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时京城衙门太多,为了明确它们的分工,衍生出很多衙门谚语

“谚语”是一种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一般都是经口头世代相传下来的。古代各行各业以及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有谚语,这些谚语大多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在官场,同样也有很多的谚语,比如清代的京城,形形色色的衙门无数,为了方便记住这些衙门,就出现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谚语。

清代时京城衙门太多,为了明确它们的分工,衍生出很多衙门谚语

清代的中央机构,包括行政中枢内阁、军机处、六部及各寺、监,还有许许多多的大小衙门,少说也有上百个之多,要想记住这些衙门以及所管理的事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就衍生出了很多谚语。其中较为著名的有“翰林院文章、太医院药方、光禄寺茶汤,銮仪卫刀枪,金鱼池婆娘”。

再如中央六部分工精细,各部之下又有很多清吏司,因此关于六部的谚语也不少。如“吏科官,户科饭,兵科纸、工科炭、刑科皂隶,礼科看”,还有“吏部样、户部账、礼部相、兵部仗、刑部状、工部匠,理藩院档、鸿胪寺唱、钦天监望、国子监放、翰林院当”。虽然这些谚语很多带有讽刺意味,但确实很形象地表达出各衙门的职掌,也便于人们熟记。

清代时京城衙门太多,为了明确它们的分工,衍生出很多衙门谚语

清代的北京城分为东、南、西、北、中五个城区,每个区的都各有特色,有的是王公贵族汇集之地,有的是平民百姓栖身之所,且每个城区都有自己的特色。清代在每个城区都设置了巡城御史,执掌治安、纠察之责。为此,又有谚语描述各城区的御史现状,曰:“中城珠玉锦绣,东城布帛菽粟,南城禽鱼花鸟,西城牛羊柴炭,北城衣冠盗贼。”这是说御史巡察的地方各有不同。

吏部因为长官文官升调降革,在六部中处于首位,所以官员们对吏部的关注度也最高。因为吏部分为四个司,掌管不同的事务。“文选司”掌官员升迁,所以称为“喜”司;“考功司”掌官员降革处罚,故称“怒”司;稽勋司掌官员丁忧病故,所以称“哀”司;验封司掌官员封赠荫袭,所以称“乐”司。因此吏部的四司,被戏称为“喜怒哀乐”。

清代时京城衙门太多,为了明确它们的分工,衍生出很多衙门谚语

关于六部,还有一种流传最广的谚语。六部是具体执行国家行政的,各自都有不同的分工。吏部是管理文官的人事的部门,涉及官员们的切身利益,所以被称为“贵”;户部掌天下人丁财赋,整天和钱粮打交道,所以称为“富”;礼部掌国家礼仪和岁科两试且油水最少,所以称为“贫”;兵部长官兵事及武职官员人事,所以称为“武”;刑部掌天下刑罚,是法律的代言人,所以称为“威”;工部掌工程建设,被当成工匠看待,所以称为“贱”。因此,中央六部被形象地比喻为“富、贵、贫、贱、威、武”。

清代时京城衙门太多,为了明确它们的分工,衍生出很多衙门谚语

对于中央衙门的这些称呼,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就是在官僚集团中间也是如此。光绪时期,谭钟麟以吏部左侍郎兼户部左侍郎,他上朝谢恩时,时任户部尚书的翁同龢就开玩笑说:“谭君由吏部而兼户部,可谓富且贵了;薛允升由刑部而工部,可谓贫且贱矣!”谭钟麟听后觉得有趣,也开玩笑回敬翁同龢说:“不管是富贵还是贫贱,都是可耻!”

清代时京城衙门太多,为了明确它们的分工,衍生出很多衙门谚语

清代北京城直接隶属中央的衙门已经很多,加上顺天府,还有大兴、宛平两个京县衙门,更是数不胜数。因此,京城的百姓每天在街上都会遇见官轿穿行,各种顶戴花翎形形色色。清人有诗形容:

难分贵贱是京城,位大无权不识名;

便是王公当道过,未闻传语禁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