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龍:一人之存亡,無關大明社稷興亡

最初後金初建之時,毛文龍的騷擾還算有點效果了。

到了皇太極時代,等於是給後金撓癢癢了。

就大明王朝每年給的20萬兩白銀,能養幾個兵啊。

毛文龍的皮島當然可以牽制後金的一部分軍力,但是,就那點兵力,搞搞騷擾可以,正面剛乃是死路一條。

毛文龍活著的時候,後金該打大明打大明,該打朝鮮打朝鮮,該打蒙古打蒙古,根本不會因為毛文龍的存在而變更整體的軍事戰略。


毛文龍:一人之存亡,無關大明社稷興亡

總之,毛文龍的政治能量非常之小,並不決定明朝之滅亡。

其實明朝最大的失誤並不是斬殺毛文龍這個小軍閥,而是在國際外交上無所作為,次第失去了朝鮮和蒙古這兩大盟友。

朝鮮、蒙古一直是女真後金的天敵,可是,明朝糊塗到什麼地步呢,就是蒙古人陷入大饑荒的時候,居然不允許賣糧給蒙古人。

雖然大明朝也陷入饑荒,但是衡量利弊,你也不能不允許民間賣糧給蒙古啊。

結果餓肚子的蒙古人無法抵擋後金一波接一波的猛攻,只有投降了後金,日後在滿清入關,蒙古人也是八旗之一,成為了一支主力軍。

甚至直到晚清滅亡前夕,蒙古人依舊死忠滿人。

所以啊,作死的方法有一萬種,明朝國際外交的大戰略都錯了,拼盡全力維持毛文龍這樣的小軍閥活下來,意義已經不大了。

毛文龍:一人之存亡,無關大明社稷興亡

朝鮮投降了,蒙古投降了,後金等於實際統一了東北亞,成長成為了一臺龐大的軍事戰爭機器了。

這時候,就是大明朝贏了農民戰爭,也當無力抵擋崛起的滿清政權了。

在古典時代,遊牧民族一旦統一了北方,剩下來的劇本就簡單了。

好一點,不過是像南宋哪一樣死撐,但是最終延壽也就百年,到底都是要滅國的。


相比較之下,晚清在滅亡前夕,至少還懂的以夷制夷,讓日俄互相殘殺,大大消減雙方之實力。

大明軍事不行,以龐大的國家人力資源作為籌碼,搞好外交,合縱連橫,完全可以避免損失最大化。

看看大清,最終將尚屬完整的江山留給了革命黨,留給了我們中國人。

而大明朝居然最終結局是全土淪喪,難以理解。


毛文龍:一人之存亡,無關大明社稷興亡

大戰略懶惰了,失敗了,戰術再勤勉有毛用。

大明王朝這種根本沒有國際外交視野的漢人政權,還好沒有讓它存活著處理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否則,真的鴉片戰爭爆發在大明朝,簡直是中國文明的大不幸。

閱讀歷史,固然要在意細節,卻又不當為細節所迷惑。

否則陷入於細節之中,放大了葉子的作用,往往誤以為以為一片葉子就是巨大的天空。

讀書論史,當明天下之大勢。


結論:毛文龍一人之存亡,無關大明社稷興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