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用尚方宝剑将毛文龙正法,对时局有什么影响?

袁崇焕与毛文龙的是是非非一直是大家争论的热点,如果对这两位网红开启一个网络投票,大致也能得到一个平分秋色的结果。两位高人气的背后,也意味着他们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上时,个人的举手投足在旁人眼里是多么举足轻重。从天启七年(1627)袁崇焕平台召对以来,直至现今(2017),两人的恩怨情仇已经热搜了近400年,这恐怕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的。他们更伟大的创造是在名垂千古和遗臭万年之间开辟了第三条道路——我俩只笑笑,不说话。

袁崇焕用尚方宝剑将毛文龙正法,对时局有什么影响?

对这一问题浅表拙见,还是非常惶恐的。就如上所说,两人既然说不清道不明,那么毛文龙是否私通敌国、拥兵自重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而袁崇焕是否能够将其“正法”则又是一个问题。大家对袁、毛二人的权力、实力对比已经做了很多的论述。笔者姑且沿着这一方向再积跬步。

二人职权

大家在对比二人职权的时候往往会模糊他们的官职。

首先,我们找到他们最官方的官职来看一看。

  • 袁崇焕:出镇行边督师蓟辽登莱天津等处军务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 毛文龙:钦差平辽便宜行事挂征虏前将军印总兵官左军都督府左都督

所以文武之别,已经很清楚了,别再喊千古名将袁崇焕了,不然袁崇焕本人也不知道是喊他。虽然私下也有人叫他大帅,他自己爱称呼自己本部院,书面上还是督师为好。至于,额毛帅,毛总兵,毛岛主,毛……随意。

不就是袁督师和毛总兵吗?袁督师自是不消得说,我们再拉崇祯二年同期毛帅的小伙伴来看一看

①赵率教:平辽将军经理关门军务镇守山海等处地方兼管山石二路前屯一卫总兵官后军都督府左都督( 祖大寿虽然也是征辽前锋将军,但是右都督,比赵率教差一点 ) ②杨肇基:镇守永平蓟州等处地方专管马松喜太等十路兼备倭总兵官太子少师X都督府左都督 ③侯世禄:镇朔将军镇守宣府等处地方总兵官太子少保右军都督府左都督 ④满桂:征西前将军镇守大同等处地方总兵官太子太师中军都督府左都督
  • 有的小伙伴要问了,像毛总兵这种级别的在九边有多少人?

答:14人。

  • 毛总兵排名如何?

答:没有钦差平辽便宜行事排第四,有此头衔排第一。

  • 为啥?

答:总兵头衔的袁督师可以管4、5个,而毛总兵没有人管的了。

  • 有人说袁督师是二品?

人家是有太子太保(从一品)的人,至于你说他为什么不是正一品,他也想啊。

  • 那大宝剑(就是宝剑)的事儿呢?

答:有,有,有,大家都有。满总兵也有,而且有两把,左天启右崇祯。更厉害的是坊间传说“三赐象升尚方剑”。所以,大家都有剑,可以互相先斩后奏吗?大明的皇上就干些赔了总兵又折剑的败家事儿吗?

可以说,他们两个人除了自公孤官上调整调整,基本上已经位极人臣了。除非他们真的有“非常之才,建非常之功”。(非常难!!!)

职权之外的职权

首先。袁崇焕就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一般同事都跟他合不来。

  • 世界这么大,我要去看看。(兵部大院留不住)

  • 给我兵给我粮,我要去边疆。(闯关东)

  • 要撤你们撤,苍茫的辽东大地,依然大有可为。(运气好,葡萄牙人炮刚到)

除了孙承宗,他所有的上司都排斥。满桂也受不了,跑到了大同。平台召对后,辽东巡抚取消、登莱巡抚取消、巡按御史不许来、监察御史不许打我小报告,皇上你要矢志不渝地爱我,给我钱,给我粮,让我自由地飞(便宜行事)。

说的好听叫君臣以宏图相许,说的不好听就是梭哈。

毛文龙也是一个超脱的自由主义者。

自己拼下一座岛,朝廷给了毛岛主能给的一切。

官方说法,手下精锐28000人。毛岛主死后,据核查老弱病残(同样精锐)也有差不多28000人。还有他们的家人也有大概84000人(摩拳擦掌想恢复辽东,回老家的家人),还有来岛商人诸色人等,难以想象这是一个偏居一隅的小岛。简直比梁山泊强太多,岛上投清的孔有德等人都封了王好吗?

所以朝廷说这个地方的账没法查,你到底多少粮饷才够?(毛总兵动不动十万生灵嗷嗷待哺)

按袁崇焕的说法,岛上的官都姓毛。

崇祯二年的僵局

这一年,袁崇焕意气风发,要大干一场。这一年,毛文龙刚花掉了明政府120万两银子。

之前已经介绍地很清楚了。虽然名义上,毛文龙要归袁崇焕管,但实际上毛文龙的现役人数有5、6万人,重要还是辽东最精锐的5、6万人。这说的就是李云龙一觉醒来别人对他说“团长,你还当什么团长,你现在是师长了。”

而袁崇焕的“五年计划”里:“计新饷之额,仅可养兵十六万,故欲就十六万而为用,关宁之用十二万为正,东江之用二万为奇,蓟门之一万二千为援,已足平奴”。所以在袁督师的剧本里,毛总兵就是一个配角。但在毛总兵的剧本里,他才瞧不起这个书呆子,就如同对方看自己是个匹夫一样。总之,在帝国东北的炼狱里,出现了最奇特的二元政治结构。

此刻才回归到题,都有宝剑,都跟满族人私下交流过,都拥兵自重。甚至当袁崇焕骂对方是阉党余孽的时候,自己也得羞羞地低下头。(毕竟也修过生祠)毛帅生气时会说要征服朝鲜,打山东,打南京。袁督师入关勤王,同样也会被认为投敌叛国。

不仅仅是崇祯,也有不少经济天下的士大夫,希望二人和衷共济,共建奇功。当然更多的人不这么想,有人认为毛文龙不是东西,是个贪冒钱粮,寸功未建的蠹虫;同样有人认为,袁崇焕也不实什么好鸟,与毛文龙没有什么区别。

钱龙锡对袁崇焕表达了欲除之而后快的心情,袁崇焕同样表示“可用,用之;不可用,杀之。”甚至在给崇祯五年复辽的题本中就表达了“文龙可用,但未有能用文龙之人。”袁崇焕说的也对,怪就怪在时局,时势造英雄,他俩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他俩都是攻伐任事之人,而非运筹帷幄之人,但偏偏都获得了运筹帷幄的地位和权势。不仅仅是未有能用文龙之人,崇祯恐怕也读出了“未有能用崇焕之人”。如果还能回到当初,让袁崇焕当个巡抚,毛文龙当个游击,还有共同的领导,还可以谈谈中国梦。现在他们一个督师,一个总兵之总兵,都变成了造梦者,除非是崇祯本人亲征,否则还有谁能把他俩理得清楚。“五年复辽”已经让袁崇焕顾不得许多了,抱着“杀便杀了”的态度向崇祯忏悔自己做的不对。

更糟糕的是阉党余孽仇恨定逆案的钱龙锡,“以为不杀崇焕无以杀公(钱龙锡),不以谋叛无以杀崇焕,不为毛帅颂冤,则公与崇焕不得同罪。于是出间金数十万,飞箱上下,流言小说造作端末,不特烈皇证其先入,朝野传告亦为信然”。

如果朝廷理想一点,可以幻想辽东出现1+1>2

稍微现实一点,只求得1+1>1

甚至袁崇焕也是这么想的,杀了毛文龙,东江为奇,五年复辽。

但结果是1+1=1 (东江透明化,同时东江副作用表化)

原本无论是袁崇焕还是毛文龙,朝廷需要用粮饷和官职笼络和控制,但是时局面前,官职已经加的太高,粮饷又不能不给。即使辽东政治一元化也勉强可以接受,至少辽东还是稳定的,不接受这种稳定就只能是1+1<1

所以袁崇焕杀毛文龙,他的“十二罪”取决于袁崇焕的表现,五年有成效,毛文龙就死有余辜,而兴复不成,“十二罪”就是自己给自己判的罪。何可纲对他说“生文龙,天不幸;用文龙,朝廷不幸;杀文龙,公不幸”。

我们只能回头再看一下结果。

毛文龙也牵制过满人,但未必是明朝期望地那样卖力;他京营了东江,也说不清,明政府每年100多万两的银子值不值得。袁崇焕在宁远有两次大捷,在关键的时刻,确实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五年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也确实最终没有什么成效。

有一点他们是相同的,就是权势太大。袁崇焕杀毛文龙,需要设一个鸿门宴。而崇祯要抓袁崇焕也必须请他进城谈谈。

哦,他们的影响力也是同样值得回味的。东江没有了毛文龙,依然是东江,辽东没有崩盘。而辽东没有了袁崇焕,关宁防线满清也没有完全打得下来。崇祯二年毛文龙死了,崇祯三年袁崇焕死了。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打进了北京。

最难过的还是崇祯,花了钱,付出了爱,到头来受伤的还是自己。

袁崇焕用尚方宝剑将毛文龙正法,对时局有什么影响?

ps:就是这个方向,大明还是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