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给了光绪黑暗的童年,而翁同龢则是他黑暗中的那抹亮光

1875年,19岁的同治皇帝死于花柳病,正史说是说天花,咸丰皇帝只有这一个儿子,而同治也没有子嗣,商议再三,慈禧选择了妹妹婉贞的儿子-不满四岁的载湉,也就是后来的光绪。


慈禧给了光绪黑暗的童年,而翁同龢则是他黑暗中的那抹亮光​慈禧是个极度自私的女人,选择光绪是她深思熟虑的结果,因为光绪年幼,她可以继续垂帘听政。光绪入宫以后,慈禧为了把光绪与以前的家庭关系斩断,辞退了一切与光绪母家有关系的人员,连光绪十分依赖的乳母也一起撵走,责令太监李莲英养育,李莲英处事精明,怕在自己手里出事(当时儿童夭折率很高,光绪母亲生于三子一女,只有光绪活下来),又把照顾光绪的事情层层转包,太监走马灯式的换来换去,对光绪的幼年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慈禧给了光绪黑暗的童年,而翁同龢则是他黑暗中的那抹亮光

太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影视作品中的太监不是唯唯诺诺就是心理变态,实际也确实如此,光绪入宫以后慈禧忙于政事,疏于过问,让太监抓到了偷懒的机会,给光绪的饭菜经常只有几道菜,其他的就剩饭剩菜代替,满清有个祖训,叫做“菜不过三口”,主要是为了防止子孙偏食,所以再好吃的菜也不能一直吃,而光绪就那几道菜,还菜不过三口,经常吃不饱饿肚子,据史料记载,光绪入宫不久就得了痢疾,差点死掉,经过很长时间的针灸才恢复健康。

不仅如此,太监为了不但责任,对光绪管束十分严格,小小年纪,又是不让跑又是不让跳,为了避免风寒,天已经大热还让光绪穿厚厚的衣服,加之慈禧对光绪词严厉色,把个小小孩童吓的胆战心惊。稍大一点,光绪终于迎来了救星--帝师翁同龢!
慈禧给了光绪黑暗的童年,而翁同龢则是他黑暗中的那抹亮光​翁同龢第一次见到光绪,就觉得他面色苍白,神情萎靡,目光呆滞,尤其是身材比同龄的孩子矮一大截,一看就是发育不良的状态,不禁一阵心酸。

入学的光绪更加繁忙,一年到头除了两宫皇太后的生日、小光绪的生日、端午、中秋等各放假一天,再就是新年放假五天,此外根本没有寒假、暑假的概念。每天除了向两宫皇太后问安,陪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其他时间都要在书房度过,学习内容除了儒家经典、汉语诗文以外,还有满语、骑术等等,比现在的小学生繁忙百倍。

翁同龢作为师傅,对学生管束也十分严格,该教导教导,该责罚责罚,遇到问题解决不了就上报慈禧,而慈禧更加严厉,太监寇连材在他记的《宫中日记》中说,慈禧对待光绪一贯是疾声厉色,在光绪小的时候,每天总是诃斥之声不绝,稍不如意,常加鞭挞,或罚光绪长跪。不足十岁的小光绪到后来竟然被责罚的经常饿肚子,最后发展到偷窃太监食物的程度。

翁同龢万万没想到光绪的生活如此悲惨,此后对光绪的管束趋于和蔼,不仅如此,翁同龢还对太监服侍不周严加斥责,久而久之,光绪对翁同龢十分依赖,光绪七岁的时候,翁同龢回籍办事,小皇帝得知师傅要离开自己后,整整一天都情绪低落,彷徨不已。在翁同龢离开的两个月里,光绪帝无心学习,后来连读书声也没有了。等到翁同龢回到北京的时候,小皇帝拉着师傅的手,高兴得说道“我想你想了好久了”,小光绪说的情真意切,翁同龢听得老泪纵横!

从光绪二年(1876年)到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光绪便跟着翁同龢在养心殿东暖阁的学习了近二十二年。就学问而言,光绪在历代皇帝中并不逊色,但长期的宫廷孤独生活,给光绪的成长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导致他成年以后性格十分孤僻,对一切事物缺乏兴趣,加之幼年身体欠佳,长大以后身体一直体弱多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