜吃,也可以把酥肉放入菜碗,加入南瓜、豆芽、紅薯等蔬菜上蒸籠大火蒸熟,像做扣肉一樣扣入菜盤,又是一道新菜式。在做青菜湯或者蘿蔔湯的時候,在菜煮熟後放入酥肉,燒沸後上桌,湯品更加光滑香鮮,酥肉也不怕幹吃上火。

五花肉與粉蒸肉

粉蒸肉沒有列入當地“四盤八碗”的菜系,不是因為粉蒸肉的味道差,反而是可選擇美食太多,角逐下的結果。作為重大節慶大規模招待客人的“四盤八碗”,對食材搭配非常講究,已經有了豬肉為代表的“鹹菜扣肉”,實在安排不下粉蒸肉。雖然酥肉也是豬肉做成,但酥肉是油炸工藝,而粉蒸肉跟“鹹菜扣肉”都是蒸菜,只能忍痛割愛。

入列四盤八碗的菜品大致是這樣安排(排名不分先後,但上菜還是有規矩、有先後):炒鴨子、燉雞肉、鹹菜扣肉、三鮮湯、八寶飯或八寶粥、全魚、酥肉、青菜、燉豬腳(或滷豬腳)。

舌尖誘惑:五花肉與侗族美食的不解情緣

當地有打包的習慣(就是把酒席上的菜打包帶回家,分享喜慶的意思),又有濃郁的酒文化,所以還會搭配幾個“芹菜牛肉”、“炒魷魚”這樣的下飯、下酒菜,總共十二道菜。其中白事(親人去世)會有兩道豆腐菜,其他時候酒宴不能上豆腐菜。

做粉蒸肉,當地人會自己動手將稻米炒香研磨成粉,跟五香粉混合,或者是把稻米炒香後加入桂皮、八角、丁香炒勻做成粉蒸肉的重要材料“蒸肉米粉”。把五花肉清洗乾淨切成片,放入菜盆內。生薑跟香蔥清洗乾淨後拍松再切成薑片和蔥段,放入菜盆內。加入食鹽、醬油、老抽、胡椒粉、料酒、雞精和白糖醃製一兩個小時。

倒入米粉和辣椒粉拌勻,大火蒸一個小時左右,肉質熟爛後取出扣入菜盤就成了美味的“粉蒸肉”。

粉蒸肉在當地,跟酥肉一樣,可以直接作為一道菜品,還可以跟其他食材搭配做成新的菜式。比如跟香芋搭配做的“香芋粉蒸肉”;跟南瓜一起做“南瓜粉蒸肉”;也可以跟土豆、紅薯,排骨搭配。跟蔬菜搭配的粉蒸肉油而不膩,軟糯適宜,入口即化,讓人回味無窮。

舌尖誘惑:五花肉與侗族美食的不解情緣

侗族聚居區不大,美食卻很多,除了臘肉,當地的禾花魚、燻魚、血漿鴨、酸湯魚、酸菜都非常有特色,是我國八大菜系中“湘菜”的重要組詞部分。《舌尖》系列美食紀錄片實地拍攝的美食多達上千種,但集中在某一狹小區域報道四、五種的情況,並不多見。

謎一樣的侗族美食中,五花肉只是冰山一角,更多藏匿的食材及美味,等待你去深入挖掘、追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