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翁同龢主战是不负责任?—背后是政治利益得失的算计

甲午战争面对强敌压境,作为朝廷重臣的翁同龢与李鸿章,一人主战一人主和,“战”与“和”究竟谁对谁错?

如果以结果论,那么当时按照李鸿章的意见“与日本和谈”的话,清朝与日本就不会发生甲午战争。如此一来,最坏的结果无非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被迫承认朝鲜独立。这样子便不会将战火延伸至清朝境内,北洋水师亦不会全军覆没……

甲午战争,翁同龢主战是不负责任?—背后是政治利益得失的算计

马关条约签订场景

相比之下如果主和,损失的“仅仅”只是朝鲜的宗主权,这与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所带来的损失,显然是可接受的

也正是这个原因,如今许多人将翁同龢与明末的东林党打上了等号。毕竟翁同龢与当时所谓的“清流”们所做的决定,无不是情绪化的,反正和李鸿章对着干就是了,并未进行理性分析,合理衡量利弊得失。说到底,最后打不打都和翁同龢没什么关系,反正打的话是李鸿章去打,谈的话也是李鸿章去谈,自己最后大不了一死报君王。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么?它的背后是政治利益得失的算计。

其一、就国际地位,这一战应该打


甲午战争,翁同龢主战是不负责任?—背后是政治利益得失的算计

示意图

首先第一点在甲午战争爆发之前,也就是在1890年之前,清朝对日本优势还是比较大的。无论是海军、陆军甚至是经济体量,对日本都是碾压的存在。1891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王室请求清朝派兵入朝,协助朝鲜恢复秩序,另一方面日本以保护日本在朝侨民的名义强行派兵进入朝鲜。从这点上来看日本其实已经铁了心与清朝正面对上了,也就是说日本已经将魔爪伸向了清朝。

我们再来看看当时日本的诉求,要清朝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实则日本方面是想把朝鲜变成日本的殖民地和藩属国。我们也可以将这看成日本是想以朝鲜作为跳板,继而进攻清朝。因为,在甲午战争爆发之前,日本对清朝真正的实力并不清楚。

可能看到这,大家肯定会觉得李鸿章的“主和”是正确的,起码可以让日本继续对清朝保持恐惧,摸不清清朝的真正的实力。

甲午战争,翁同龢主战是不负责任?—背后是政治利益得失的算计

甲午战争中的日本兵

这里就不得不说,此前在中法战争中,中国已经失去了越南的宗主权。如此一来,传统意义上的藩属国越南与朝鲜仅剩朝鲜这一个藩属国了,如果再放弃朝鲜的宗主权。那么,清朝就真的只能任人宰割了。而且以前只是被西方列强宰割,以后还要再加上日本

就当时的清朝而言,与日本打这一战打不打得过是一回事,而打不打是另一回事。毕竟,如果真的一枪不放,就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清朝原本低下的国际地位就更低了。等同于放弃自己在东亚的霸权地位,转而承认日本的区域霸权。所以,这一战清朝没得选择,不打不行!

其二、出于政治需求,这一战必须打


甲午战争,翁同龢主战是不负责任?—背后是政治利益得失的算计

李鸿章

自剿灭捻军结束之后,李鸿章所统领的淮军就一直是清朝最倚仗的军事力量,同时也是李鸿章得以左右朝局的主要原因。无论在当时越南还是朝鲜,驻扎的都是淮军。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那就是淮军的供养靠的还是国家财政支出,而不是由李鸿章个人掏钱供养的。但,淮军的重要性对李鸿章远大于对清朝,毕竟自从左宗棠去世后,朝堂之上几乎没有人有实力能与李鸿章相抗衡

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清朝养这支军队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现在战争来了,作为淮军的领袖李鸿章在这个时候却主张一枪不放直接放弃朝鲜,这显然是不行的。不仅翁同龢无法接受,恐怕连慈禧也不能接受。毕竟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这些年在淮军身上花的银子等的不就是这一天么?之前输给法国,是因为技不如人所以情有可原,但面对日本一枪不放就直接投降求和,那还要淮军干什么?要你李鸿章干什么?

甲午战争,翁同龢主战是不负责任?—背后是政治利益得失的算计

淮军

就好比我们花钱请了一个保安看家护院,当危险来临的时候,保安却说不要抵抗然后就投降了,我想这点没有人能接受吧!说白了,技不如人情有可原,但连打都没打就直接投降,属于不负责任。

这一战无论淮军与北洋水师打不打的过日军,其实都不重要。如果打输了,虽说失去了对朝鲜的宗主权,但以淮军为依托的政治势力也会随着垮台;反之,如果一枪不放就直接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淮军则可以继续保存实力,加之当时的清朝没有其它军事力量与淮军相制衡,难免尾大不掉。

结语

结合上文内容,站在清朝的角度来看,最终无论是是打胜还是打输,都有利于甩掉淮军这个包袱,重建一支由朝廷自己掌控的军队的,而李鸿章也会因此失去左右朝局的最大本钱,势力也会跟着下降。加之翁同龢是帝党、李鸿章更多的时候是后党。所以以翁同龢的角度来看,李鸿章失势有利于光绪掌权。

甲午战争,翁同龢主战是不负责任?—背后是政治利益得失的算计

翁同龢

从表面看,李鸿章“主和”看似是对国家命运前途负责,实则是想保存实力,这是他个人的私心。而翁同龢“主战”看似是对国家前途命运的不负责任,背后则是其政治利益得失的算计。对翁同龢来说,淮军打赢了当然好,但败了更好。反正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无论输赢,对翁同龢而言不会有任何实质上的损失

其次,李鸿章多年来对国家的“负责”,朝廷也是鼎力支持,结果却是在面对强敌之际,想的只是保存实力,这又算什么负责任?与其跪着被人逐步蚕食,倒不如放手一搏。

,今日头条首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