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六大门派”你知道是哪六大门派吗?

一、"汉堡实验派"

为什么叫汉堡实验派呢?因为它的"掌门人"是德国人,叫汉堡完全是随机性的......

他的第一任"掌门人"是德国的梅伊曼,"副掌门"是拉伊。实验派的"内功心法"为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以及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实验派的主要观点在于他们认为"南帝"赫尔巴特所强调的关于概念思辨的教育学对检验教育方法的优劣毫无用途。他们认为应该将实验心理学的一些方法用于教育研究,他们的目的是为了让教育研究更加科学化。

这套"秘籍"的核心修炼方法在于:第一,要根据一个具体问题提出假设,然后根据这个假设去制定实验计划;第二,进行实验后,将结果用于实践;第三,通过实践证明准确性。

实验派认为教育实验和心理实验的差别在于当时的心理实验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而当时要做教育实验是要在学校等一些具体的教育场所中进行的。他们这套"心法"中有一个秘诀就是:用科学的定量研究法来研究教育问题。

实验派在当时是进步的,但是稍一不慎,就会倾向于"唯科学主义"的方向,将定量研究法用于全部教育问题的研究,这样就会"走火入魔",自然渐渐地会受到其他"门派"的批判。


教育学“六大门派”你知道是哪六大门派吗?

二、"慕尼黑文教派"—教育界中的"少林派"

这个"慕尼黑"的取名来源和上述"汉堡"一样,不再赘述。我们聊一下这个教派。

文教派,展开就是文化教育学派,这个门派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

文教派的"功夫特点"是:首先,他们认为人就是一种文化的存在,所以人类的历史也是一种文化的历史;第二,他们认为教育一定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所以说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历史文化的过程;第三,他们认为既然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过程,所以说在研究教育的时候,既不能纯靠"南帝"赫尔巴特推崇的概念思辨来进行,也不能遵照"汉堡实验派"的科学定量分析来进行,他们认为应该采用文化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即我们所说的领会、理解加解释的方法来进行;第四,笔者认为是这个"门派"最厉害、最先进的地方,就在于: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促进社会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转变,并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从而培养完整的人格。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一认识和之前咱们说到的哪一点很像?—没错,就是对于教育概念的阐述上,我们说教育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是一个个人社会化,社会个性化的双向耦合的过程,所以说这一点的认知惠及后世。

他们还认为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和"唤醒",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互促的积极作用,以便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这么说来,文教派和少林派就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①根基深厚,对后世影响巨大

②兼收并蓄,对后学承前启后

但文教派作为与汉堡实验派和赫尔巴特观点相对立的存在,它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会过分看中社会文化现象的价值,而忽视客观普遍规律的存在;另外,它的思辨气息很浓,对于很多教育具体问题还不能给出更对实操性的指导建议,这是文教派有缺陷的地方。

慕尼黑文教派是对"南帝"赫尔巴特概念辩证法和汉堡实验派的批判。

教育学“六大门派”你知道是哪六大门派吗?

三、"洛杉矶实用派"

为什么叫"洛杉矶",这里也不做赘述,详情请见上述"门派"介绍。既然在"洛杉矶",那么我们就来说一下实用派的代表人物—美国的杜威。

杜威所研究的"内功心法"是《民主主义与教育》和《经验与教育》。而在这几本著作中,他们主张"教育就是生活,教育的过程是与生活的过程合一的",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的个体经验持续不断地生长,是以学生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体系为中心的。

在研究实用派的过程中,他们还发现,学校就是一个微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到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相关"知识"。在这个体系内,实用派认为教师的作用不是主导作用,而是辅助学生成长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鼓励学生们去独立发现和探索。

我们可以看出,实用派也是一种进步,不过,从工业社会发展这个角度来看,这些观点带有浓厚的资本主义性质。它对"南帝"赫尔巴特也做了批判,但它的不足之处就在于上述提到的,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模糊了属于传统教育场所—学校的特性。


教育学“六大门派”你知道是哪六大门派吗?

四、"马派"

"马派"—很好理解,就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这里不多说,随后拓叔会专门做一个专题来说"马派教育"。


教育学“六大门派”你知道是哪六大门派吗?

五、"里昂批判派"

根据上述的起名"原则",我们不难发现,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应该是法国人。没错,这个"门派"的知名"掌门"就是法国的布迪厄。但这个学派很有特点,就是—出现了很多名家、大家,证明这个学派从诞生之前,就有很多人在研究后来被吸收进这个学派的教育学要素。在学派成型后,依然有这么多人研究,就足以证明这个"批判教育学"的价值。

那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批判教育学?

这种学潮在现今的西方社会也都比较常见,是占据主导地位的。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门派的观点:

①他们抨击实用派的认知,认为当代资本主义下的学校教育正是在不断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是造成社会差别、歧视和对立的根源。

②认为在上述①的观点下,下层人家的子弟、文化处境不利者的子女以及被统治阶级的孩子就很少能在学校教育系统里取得成功。在当代资本主义下的学校教育,产出的多是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

③人们对上述①和②的认知已经变得"默认",认为这是一个自然的"事实",而不会去认为这是有利益集团在背后故意制造的结果。

④批判派主要是想让民众们得到"意识"上的启蒙,即让他们能够看清很多社会现象背后的"东西",能够认清其背后的"利益关系"。

⑤批判派抨击上述所言容易"走火入魔"的汉堡实验派,反对用"唯科学"的方式去进行进行教育学的研究。认为应该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去对待问题,需要通过真实的教育行动去揭示具体教育生活中的利益关系。

这个批判派至今仍有很大的影响力,因为它在开启"民智",其实更倾向于"元认知"的系列,即你要不断反思眼下所有现象背后的"原因",哪怕是教育,其背后都会有一定的"利益关系",而这也不可避免,因为都处于人类社会之中,而社会的发展又依赖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不断发展势必会形成不同性质的社会形态,从而导致不一样、纷繁复杂但切实存在的"利益关系"。

教育学“六大门派”你知道是哪六大门派吗?

六、"元认知派"

我们通过分析上述"五大门派",会发现:教育学的发展其实就是由社会形态和人类认知上诸多要素的结合、碰撞出的结果。那么到了现今的社会,哪些"门派"会成为所谓的"新星"呢?

答案是"元认知"派,这个元认知的概念,大家要想了解,可以移步拓叔的第一篇文章,就主要在讲"元认知"。

元认知于教育,就是要运用多元化的视角去反思教育学、去看待教育学,为教育学的未来谋出路。

教育学反思的出现是当代教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教育学的反思是对教育学研究的研究,也就是对教育学的"元研究",其目的不是要汇集成教育理论,而是要对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以便得出最优化的方法。

而上述的工作在进行的过程中,会逐渐地形成"元教育学理论",而这个过程会极大地提高教育工作者理论的自觉性,会直接推动教育学的发展,它会对教育学的对象、知识、逻辑、发展史、教育学理论和实践等做一个系统的整合。所以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是一门有着最高实力的"秘籍"—就是"教育的元理论",它的力量会在未来带动着教育学,不断前进!

教育学“六大门派”你知道是哪六大门派吗?

聊完了"六大门派",我们会发现:教育学的研究总是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也会反映出这个社会的一些特征:

当社会因素变革最频繁的时候,也是教育学发展最活跃的时候;教育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门派",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教育学的发展,后来的"门派"会去批评之前的"门派",但一般情况下都会潜在地受到这些门派的影响,很难绕开;对比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正是由于不同学说之间的相互批判又相互融合,而教育学不同学派之间的抨击和批判也间接地促进了教育学的发展,可以说没有这几大"门派"的"斗争",也就不会有现代教育学的发展。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本号管理人员。

如果喜欢我推荐的文章,请关注我!每天不定时更新教育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