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愛的是咖啡,還是咖啡館?

差不多一年前寫了這篇文章,當時單純地質疑瑞幸這種“瘋狂肆虐”的營銷模式,驚詫於它玩轉資本跑步上市的速度,同時並不喜歡它的咖啡味道。我以為這不是咖啡作為商品在市場上銷售該有的樣子,但怎麼也沒想到今天它會以這種方式再次讓人驚詫。


2019年5月17日晚,創辦不到兩年的瑞幸咖啡在美國納斯達克股票交易所上市,堪稱神級速度,簡直可書寫一部最快上市教科書。


你愛的是咖啡,還是咖啡館?

YO姐配圖就是這麼任性

不過,路人發出了這樣的疑問:

“瑞幸咖啡是什麼鬼?我只曉得星巴巴。”

“就是電梯門口的廣告?老人家還是喝茶比較好。”

“不喝咖啡,我愛奶茶。”

“上市?錢真多!”

流水線上的咖啡有誰真的愛到欲罷不能嗎?

這兩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手拿Luckin走在路上,問一朋友,他答道:“便宜啊,送券啊。反正比starbucks划得來,我只是每天上班需要一杯咖啡,味道差不多就得了。”

兩年不到的時間,2000多家門店,還成功上市,不得不驚歎資本的力量。專業操盤手在資本運作下實現的瘋狂擴張,為互聯網背景下的現代企業經營模式又打了一劑雞血。要知道星巴克進軍中國20年來,也才開出了3521家門店。

把咖啡推入流水線生產,讓大家隨時隨地喝上咖啡,面對龐大的中國人口基數,瑞幸大概覺得潛力巨大。

BUT,真正懂咖啡、愛咖啡的人講究的是咖啡豆的品質和製作手法,甚至取決於咖啡師對咖啡的瞭解程度。特別是手衝咖啡,手法和溫度稍有不同都會改變咖啡的口感,讓咖啡的味道有千差萬別。

可恰恰是這種千差萬別才是咖啡愛好者迷上它的原因。

你愛的是咖啡,還是咖啡館?

流水線上的咖啡雖然固定了用量和製作時間,但大眾的口味可能很難讓真正的咖啡愛好者滿意。

有人說星巴克也是流水線咖啡,統一的口味,入駐中國之後,大多數店面總是門庭若市,不是挺好。

試問有多少人真的是愛到非喝星巴克不可,又有多少人只是喜歡在綠色和白色招牌,咖啡色裝潢的店裡坐坐?

有人愛咖啡,有人更愛咖啡館

愛喝咖啡的人無論在家,在辦公室,或是走在路上都可以喝,很多人的味蕾是真的被咖啡獨特香味俘獲。但是在咖啡館喝咖啡卻有著不同的意味。

“我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這句話是在說法國巴黎。

你愛的是咖啡,還是咖啡館?


改革開放之後,隨著咖啡文化和咖啡館文化的興起,打破了在飲品領域內茶文化和茶館文化的單一局面。

中國人對於咖啡館很早之前是基於西式小資生活的標籤化認知,尤其是都市白領們受西方影視和文學作品的影響,熱衷去咖啡館待著。

咖啡館提供了生活和工作之外的第三空間,除了可以進行會友、商務等社交活動,還給人以獨處的空間。

你愛的是咖啡,還是咖啡館?

如果說安靜的咖啡館是滿足人們安靜的獨處,那麼熱鬧的咖啡館滿足了人們熱鬧的獨處。看似一屋子人,但實際上你不過是一個人。

咖啡館的經營在意的是位置和主題,橫門深巷,鬧中取靜,各不相同;吸貓擼狗,賞畫聽音,姿態萬千。經營較長時間後培養固定的客人是他們的目標,熟客有熟悉的位置和熟悉的口味,聰明的店員會記住這一切。

《慾望都市》裡carrie大部分時間就是在咖啡館寫作,給許多都市女孩留下了幻象,跑去咖啡館打字感覺會比較cool。

路過每一家人滿為患的星巴克,也永遠有人面前擺著一臺電腦。即使人來人往,也不妨礙他們淡定敲字。


不管你在咖啡館裡閱讀,聽歌,聊天,或者只是發發呆,奇怪得很,這樣消磨一下午,彷彿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如若換成其他地方便覺得是浪費。

你愛的是咖啡,還是咖啡館?


不過,瑞幸就不一樣了,他們主打的不是咖啡館,而是咖啡。也就是說,你來不來咖啡館不重要,我們只需要你買我們的咖啡。

瑞幸CMO楊飛就曾在一次演講中談到,“傳統咖啡品牌會強調咖啡館,強調第三空間,強調線下的用戶體驗,強調到店的體驗。但我們賣的是咖啡,不是咖啡館。

你愛的是咖啡,還是咖啡館?

如果只賣咖啡,並且是流水線的咖啡,那麼薄利多銷當然是它的生存之道。

可別忘了,中國人依然是習慣喝茶的民族,並且年紀越大越愛喝茶。即使是茶,紅茶、綠茶、普洱茶……幾十上百個種類,甭管哪一種口味都受到不同族群擁護,很難做到口味統一。

等到大家都像愛喝茶一樣愛喝咖啡,那大概也會像泡茶一樣,大家都會買來不同口味的咖啡豆煮符合自己口味的咖啡吧。

你愛的是咖啡,還是咖啡館?

瑞幸的營銷策略目前來看有它成功的一面,或許它是在少數消費到精緻消費的階梯上找到了通往大眾化的中間地帶。

我們究竟是想做工業時代越活越糙的現代人,還是希望成為越活越精緻和個性的每一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