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德軍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失敗?

手機用戶59694060241


首先就是德軍錯失了戰機。當時其實曼施坦因早在3月便有了進攻庫爾斯克的意圖,但是希特勒一心希望將新式的虎式坦克、豹式坦克等投入之後再行動,這樣一來便拖到了7月,此時蘇軍已經準備十分充分了,德軍進攻會十分困難。

此外,雙方的實力對比上反而是蘇軍佔優,這已經部分宣告了最終結果。蘇軍在坦克數量、兵力、火炮數量、戰機數量等多個方面全面佔優,而且有足夠的預備隊調往任何戰役需要的地方。而德軍則遠不如蘇軍,很多裝甲師甚至戰前就已經是一個空架子了,戰鬥力很差。在戰役最後,德軍已經無兵可調,但是蘇軍依然有一支完整的集團軍可以調遣。

情報上的失敗。德軍雖然有進攻庫爾斯克的企圖,但是蘇軍無法確認,最終憑藉著盟國和蘇聯自己的情報體系,蘇軍獲悉了德軍進攻庫爾斯克的情報。因此蘇軍拿出了幾乎所有的力量進行準備,建力強大的防線來對抗德軍。

蘇軍準備充分。蘇軍總共埋下了94萬枚地雷,正面陣地防守密度達到了每千米3200枚地雷,這極大的拖延了德軍裝甲部隊的進攻步伐,導致其遲遲無法取得進展。同時,蘇軍也將反坦克火力集中佈置,一個反坦克陣地佈置有十餘門反坦克炮,幾乎沒有死角,配合地雷陣集中打擊德軍裝甲部隊。最終德軍在蘇軍陣地前損失慘重,失去了進攻鋒芒。


僱傭兵


  庫爾斯克戰役中,殘酷而壯觀的坦克大會戰發生在庫爾斯克南線。1943年7月5日清晨,大雨傾盆。在比預定的時間晚3個小時後,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的第48裝甲軍和武裝黨衛軍第2裝甲軍發起了進攻。德國人採取了把“虎”式坦克佈置在第一線的戰術,試圖從密集的蘇聯紅軍防禦陣地中撞出一條路來。“虎”式坦克衝在最前面,兩側是“豹”式坦克,夾在中間的是各式較舊的坦克,德軍裝甲集群遮天蔽日,滾滾而來。德軍士兵跟在後面,發起集團衝鋒。第48裝甲軍的進攻從一開始就遭到蘇聯紅軍的頑強抵抗。前進3公里後,德軍坦克陷入了蘇聯紅軍精心佈置的雷區,動彈不得。蘇聯紅軍趁此向德軍猛烈開火,德國人花了整整10個小時才通過這片雷區,其間至少損失36輛坦克。由於早晨的大雨,許多小溪成了坦克無法通過的激流,德軍坦克又要等待工兵架橋,使進攻總共被遲滯了約12個小時。越過溪流和雷區後,德軍經過苦戰,終於突破了蘇聯紅軍第67近衛步兵師的防線。這一天,德軍第48裝甲軍突入蘇聯紅軍防線約5公里,蘇聯紅軍被迫向後撤退。

  

  (庫爾斯克戰場上的德軍“斐迪南”坦克殲擊車)

  在德軍第48裝甲軍的右翼,武裝黨衛軍第2裝甲軍(下轄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裝甲師、第2“帝國”裝甲師、第3“骷髏”裝甲師)以近500輛坦克和突擊炮的兵力進攻,正撞在蘇聯紅軍第52近衛步兵師的反坦克陣地上。地雷、溝壑和水澇地所構成的障礙,以及星羅棋佈的村莊和青紗帳的掩護,都有利於防禦的步兵。德軍付出損失坦克33輛的代價,其中有17輛是“虎”式坦克。武裝黨衛軍的3個裝甲師突破蘇聯紅軍第一線陣地後,繼續向前推進。到下午18時,德軍又向前進了6公里。在庫爾斯克南線德軍第一天的攻勢中,武裝黨衛軍第2裝甲軍把蘇聯紅軍第52近衛步兵師一切為二,突入蘇聯紅軍防線達20公里。第52近衛步兵師蒙受了30%的損失,但並沒有崩潰。

  

  (庫爾斯克戰場上的德軍“虎”式坦克發起突擊)

  7月6日上午,90分鐘的炮火準備後,德軍第48裝甲軍開始了他們第二天的進攻。德軍以強大的攻勢逐退蘇聯紅軍第52近衛步兵師,逐漸逼近了第二道防線。到當天晚上為止,第48裝甲軍至少向蘇聯紅軍第二道防線發起了8次攻擊,但都未能成功。武裝黨衛軍第2裝甲軍在這一天的進展較為順利,他們迅速突破了蘇聯紅軍第51近衛步兵師防禦的第二道防線,深深插入蘇聯紅軍防線的後方。蘇聯紅軍以第5近衛坦克軍反擊德軍右翼的黨衛軍“帝國”第2裝甲師,一場激烈的坦克戰後,蘇聯紅軍延緩了德軍的進攻速度,但未能阻止其前進。由於德軍第48裝甲軍推進較慢,武裝黨衛軍第2裝甲軍的側翼已經暴露,無法全力對庫爾斯克突出部內至關重要的小城奧博揚發動進攻。

  

  (庫爾斯克戰場上的德國士兵)

  7月6日結束時,北線德軍成功在蘇聯紅軍第二道防線上打開缺口,嚴重威脅到奧博揚的安全。為此德國人付出了至少300輛坦克和突擊炮的代價。傍晚,瓦圖京向總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請求增援。華西列夫斯基得到最高統帥部的同意,立即把草原方面軍第5近衛集團軍的第2和第10坦克軍共353輛坦克調往沃羅涅日方面軍。瓦圖京還接到斯大林親自打來的電話,斯大林要求他不惜一切代價,阻止德軍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南部的突破。

  

  (庫爾斯克戰場上的德軍3號坦克)

  7月7日早晨,庫爾斯克南部蘇聯紅軍第二條防線的攻防戰繼續。蘇聯紅軍以第5近衛坦克軍向德軍暴露的右翼發起了一次反擊,延緩了德軍的進攻速度。整整一天,武裝黨衛軍第2裝甲軍只前進了數公里,未能突破蘇聯紅軍防線。第48裝甲軍的攻勢首先由“大德意志”師和第11裝甲師發動,在“斯圖卡”俯衝轟炸機的支援下,德軍沿奧博揚公路前進了5公里,蘇聯紅軍的坦克和反坦克火炮使德軍坦克損失慘重。7月7日一天,蘇聯紅軍擊毀28輛“虎”式坦克和76輛其它德軍坦克。近衛坦克第1集團軍司令員卡圖科夫中將命令第6坦克軍的第112坦克旅從側面打擊突入最深的“大德意志”師,這次反擊終於使德軍的攻勢停頓下來。

  

  (庫爾斯克戰場上的德國坦克殘骸)

  7月8日,7月9日,德軍的進攻幾乎毫無進展。但7月9日這一天對蘇聯紅軍頗為關鍵。德軍第48裝甲軍離奧博揚僅僅16英里,但離庫爾斯克城仍有55英里,離莫德爾的第9集團軍更遠,有90英里。德軍進攻銳勢大減,人員傷亡慘重,部隊疲憊不堪。7月10日,美英盟軍在意大利西西里島發動登陸作戰的消息傳來,德軍在歐洲大陸的東側和南側兩面受敵。從這時起,納粹德國贏得戰爭的希望不斷渺茫下去。

參考文獻:《蘇德戰爭 1941-1945》 [英]艾伯特·西頓 《失去的勝利》 [德]曼施坦因 《決戰庫爾斯克》 [俄] 多姆寧·普里列扎耶夫


戰爭史



蘇德戰爭進入了1943年,德軍打算在庫爾斯克打一次較大規模的戰役,從戰區地圖可以看出,蘇德在庫爾斯克戰區的防禦陣地相互交錯,尤其蘇軍在此處有一個突出部,像一個楔子打進了德軍防禦陣地,變成了一個可以進攻的出發陣地,使德軍如鯁在喉,必欲拔之而後快。於是,前線將領呈報德國大本營準備在6月下旬或7月上旬發動一場代號“堡壘”的戰役,以期奪取突出部,拉平戰線,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捎帶手徹底殲滅蘇聯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為以後的作戰鋪平道路!德軍曼施坦因元帥要挾哈爾科夫會戰的勝利,帶領士氣正在回升的德軍打一次漂亮的會戰,一勞永逸地解決當面之敵,他有這個信心!

察覺到德軍意圖的蘇聯紅軍精心地設計了他們的防禦,構築了數道防線,防禦縱深超過100英里,整個防禦體系由大量互相緊密配合的戰壕、鐵絲網、反坦克火力點和反坦克溝壕以及雷區組成,在德軍最可能的進攻方向上,聚集了大量的兵力和火力。

德軍指揮官曼施坦因元帥



朱可夫


瓦圖京


羅科索夫斯基


科涅夫

而此時的德軍在1943年春,在歐洲東線坦克損失巨大,到1943年5月,東線十八個裝甲師只剩495輛坦克,平均一個師只剩27輛。雖然改進過的3、4號長身管型坦克能夠壓制T-34/76,新式虎式和豹式坦克性能更是大大超過,但數量差距短期內無法彌補。但在得到了一定數量的補充後,德軍還是決定發起戰役。

1943年7月4日,在突出部南部的蘇聯近衛第6集團軍捕獲了德軍第168步兵師的一個士兵,他供認德軍即將在第二天開始進攻;5日凌晨,在突出部北部的蘇第13集團軍俘虜了一個德軍德國第6步兵師的中士,他也供認德軍將在幾小時之後發動進攻。為了打亂德軍進攻步驟,朱可夫於5日2時20分下達向德軍陣地實施了炮火反準備的命令,庫爾斯克會戰的序幕由此拉開。





蘇聯紅軍的炮擊完全出乎德軍的意料,造成很大損失,“庫爾斯克戰役”就此拉開了大幕!這場戰役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鋼鐵會戰!此役,德軍與蘇聯紅軍共出動了近8000輛坦克。參戰雙方共投入了約280萬名士兵,空軍部隊參戰飛機超過了5000架,也創下兩個紀錄就是史上規模最大的坦克會戰和最大規模單日空戰。




最後,戰役以蘇軍的慘勝而告終!德軍對蘇聯發動的戰略性進攻,欲從由南北兩端自中央夾擊,合圍殲滅中央突出部的蘇聯紅軍,重奪戰略主動權,但由於蘇聯紅軍已做好嚴密防務和駐守數量極為龐大的兵力,德軍進攻步調緩慢且損失慘重,因為南線意大利被盟軍登陸了西西里島,希特勒調兵力防衛意大利而被迫撤退。此次戰役後,蘇聯紅軍發動一連串巨型攻勢,殲滅德軍大批有生力量且趕出蘇聯領土,德軍再也無法對蘇聯紅軍產生致命威脅,蘇軍完全掌握了蘇德戰場的主動權。

庫爾斯克會戰中,德軍損失兵力25萬多人,損失坦克約1500輛,損失飛機1 000架。蘇聯紅軍也為庫爾斯克會戰付出了更為慘重代價的代價,損失兵力80萬,損失坦克6 000輛,損失火炮5 244門,損失飛機1 700架。




德軍的失敗原因有多方面的:

首先,經過兩年多的戰爭鍛鍊,蘇軍的指揮更臻成熟老到,士兵的作戰技能更加嫻熟,各軍兵種的配合也日趨熟練,正應了毛主席的那句話: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就好像電影《南征北戰》中旅首長對營長說的:這仗啊,叫你越打越精啦!

其次,經過這殘酷的兩年多入侵蘇聯的戰爭,德軍傷亡巨大,無論德軍再怎麼努力,兵員素質的下降是不可避免的!有經驗的精銳部隊被大量消滅,單就列寧格勒會戰、莫斯科會戰和斯大林格勒會戰,就大量地消耗了德軍的有生力量,這還不包括數不清的其它戰役和戰鬥,德軍此時的防禦兵力已經顯現出捉襟見肘的困境,否則就不會顯出曼施坦因“機動防禦”的能耐了!

再次,技術兵器的損耗得不到及時補充,德國雖然加緊生產武器,仍然是顯得杯水車薪,因為不止東方戰場要補充,其它戰場也急著要補給。庫爾斯克戰役發起前,“虎、豹”坦克不能及時到位就很能說明問題!即使後來補充了些,也只能說是聊勝於無。雖然,“虎、豹”厲害,但架不住蘇聯的坦克多啊!正所謂:雙拳難敵四手,餓虎不敵群狼啊!

最後,是蘇軍指揮決策層對德軍戰略意圖推測準確,戰役準備充足,戰役決心堅定,戰場指揮果斷正確,先敵一步發起攻擊,既有效地大量殺傷了德軍的有生力量,又打亂了德軍的部署。蘇軍指戰員的戰鬥意志堅定,在戰役最艱難的時候,誰堅持住了,誰就取得了勝利!最後的勝利屬於了蘇軍,是一種將侵略者趕出家園的信念,為戰友報仇的信念,也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信念驅使蘇軍戰士奮勇向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弄伐裡奇


德軍在庫爾斯克會戰的失敗,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德軍最高統帥部的猶豫不決:原定於“堡壘行動”的作戰時間是5月底最遲6月初實施,即在蘇軍在哈爾科夫戰役後未來得及有效補充和庫爾斯克突出部的蘇軍陣地也不夠堅固時,發起進攻。然而由於希特勒的猶豫(德軍將領中支持和反對的聲音都很高),使得這次作戰直到7月份才確定行動。此時不僅蘇軍的力量得到極大加強,更重要的是蘇軍發現了德軍的戰略企圖,使得“堡壘行動”失去了發起的突然性。


同時由於作戰時間的推遲,使得“堡壘行動”的作戰期間與盟軍的西西里島登陸行動同時發生,希特勒不得不終止一場決戰,抽調部隊前往意大利。德軍一切的努力都化為灰燼!

二、進攻兵力的不足。儘管德軍集中了儘可能多的兵力兵器用以這次會戰,可是兵力還是不足,尤其是步兵師的缺乏,使得德軍不得不使用寶貴裝甲部隊用以進攻蘇軍的堅固陣地,德軍裝甲部隊還未來得及同蘇軍坦克部隊做決戰之前便被提前消耗了許多。

假使德軍最高統帥部可以從挪威、法國敢冒一定風險,抽調出足夠的部隊用於此次會戰,在戰役前期即在南北兩個方向達成決定性突破,也有可能迅速的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三、最高統帥部的戰略意識模糊。希特勒哪個戰線都不願意放棄,哪個戰線都不願意冒險。希特勒沒有意識到庫爾斯克會戰的勝負決定的是整個德國的命運!只有在1943年對蘇軍有生力量進行嚴重的削弱,迫使蘇軍在東線採取相持的守勢或者德軍攜勝利之勢同蘇聯達成和解。如此德軍才能騰出部分力量對付西線和意大利戰場盟軍的登陸。

正是由於德軍最高統帥部的沒有對1943年戰略態勢的深刻認識,沒有意識到東線決定性的作用,使得其沒有充分集中所有的力量用於“堡壘行動”,最終由於兵力不足而不能迅速達成勝利!

所以並非是由於德軍作戰素質的下降導致的失敗,而是德軍最高統帥部在兵力準備和發起時間上的重大失誤導致了這一場關鍵會戰的失敗!


小小狼王


嚴格意義上說,納粹德軍在庫爾斯克會戰中並沒有失敗,整個會戰期間德軍損失約50萬人,而蘇軍高達80餘萬、裝甲戰車6000餘輛、火炮5000餘門,蘇德戰車戰損比例為4:1,戰鬥實踐表明德國士兵的素質仍然高於蘇軍,從戰役層面評判,沒有這樣的失敗定義。

德國人所謂的失敗是廣義的,即沒有達成戰役目的,輸掉了戰略主動權,因為納粹德軍在會戰中損失的兵力和兵器已經難以得到有效補充,在東線再也無力發動大規模的進攻戰役;反觀蘇軍卻可以迅速完成兵員和技術兵器的補充,從此,蘇德戰爭的天平傾斜了。

(虎式戰車)

庫爾斯克戰役中德軍首次使用了大批新式武器,希特勒一度對其寄予厚望,包括“虎式”和“黑豹”戰車、“斐迪南”自行火炮和新式作戰飛機等,摧毀了大量蘇軍戰車和自行火炮,但是由於數量有限,依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戰場力量對比,歸根到底,納粹德國缺少與其軍力相匹配的人力和資源,這是硬傷。

1943年的蘇德戰爭與前二年有所不同,就是雙方已經大致摸清了對手的作戰思想、後勤情況和戰鬥特點,德軍已經喪失了突然性的“閃擊戰”優勢,不得不與蘇軍進行苦逼的消耗戰。庫爾斯克戰役前,蘇軍已經根據情報基本判明德軍進攻方向、可能使用的兵力等等,從而使德軍發揮不出以快打慢的優勢 ,被迫陷入蘇軍準備完善的防禦泥潭,被蘇軍帶著節奏打仗。

應該承認,蘇聯軍隊此時的進步也是明顯的。

(黑豹戰車)

負責庫爾斯克進攻“堡壘計劃”的兩位德國名將是曼施坦因和莫德爾陸軍元帥,他們的兩次提案都與希特勒發生矛盾,第一次是戰前,兩位元帥認為蘇軍已有認真的準備,應放棄作戰,希特勒不聽;第二次是戰役膠著階段,兩位元帥力主增調預備隊堅持最後5分鐘,希特勒還是不聽,終於讓勝利與德軍擦肩而過。

因此,庫爾斯克會戰德軍失利(非失敗)的另外一個因素就是希特勒的“虎頭蛇尾”,由於沒能取得預想戰果,再加上巴頓和蒙哥馬利在西西里的登陸,希特勒執意中止“堡壘”計劃,抽調寶貴的裝備部隊去意大利增援,這是非常愚蠢至極的決定。

遙遠的意大利西西里,遲遲不開闢第二戰場並不真玩命的盟軍,對第三帝國而言當時不過是肘腋之患,不擊敗蘇聯軍隊,納粹德國必然徹底滅亡,希特勒這是顧彼失此。



(斐迪南殲擊車)


度度狼gg


(圖為T34/76坦克)

在庫爾斯克會戰爆發之前,蘇德雙方均有在這個突出部發起反攻的計劃。德國方面,由於重型裝備的不足和物資的缺乏,作戰計劃一再延遲,結果到了戰役發起時,蘇軍已經構築了縱深的防禦,大大增加了突破戰線的難度。蘇軍方面,蘇軍一開始也準備進攻,但是在發現德國正在準備進攻時,改變了戰略,開始構築縱深防線和大量的防禦工事,並提前在德軍的進攻方向上集結了火力。

(圖為四號坦克)

在德軍發起進攻之前,蘇軍通過俘獲的戰俘得知了德軍的計劃,提前對德軍進行了火力急襲,打響了戰役的第一槍。在隨後的一系列攻防中,扭轉局勢的是普羅霍洛夫卡的坦克大戰,蘇聯第五近衛坦克集團軍黨衛軍第二裝甲軍在這裡展開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坦克戰;蘇軍以極大的損失阻止了德國人的進攻,並最終止住了德國人的進攻,而蘇軍則自此開始反攻。在之後的戰鬥中,雖然雙方都蒙受了沉重的損失,但是蘇聯軍隊數量上的優勢使得蘇軍總能更快恢復過來,繼續進攻,直到最後收復哈爾科夫,粉碎了德軍的進攻,迫使德軍進入防禦態勢。

(圖為虎式坦克)

在西線,英美盟軍也起到了作用。盟軍在意大利西西里島發起了登陸,迫使德軍從東線抽調部隊和技術裝備,削弱了東線德軍的力量;同時,第九集團軍在奧穆爾被包圍,為了不重蹈斯大林格勒的覆轍,德軍只能從進攻轉入退卻和防禦,雙方局勢回到了剛開戰時態勢,但是德軍已經失去勝利的希望,因為蘇軍持續的進攻將迫使他們一步步後退。


浩漢防務論壇


經過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德國轉入戰略防禦,蘇聯開始戰略反攻,本來這一時期德國是沒有進攻蘇聯的可能的,但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群在哈爾科夫成功的反擊了蘇軍,致使突出到庫爾斯克的蘇聯軍隊失去了與周圍兄弟部隊的聯繫,德國想利用這一有利時機打一次反擊,從而鼓舞士氣,甚至扭轉不利局面。但是從德國的部署一開始,蘇聯就洞悉了德國的意圖,因此,將計就計,蘇聯也做出了相應的部署。



德國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失敗後,進行了全國動員,實行了總體戰方針,提高了武器彈藥的生產能力,從一定程度上拉昇了走下坡路的軍力,又點了曼施坦因元帥來指揮,看似勝利的希望很大,但實際上整個部署方案,包括軍隊的位置,武器的配置,具體進攻的方向和路線一經制定,就已經被蘇聯知曉。



英國人早就破譯了德國恩格尼碼密碼機的密碼,雖然出於保密需要沒有把情報提供給蘇聯,但蘇聯依靠其高效的情報組織還是得到了德國的全盤計劃,那麼接下來就是見招拆招的事了。



經過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錘鍊,加上領土的收復,國內工業產值的提高,英美的全力物資支援,蘇軍迅速成熟強大起來,不僅在戰術上不在輸給德國,其他各方面都超過了德軍。首先是軍隊數量,蘇聯人口本來就比德國多一倍,到庫爾斯克開戰前,蘇軍已經集結191萬人,而德軍撐死也只有78萬人,其他坦克,飛機和火炮的數量蘇軍都優於德軍。



戰役一開始,雙方就都出現了重大傷亡,希特勒由於受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影響,面對慘重的損失逐漸對戰役失去了信心。隨著死亡人數不斷攀升和英美盟軍登陸西西里島,希特勒不得不叫停了德軍在庫爾斯克的作戰,緊急將部隊拉往意大利去對抗英美去了。




此戰蘇軍傷亡80餘萬人,損失要比德軍大的多,但蘇軍卻掌握了戰場主動權,保持了進攻的態勢,德軍雖然傷亡30餘萬人,但徹底失去了戰場主動權,從此跌入了被動挨打的局面再也沒能翻身。


史書上冬眠的蛇


德軍失敗的主要原因還是兩線作戰,兵力兵器不足。

單從戰役戰術方面來說。德軍戰役發起的時間過晚,失去突然性。庫爾斯克戰役因為德國國力的下降,原本計劃的新式武器及兵力,譬如虎式豹式坦克的補充投入一再拖延,加之希特勒對新式武器的過於迷信,使得戰役的發起日期一推再推,失去了突然性,被蘇聯在5月份就準確預料到了德軍的進攻方向。

其次,蘇聯針對德國的進攻做了良好的準備。在庫爾斯克方向上建立整個縱深為250—300公里的多地帶防禦,將強大的最高統帥部戰略預備隊—草原方面軍調到庫爾斯克以東地域,向庫爾斯克地域進行了整個戰爭期間規模最大的一次物資器材和部隊的集中,組織了專門的空中戰役以破壞敵人的交通和奪取制空權,加強游擊隊活動以便組織敵後的大規模破壞和蒐集最重要的情報,實施了一整套措施以便在政治上保證紅軍當前的行動。僅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參加作戰的就有133.6萬人、3444輛坦克和自行火炮、19100門火炮及2900架飛機(連同遠程航空兵和西南方面軍第17空軍集團軍在內)。在對德軍實施主要突擊的方向,建立了極大的炮火密度。譬如在波內裡地域展開了最高統帥部預備隊的炮兵第4軍,該軍編有700門火炮和追擊炮。方面軍炮兵部隊和最高統帥部預備隊的全部主力,也都配置在這個地域。火炮密度達到每公里正面92門火炮和迫擊炮。為了抗擊德軍密集的坦克突擊,在整個防禦縱深內建立了對坦克防禦,最大限度地配備了炮兵、坦克、工程器材和地雷。譬如中央方面軍第13集團軍地帶內的反坦克火炮,每公里正面上有30餘門。

再次,德軍在進攻之初雖然有所進展,但是蘇聯防禦縱深的軍隊很快就彌補了這種微弱優勢,並且蘇聯在制定計劃之初,就是按照“防守反擊”的思想做戰役準備的。所以,德軍進攻一停滯,蘇聯立即就投入反擊,沒有給德軍以喘息的機會,德軍的失敗也就在所難免了!


種花家看門兔


戰役的進程就不說了,反正德國軍隊以遠少於蘇聯軍隊的人數進行主動的進攻,應該說是重創了蘇聯軍隊,按照解密的檔案消滅的蘇聯軍隊比參加戰役的德軍數量都多,應該說這個時候德軍還是對蘇軍有明顯的戰術優勢,但是德軍沒有達到戰役目的,也沒有扭轉德軍的不利局面,蘇聯經過一段時間的修養生息後,很快就恢復了,而德軍因為軍隊培養的問題,無法大量補充合格的兵源,最後必然失敗!

給德國找了很多借口,但是德國的人力資源確實是不足,物質資源也不能說多麼充分,所以在這個時候捉襟見肘也是必然的,至於過程嘛,偶然因素也很多,但是結果是這麼回事!


帝國曆史觀察者


庫爾斯克會戰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坦克大戰,如今這場戰役已經過去將近75週年,各種關於此戰的資料和回憶錄浩如煙海,不計其數。

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場攻守易勢的關鍵一戰。在庫爾斯克之前,德軍儘管在莫斯科、斯大林格勒慘敗,但是重兵集團從未在突破蘇軍防線之前被遏制,在庫爾斯克,德軍卻榨乾了自己在東線的裝甲力量。

德軍這場戰役失敗的原因:兵力不平衡、戰機貽誤、情報洩露,還有一個豬隊友(意大利)。

畢竟德軍的失敗原因有多方面的:

首先,經過兩年多的戰爭鍛鍊,蘇軍的指揮更臻成熟老到,士兵的作戰技能更加嫻熟,各軍兵種的配合也日趨熟練,正應了毛主席的那句話:在戰爭中學習戰爭!

其次,經過這殘酷的兩年多入侵蘇聯的戰爭,德軍傷亡巨大,無論德軍再怎麼努力,兵員素質的下降是不可避免的!有經驗的精銳部隊被大量消滅,單就列寧格勒會戰、莫斯科會戰和斯大林格勒會戰,就大量地消耗了德軍的有生力量,這還不包括數不清的其它戰役和戰鬥,德軍此時的防禦兵力已經顯現出捉襟見肘的困境。

再次,技術兵器的損耗得不到及時補充,德國雖然加緊生產武器,仍然是顯得杯水車薪,因為不止東方戰場要補充,其它戰場也急著要補給。雖然,“虎、豹”厲害,但架不住蘇聯的坦克多啊!正所謂:雙拳難敵四手,餓虎不敵群狼啊!

最後,是蘇軍指揮決策層對德軍戰略意圖推測準確,戰役準備充足,戰役決心堅定,戰場指揮果斷正確,先敵一步發起攻擊,既有效地大量殺傷了德軍的有生力量,又打亂了德軍的部署。蘇軍指戰員的戰鬥意志堅定,在戰役最艱難的時候,誰堅持住了,誰就取得了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