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偉大就體現於此!

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於2月21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科技創新支撐疫情防控有關情況。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參加了此次新聞發佈會並答記者問。

中醫的偉大就體現於此!

新華社記者談到我們注意到在第六版診療方案中,中醫藥治療的內容有了明顯增加,這是否說明從臨床來看,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的效果非常明顯?能否結合一些臨床數據,再介紹一下中醫藥在治療肺炎疫情中的工作和作用?

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偉大創造,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能夠得以傳承,能夠得以延續,中醫藥是做了貢獻的。

我在這裡給大家舉一個例子,上世紀五十年代,在華北地區石家莊、北京發生了乙型腦炎的局部暴發,當時新中國剛成立不久,我們的醫療條件非常有限,加上乙腦本身就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沒有太多有效的治療手段,所以疫情的初期病死率非常高,達到50%。

當時中醫藥積極參與救治,特別是名醫蒲輔周先生,他是四川人,後來從四川調到北京工作,有非常豐富的中醫臨床治療經驗。他結合當時的氣候情況,提出來以白虎湯等方劑為基礎,根據石家莊、北京不同的情況進行加減,給病人治療,顯示出比較好的療效。當時經過中西醫和各行各業的共同努力,乙腦流行的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這是在歷史上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

很多中醫理論對這次的新冠肺炎診療也有可以借鑑的地方。

比如中醫講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是說人體正氣充盈時,不容易受到疫毒侵犯,即使受到侵犯,也不容易發病。還有一箇中醫觀念講,“扶正祛邪”,強調在臨床治療時要培補正氣,驅除病邪,邪去則病癒。還有一個觀點叫做“三因制宜”,就是因地、因時、因人制宜,辨證施治,因南北地理的不同,因四時氣候的不同,因病人體質和病情的不同,而施治不同,體現了中醫臨床治療個體化、精準治療的特點。

這次疫情防治,國家診療方案中也很好的體現了上述原則,把中醫的治療原則也體現到國家診療方案中。對不同階段,比如早期、中期、晚期;對不同病情,比如有的人發燒,有的人可能發燒不明顯,有的人有畏寒,有的人沒有畏寒,根據這樣一些情況推薦使用不同的方劑。

即使是同一個方劑,也建議根據不同的病情有所調整。所以這些理論和原則都體現在國家診療方案中。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醫藥積極參與,主動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28個省(市、區)630多家中醫醫院總共派出近3200名醫務人員支援湖北。在湖北中醫藥參與救治的比例超過三分之二。

國家和各地醫療救治專家組的中西醫專家協同攻關,著力推動在新冠肺炎防治中建立健全中西醫協作機制,督促落實中西醫聯合會診制度,努力提升臨床的治療效果。

我還想強調一點,中醫藥和西醫藥可以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維護和增進民眾健康,這已經成為中國特色醫藥衛生和健康事業的重要特徵和優勢。

在此次疫情防治工作中,一定要堅持強化中西醫結合,把中西醫協作的機制細化落實,更好發揮這種特色和優勢,爭取早日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