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六大門派”你知道是哪六大門派嗎?

一、"漢堡實驗派"

為什麼叫漢堡實驗派呢?因為它的"掌門人"是德國人,叫漢堡完全是隨機性的......

他的第一任"掌門人"是德國的梅伊曼,"副掌門"是拉伊。實驗派的"內功心法"為梅伊曼的《實驗教育學綱要》以及拉伊的《實驗教育學》

實驗派的主要觀點在於他們認為"南帝"赫爾巴特所強調的關於概念思辨的教育學對檢驗教育方法的優劣毫無用途。他們認為應該將實驗心理學的一些方法用於教育研究,他們的目的是為了讓教育研究更加科學化。

這套"秘籍"的核心修煉方法在於:第一,要根據一個具體問題提出假設,然後根據這個假設去制定實驗計劃;第二,進行實驗後,將結果用於實踐;第三,通過實踐證明準確性。

實驗派認為教育實驗和心理實驗的差別在於當時的心理實驗是在實驗室裡進行的,而當時要做教育實驗是要在學校等一些具體的教育場所中進行的。他們這套"心法"中有一個秘訣就是:用科學的定量研究法來研究教育問題。

實驗派在當時是進步的,但是稍一不慎,就會傾向於"唯科學主義"的方向,將定量研究法用於全部教育問題的研究,這樣就會"走火入魔",自然漸漸地會受到其他"門派"的批判。


教育學“六大門派”你知道是哪六大門派嗎?

二、"慕尼黑文教派"—教育界中的"少林派"

這個"慕尼黑"的取名來源和上述"漢堡"一樣,不再贅述。我們聊一下這個教派。

文教派,展開就是文化教育學派,這個門派的代表人物是德國的狄爾泰、斯普朗格和利特。

文教派的"功夫特點"是:首先,他們認為人就是一種文化的存在,所以人類的歷史也是一種文化的歷史;第二,他們認為教育一定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下進行的,所以說教育的過程也是一個歷史文化的過程;第三,他們認為既然教育的過程是一種歷史文化的過程,所以說在研究教育的時候,既不能純靠"南帝"赫爾巴特推崇的概念思辨來進行,也不能遵照"漢堡實驗派"的科學定量分析來進行,他們認為應該採用文化科學的方法來進行研究,即我們所說的領會、理解加解釋的方法來進行;第四,筆者認為是這個"門派"最厲害、最先進的地方,就在於:他們認為教育的目的應該是促進社會的客觀文化向個體的主觀文化轉變,並將個體的主觀世界引導向博大的客觀文化世界,從而培養完整的人格。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一認識和之前咱們說到的哪一點很像?—沒錯,就是對於教育概念的闡述上,我們說教育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呢?—是一個個人社會化,社會個性化的雙向耦合的過程,所以說這一點的認知惠及後世。

他們還認為培養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徑就是"陶冶"和"喚醒",發揮教師和學生雙方互促的積極作用,以便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

這麼說來,文教派和少林派就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①根基深厚,對後世影響巨大

②兼收幷蓄,對後學承前啟後

但文教派作為與漢堡實驗派和赫爾巴特觀點相對立的存在,它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就是會過分看中社會文化現象的價值,而忽視客觀普遍規律的存在;另外,它的思辨氣息很濃,對於很多教育具體問題還不能給出更對實操性的指導建議,這是文教派有缺陷的地方。

慕尼黑文教派是對"南帝"赫爾巴特概念辯證法和漢堡實驗派的批判。

教育學“六大門派”你知道是哪六大門派嗎?

三、"洛杉磯實用派"

為什麼叫"洛杉磯",這裡也不做贅述,詳情請見上述"門派"介紹。既然在"洛杉磯",那麼我們就來說一下實用派的代表人物—美國的杜威。

杜威所研究的"內功心法"是《民主主義與教育》和《經驗與教育》。而在這幾本著作中,他們主張"教育就是生活,教育的過程是與生活的過程合一的",認為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們的個體經驗持續不斷地生長,是以學生經驗為中心,而不是以學科體系為中心的。

在研究實用派的過程中,他們還發現,學校就是一個微社會,學生在其中要學到現實社會中所要求的相關"知識"。在這個體系內,實用派認為教師的作用不是主導作用,而是輔助學生成長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要不斷鼓勵學生們去獨立發現和探索。

我們可以看出,實用派也是一種進步,不過,從工業社會發展這個角度來看,這些觀點帶有濃厚的資本主義性質。它對"南帝"赫爾巴特也做了批判,但它的不足之處就在於上述提到的,忽略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也模糊了屬於傳統教育場所—學校的特性。


教育學“六大門派”你知道是哪六大門派嗎?

四、"馬派"

"馬派"—很好理解,就是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這裡不多說,隨後拓叔會專門做一個專題來說"馬派教育"。


教育學“六大門派”你知道是哪六大門派嗎?

五、"里昂批判派"

根據上述的起名"原則",我們不難發現,這個學派的代表人物應該是法國人。沒錯,這個"門派"的知名"掌門"就是法國的布迪厄。但這個學派很有特點,就是—出現了很多名家、大家,證明這個學派從誕生之前,就有很多人在研究後來被吸收進這個學派的教育學要素。在學派成型後,依然有這麼多人研究,就足以證明這個"批判教育學"的價值。

那麼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批判教育學?

這種學潮在現今的西方社會也都比較常見,是佔據主導地位的。這裡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門派的觀點:

①他們抨擊實用派的認知,認為當代資本主義下的學校教育正是在不斷維護現實社會的不公平和不公正,是造成社會差別、歧視和對立的根源。

②認為在上述①的觀點下,下層人家的子弟、文化處境不利者的子女以及被統治階級的孩子就很少能在學校教育系統裡取得成功。在當代資本主義下的學校教育,產出的多是占主導地位的社會政治意識形態、文化關係和經濟結構。

③人們對上述①和②的認知已經變得"默認",認為這是一個自然的"事實",而不會去認為這是有利益集團在背後故意製造的結果。

④批判派主要是想讓民眾們得到"意識"上的啟蒙,即讓他們能夠看清很多社會現象背後的"東西",能夠認清其背後的"利益關係"。

⑤批判派抨擊上述所言容易"走火入魔"的漢堡實驗派,反對用"唯科學"的方式去進行進行教育學的研究。認為應該用實踐批判的態度和方法去對待問題,需要通過真實的教育行動去揭示具體教育生活中的利益關係。

這個批判派至今仍有很大的影響力,因為它在開啟"民智",其實更傾向於"元認知"的系列,即你要不斷反思眼下所有現象背後的"原因",哪怕是教育,其背後都會有一定的"利益關係",而這也不可避免,因為都處於人類社會之中,而社會的發展又依賴於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力不斷髮展勢必會形成不同性質的社會形態,從而導致不一樣、紛繁複雜但切實存在的"利益關係"。

教育學“六大門派”你知道是哪六大門派嗎?

六、"元認知派"

我們通過分析上述"五大門派",會發現:教育學的發展其實就是由社會形態和人類認知上諸多要素的結合、碰撞出的結果。那麼到了現今的社會,哪些"門派"會成為所謂的"新星"呢?

答案是"元認知"派,這個元認知的概念,大家要想了解,可以移步拓叔的第一篇文章,就主要在講"元認知"。

元認知於教育,就是要運用多元化的視角去反思教育學、去看待教育學,為教育學的未來謀出路。

教育學反思的出現是當代教育學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徵。教育學的反思是對教育學研究的研究,也就是對教育學的"元研究",其目的不是要彙集成教育理論,而是要對整個教育過程進行分析、研究,以便得出最優化的方法。

而上述的工作在進行的過程中,會逐漸地形成"元教育學理論",而這個過程會極大地提高教育工作者理論的自覺性,會直接推動教育學的發展,它會對教育學的對象、知識、邏輯、發展史、教育學理論和實踐等做一個系統的整合。所以我們也可以認為這是一門有著最高實力的"秘籍"—就是"教育的元理論",它的力量會在未來帶動著教育學,不斷前進!

教育學“六大門派”你知道是哪六大門派嗎?

聊完了"六大門派",我們會發現:教育學的研究總是會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也會反映出這個社會的一些特徵:

當社會因素變革最頻繁的時候,也是教育學發展最活躍的時候;教育學在發展的過程中,於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形成了不同的"門派",他們的出發點都是為了教育學的發展,後來的"門派"會去批評之前的"門派",但一般情況下都會潛在地受到這些門派的影響,很難繞開;對比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正是由於不同學說之間的相互批判又相互融合,而教育學不同學派之間的抨擊和批判也間接地促進了教育學的發展,可以說沒有這幾大"門派"的"鬥爭",也就不會有現代教育學的發展。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繫本號管理人員。

如果喜歡我推薦的文章,請關注我!每天不定時更新教育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