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用尚方寶劍將毛文龍正法,對時局有什麼影響?

袁崇煥與毛文龍的是是非非一直是大家爭論的熱點,如果對這兩位網紅開啟一個網絡投票,大致也能得到一個平分秋色的結果。兩位高人氣的背後,也意味著他們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上時,個人的舉手投足在旁人眼裡是多麼舉足輕重。從天啟七年(1627)袁崇煥平臺召對以來,直至現今(2017),兩人的恩怨情仇已經熱搜了近400年,這恐怕是他們做夢也想不到的。他們更偉大的創造是在名垂千古和遺臭萬年之間開闢了第三條道路——我倆只笑笑,不說話。

袁崇煥用尚方寶劍將毛文龍正法,對時局有什麼影響?

對這一問題淺表拙見,還是非常惶恐的。就如上所說,兩人既然說不清道不明,那麼毛文龍是否私通敵國、擁兵自重這本身就是一個問題,而袁崇煥是否能夠將其“正法”則又是一個問題。大家對袁、毛二人的權力、實力對比已經做了很多的論述。筆者姑且沿著這一方向再積跬步。

二人職權

大家在對比二人職權的時候往往會模糊他們的官職。

首先,我們找到他們最官方的官職來看一看。

  • 袁崇煥:出鎮行邊督師薊遼登萊天津等處軍務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 毛文龍:欽差平遼便宜行事掛徵虜前將軍印總兵官左軍都督府左都督

所以文武之別,已經很清楚了,別再喊千古名將袁崇煥了,不然袁崇煥本人也不知道是喊他。雖然私下也有人叫他大帥,他自己愛稱呼自己本部院,書面上還是督師為好。至於,額毛帥,毛總兵,毛島主,毛……隨意。

不就是袁督師和毛總兵嗎?袁督師自是不消得說,我們再拉崇禎二年同期毛帥的小夥伴來看一看

①趙率教:平遼將軍經理關門軍務鎮守山海等處地方兼管山石二路前屯一衛總兵官後軍都督府左都督( 祖大壽雖然也是徵遼前鋒將軍,但是右都督,比趙率教差一點 ) ②楊肇基:鎮守永平薊州等處地方專管馬松喜太等十路兼備倭總兵官太子少師X都督府左都督 ③侯世祿:鎮朔將軍鎮守宣府等處地方總兵官太子少保右軍都督府左都督 ④滿桂:徵西前將軍鎮守大同等處地方總兵官太子太師中軍都督府左都督
  • 有的小夥伴要問了,像毛總兵這種級別的在九邊有多少人?

答:14人。

  • 毛總兵排名如何?

答:沒有欽差平遼便宜行事排第四,有此頭銜排第一。

  • 為啥?

答:總兵頭銜的袁督師可以管4、5個,而毛總兵沒有人管的了。

  • 有人說袁督師是二品?

人家是有太子太保(從一品)的人,至於你說他為什麼不是正一品,他也想啊。

  • 那大寶劍(就是寶劍)的事兒呢?

答:有,有,有,大家都有。滿總兵也有,而且有兩把,左天啟右崇禎。更厲害的是坊間傳說“三賜象升尚方劍”。所以,大家都有劍,可以互相先斬後奏嗎?大明的皇上就幹些賠了總兵又折劍的敗家事兒嗎?

可以說,他們兩個人除了自公孤官上調整調整,基本上已經位極人臣了。除非他們真的有“非常之才,建非常之功”。(非常難!!!)

職權之外的職權

首先。袁崇煥就不是一個省油的燈,一般同事都跟他合不來。

  • 世界這麼大,我要去看看。(兵部大院留不住)

  • 給我兵給我糧,我要去邊疆。(闖關東)

  • 要撤你們撤,蒼茫的遼東大地,依然大有可為。(運氣好,葡萄牙人炮剛到)

除了孫承宗,他所有的上司都排斥。滿桂也受不了,跑到了大同。平臺召對後,遼東巡撫取消、登萊巡撫取消、巡按御史不許來、監察御史不許打我小報告,皇上你要矢志不渝地愛我,給我錢,給我糧,讓我自由地飛(便宜行事)。

說的好聽叫君臣以宏圖相許,說的不好聽就是梭哈。

毛文龍也是一個超脫的自由主義者。

自己拼下一座島,朝廷給了毛島主能給的一切。

官方說法,手下精銳28000人。毛島主死後,據核查老弱病殘(同樣精銳)也有差不多28000人。還有他們的家人也有大概84000人(摩拳擦掌想恢復遼東,回老家的家人),還有來島商人諸色人等,難以想象這是一個偏居一隅的小島。簡直比梁山泊強太多,島上投清的孔有德等人都封了王好嗎?

所以朝廷說這個地方的賬沒法查,你到底多少糧餉才夠?(毛總兵動不動十萬生靈嗷嗷待哺)

按袁崇煥的說法,島上的官都姓毛。

崇禎二年的僵局

這一年,袁崇煥意氣風發,要大幹一場。這一年,毛文龍剛花掉了明政府120萬兩銀子。

之前已經介紹地很清楚了。雖然名義上,毛文龍要歸袁崇煥管,但實際上毛文龍的現役人數有5、6萬人,重要還是遼東最精銳的5、6萬人。這說的就是李雲龍一覺醒來別人對他說“團長,你還當什麼團長,你現在是師長了。”

而袁崇煥的“五年計劃”裡:“計新餉之額,僅可養兵十六萬,故欲就十六萬而為用,關寧之用十二萬為正,東江之用二萬為奇,薊門之一萬二千為援,已足平奴”。所以在袁督師的劇本里,毛總兵就是一個配角。但在毛總兵的劇本里,他才瞧不起這個書呆子,就如同對方看自己是個匹夫一樣。總之,在帝國東北的煉獄裡,出現了最奇特的二元政治結構。

此刻才回歸到題,都有寶劍,都跟滿族人私下交流過,都擁兵自重。甚至當袁崇煥罵對方是閹黨餘孽的時候,自己也得羞羞地低下頭。(畢竟也修過生祠)毛帥生氣時會說要征服朝鮮,打山東,打南京。袁督師入關勤王,同樣也會被認為投敵叛國。

不僅僅是崇禎,也有不少經濟天下的士大夫,希望二人和衷共濟,共建奇功。當然更多的人不這麼想,有人認為毛文龍不是東西,是個貪冒錢糧,寸功未建的蠹蟲;同樣有人認為,袁崇煥也不實什麼好鳥,與毛文龍沒有什麼區別。

錢龍錫對袁崇煥表達了欲除之而後快的心情,袁崇煥同樣表示“可用,用之;不可用,殺之。”甚至在給崇禎五年復遼的題本中就表達了“文龍可用,但未有能用文龍之人。”袁崇煥說的也對,怪就怪在時局,時勢造英雄,他倆就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他倆都是攻伐任事之人,而非運籌帷幄之人,但偏偏都獲得了運籌帷幄的地位和權勢。不僅僅是未有能用文龍之人,崇禎恐怕也讀出了“未有能用崇煥之人”。如果還能回到當初,讓袁崇煥當個巡撫,毛文龍當個遊擊,還有共同的領導,還可以談談中國夢。現在他們一個督師,一個總兵之總兵,都變成了造夢者,除非是崇禎本人親征,否則還有誰能把他倆理得清楚。“五年復遼”已經讓袁崇煥顧不得許多了,抱著“殺便殺了”的態度向崇禎懺悔自己做的不對。

更糟糕的是閹黨餘孽仇恨定逆案的錢龍錫,“以為不殺崇煥無以殺公(錢龍錫),不以謀叛無以殺崇煥,不為毛帥頌冤,則公與崇煥不得同罪。於是出間金數十萬,飛箱上下,流言小說造作端末,不特烈皇證其先入,朝野傳告亦為信然”。

如果朝廷理想一點,可以幻想遼東出現1+1>2

稍微現實一點,只求得1+1>1

甚至袁崇煥也是這麼想的,殺了毛文龍,東江為奇,五年復遼。

但結果是1+1=1 (東江透明化,同時東江副作用表化)

原本無論是袁崇煥還是毛文龍,朝廷需要用糧餉和官職籠絡和控制,但是時局面前,官職已經加的太高,糧餉又不能不給。即使遼東政治一元化也勉強可以接受,至少遼東還是穩定的,不接受這種穩定就只能是1+1<1

所以袁崇煥殺毛文龍,他的“十二罪”取決於袁崇煥的表現,五年有成效,毛文龍就死有餘辜,而興復不成,“十二罪”就是自己給自己判的罪。何可綱對他說“生文龍,天不幸;用文龍,朝廷不幸;殺文龍,公不幸”。

我們只能回頭再看一下結果。

毛文龍也牽制過滿人,但未必是明朝期望地那樣賣力;他京營了東江,也說不清,明政府每年100多萬兩的銀子值不值得。袁崇煥在寧遠有兩次大捷,在關鍵的時刻,確實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五年計劃的實施過程中也確實最終沒有什麼成效。

有一點他們是相同的,就是權勢太大。袁崇煥殺毛文龍,需要設一個鴻門宴。而崇禎要抓袁崇煥也必須請他進城談談。

哦,他們的影響力也是同樣值得回味的。東江沒有了毛文龍,依然是東江,遼東沒有崩盤。而遼東沒有了袁崇煥,關寧防線滿清也沒有完全打得下來。崇禎二年毛文龍死了,崇禎三年袁崇煥死了。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打進了北京。

最難過的還是崇禎,花了錢,付出了愛,到頭來受傷的還是自己。

袁崇煥用尚方寶劍將毛文龍正法,對時局有什麼影響?

ps:就是這個方向,大明還是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