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轉身:卸下槓桿,衝擊萬億

去年,中國的城鎮化率正式邁入60%的大關,中國的房地產行業也正式進入下半場。


近20年的高速發展,從齊頭並進到現在的八仙過海。

新年伊始,疫情來襲,更是加劇了這種效應。

大量中小房地產企業無法組織起有效銷售,業務陷入停滯,資金出現緊張。

萬科再次喊出“活下去”,碧桂園則認為“城鎮化勢不可擋”,融創則在整理自己的籌碼,以便在 “地產洗牌”當中大浪淘沙。

恆大呢?


恆大轉身:卸下槓桿,衝擊萬億


1


掙破負債“緊箍咒”


3月31日下午,中國恆大以線上直播方式舉行了2019年全年業績發佈會。


恆大轉身:卸下槓桿,衝擊萬億


在本次發佈會上,許家印通過“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的新戰略給出了恆大的下半場方案

“高增長”增的是銷售,要多賺錢;“控規模”控的是土地儲備,要少花錢;“降負債”是要少欠錢,把公司質量與發展潛力提上去。

戰略再好,如果沒法落在實處,也就是一句空話。

行勝於言,看看一季度恆大的銷售成績,你就知道許家印的底氣何在。

即使面臨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意外事件衝擊,藉助網上賣房,恆大業績一枝獨秀:

一季度恆大實現1465億元的銷售額,同比大增23%;銷售回款1133億,大增55%,位列行業排名第一,刷新一季度銷售及回款最高歷史紀錄。

恆大轉身:卸下槓桿,衝擊萬億


房地產是一個密集型行業,為了達到高速增長的目的,房地產企業普遍採用高負債、高槓杆、高週轉、低成本的“三高一低”發展模式。

通過儲備大量土地,達到快速發展,與此同時的一個負面作用就是沉澱了大量資金推高負債。

這也就決定了,負債是每一個地產公司的“緊箍咒”。

在“房住不炒”的大環境下,降負債成為了整個行業的集體訴求,但形成路徑依賴的房企想要改變自己的核心經營模式真的那麼容易?

壯士斷腕何其難哉!

恆大是第一個將“降負債”以公司戰略的地位確定下來的房企,他是怎麼做到的?他又是從何處而來的底氣?

恆大轉身:卸下槓桿,衝擊萬億


2


多年積澱首戰功成


中國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曾於2012年、2014年和2015年在上千人的記者及投資者年報業績發佈會上講過:“越是市場不好的時候,越能展現恆大的功底”。

第一季度的逆勢破冰,恆大贏就贏在對未來運營模式的思考比別人先走了好幾步,這先走的幾步,更是奠定了新戰略成功實施的堅實基礎。

恆大轉身:卸下槓桿,衝擊萬億

公開資料顯示,讓網上賣房成為現實的恆房通早在2014年就已經上線。

也就是說,早在6年前,恆大就已開始考慮未來運營模式的轉變,探索線上購房的種種可能。

這六年間,關於網上賣房可行性的討論甚囂塵上,但無論業內怎樣講,恆大都沒有放棄對這種可能性的嘗試。

這種真正的思考、積澱,讓恆大得以在這次疫情裡奪得先機,也讓“高增長”在執行之前就成為囊中之物。

恆大表示,今年力爭實現銷售8000億,2022年力爭實現銷售破萬億。而隨著“網上賣房”戰略深入,以及市場逐步恢復常態,加上政策面日益寬鬆,恆大要實現8000億的銷售目標,只是時間問題。

與高增長相比,控規模、降負債都屬於典型的穩健發展戰略。

恆大表示,恆大的土地儲備未來三年每年要降低3000萬平方米左右,到2022年降低到2億平方米左右。

想完成這一點,沒有恆大傲視同行的土地儲量與土地質量是不行的。

多年之前,土地儲量還在為房地產企業的重要評價標準的時候,恆大已經悄悄將重心放在了儲“質”之上。

2017年初,恆大就開始由“規模型”發展戰略向“規模+效益型”發展戰略轉變。並通過穩健的拿地政策,恆大手裡最大的土地儲備成為了中國最優質的土地儲備。

到如今,一二線城市佔比大約67%,三線城市大約33%。這些城市GDP超過1000億元,人口在100萬以上,有高鐵、高速公路,靠近北上廣深等核心城市。

年報顯示,恆大擁有2.93億平米土地儲備,對於家底殷實的恆大而言,只需充分利用充足的土地儲備,在大幅增加現金回款的同時減少買地支出,就可大幅降低債務總額,這是其他房企無法比擬的巨大優勢。

恆大轉身:卸下槓桿,衝擊萬億


因此,“高增長、降負債”的這對矛盾,在恆大巨大的資源體系中完全可能化為無形。

恆大鐵一樣的隊伍,更是為按時按量完成“降負債”目標上了一把保險。

許家印說:“恆大在企業管理上擁有深厚功底,通過狠抓隊伍建設、制度建設和文化建設,形成從嚴管理、獎罰分明的管理文化,及強大的團隊執行力。”

恆大人向來對細節“錙銖必較”。管理、產品、成本控制都做的尤為出色。

在管理上,恆大素來狠抓隊伍、制度和文化建設,形成強大的團隊執行力;

在產品打造上,所有環節都從嚴管控,通過打造環節精品提升產品品質,不斷增加產品附加值;

在現場業績發佈會現場,許家印算了一筆賬:

“18年、19年,恆大銷售回款每年維持在4500億左右,如果今年實現銷售8000億,回款按7000億計算,就會增加2500億的銷售回款。同時,恆大今年減少土地儲備3000萬平方米,就等於減少600億的支出。這樣一增一減,就一定能實現今年有息負債下降1500億的目標。”

一個嶄新穩健的恆大呼之欲出。


恆大轉身:卸下槓桿,衝擊萬億


3


戰略先行順勢而上


商界前輩柳傳志有一個著名的管理三要素:“搭班子、定戰略、帶隊伍”,定戰略正是這三要素的核心。

而許家印就是一個典型的戰略型企業家,他敏銳的捕捉到了中國經濟的每一個脈搏,通過制定戰略,讓恆大這艘小船逐漸成為地產行業的巨輪。

此次的新戰略跟以往一樣,都是“戰略大師”許家印與恆大人對市場脈動精準的判斷、內外兼修的氣質,以及超越路徑依賴的戰略實施能力的見證。


恆大轉身:卸下槓桿,衝擊萬億


恆大1996年在廣州成立,1997年首個樓盤金碧花園銷售8000萬,2013年銷售額首破千億,2019年銷售額突破6000億。

24年來,恆大飛速發展,每個重要節點恆大都因時制宜地調整戰略,緊抓機遇。

2013年,許家印在年度工作會議上提出“大智慧、大戰略、大發展、大勝利”的戰略,制定了“到2020年實現銷售額5500億、土地儲備超過3億平方米、解決就業超過200萬人”的奮鬥目標,結果這一目標提前三年實現。

從2017年以來,恆大開始注重高質量發展。2018年,公司開始實施“新恆大、新起點、新戰略、新藍圖”重大戰略決策,實施“規模+效益型”發展模式。

在“規模+效益型”戰略的指導下,2018年恆大交出了業界最優秀的成績單之一,盈利能力大幅增長,多項指標創行業最高紀錄。

分析人士指出,恆大2018年能成為極少數業績逆市大增的房企,前瞻性的戰略轉型尤為關鍵,同時其在產品打造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深厚“功底”也為業績提升提供重要保障。

2020年,恆大此次提出的“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的戰略,其實可以看做是是2017年以來恆大高質量發展戰略的延伸和細化。

三年佈局鑄成開年的一日之功,這說明了新戰略預期目標達成也就是一個時間問題。

在分析人士看來,未來房企之間的分化會很明顯,而行業向頭部企業集中的趨勢也非常明顯。而擁有強大的銷售能力、充足的土地儲備、過硬的產品品質、強大的管控能力和團隊執行力的恆大,在3年後率先過萬億,將負債率降到理想狀態,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我們等待那一天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