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訓練痕跡,健身還要不要繼續?

毫無訓練痕跡,健身還要不要繼續?


媽媽和老婆同時掉水裡先救誰,是千古難題。可對於健身來說,當健康和身材都「落水」,先救誰卻毋庸置疑。


1、有些人,健身為養生


五十而知天命,年齡與閱歷的累積令這個年紀的人活得通透、內心有根,即便是面對突如其來的坎坷也可應對從容。


但在三年前,對於剛步入50歲的林先生來說,無論多麼見慣風浪,心裡預想過多少次最壞的打算,可當失去親人的那一刻,也難免感傷生命短暫,人生無常。健康,才是生活的基礎。


歷經父親的離世後,林先生開始直面自己身體機能漸漸衰退的現實。於是,他決心戒菸,並走上了一條堅持運動的養生之路。


毫無訓練痕跡,健身還要不要繼續?


一切是那麼的似曾相識,再往前十年,爺爺去世之後,我的父親便戒了煙,每天晨跑。


不同的是,父親這一跑,直到這場疫情才暫停了腳步。而林先生,剛開始便發現,運動於自己而言,已然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每次繞著小區跑步,不到半圈就已經上氣不接下氣。


毫無訓練痕跡,健身還要不要繼續?


無奈之下,才找到我開始了私教課程。林先生的需求很簡單,不為看到肚腩下六塊腹肌,只為找回健康的自己,當然,如果也能收穫好身材自然是錦上添花。


但林先生的需求卻也困難,多年來工作中兢兢業業的幹勁,生活中享受當下的模式,最終收穫了與同齡人一樣的茶餘飯後的資本——三高。


體驗課中,訓練還沒上強度,林先生的身體就已經吃不消了,見此情景,我顯然做足了準備,熟練地拿出訓練計劃,告之適應期的訓練目標——提高心肺功能。林先生表示了贊同,握手和我達成了一致,於是刷卡課程正式開始。


毫無訓練痕跡,健身還要不要繼續?


2、即使足夠努力,結果依舊費力


私教最不可或缺的,也許是打雞血的能力,深諳其道的我,賣力吆喝,“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毫無訓練痕跡,健身還要不要繼續?


可結果卻是,第一期「療」課程結束,即使林先生已經足夠努力,體能訓練的結果依然不盡人意,一測肺活量,還是不到2000,甚至都不到我的一半。耿直的林先生也表示,依舊只能繞著小區小跑半圈呀,工作起來反而更累。


終於,我放出了大招,講了一堆聽起來很專業,實際自己也不懂的話之後,林先生才相信,累就對了,課程有效,刷卡繼續。


毫無訓練痕跡,健身還要不要繼續?


只是,成功續課的我,距離神棍似乎又近了一步。


3、看似毫不費力,結果卻是給力


如果說利益的驅使磨礪了我的詭辯能力,那麼求知慾就給了我繼續學習的動力。終於才發現,肺活量實際上不是肺容量,提高心肺功能的方式,也不是隻有體能訓練。


肺活量從4000到4500,或許需要體能訓練;而從1500到4000,需要的卻是呼吸訓練。


全腹式呼吸時,吸氣時膈肌下沉,此時胸腔裡邊壓強變小,氣體才能充分吸入肺部。


毫無訓練痕跡,健身還要不要繼續?


而胸式呼吸,膈肌無法有效下沉,只能依靠胸腔的擴張來時降低壓強,這當然也能使肺部吸入氣體,可對比與膈肌下沉帶來的壓強差,卻有著明顯的不足,因此,吸入的氣體自然也就受限。


毫無訓練痕跡,健身還要不要繼續?


同時,長期胸式的模式,會讓胸腔持續的處於過度吸氣的位置(深吸氣到末端維持住的姿勢。)


此後再想呼氣的時候,就會出現肺部裡邊大量的氣體無法呼出的情況。大量的氣體無法吸入,而吸入的氣體又有大量無法呼出,肺活量當然也低。


而運動的時候,又需要大量的氣體與外界進行交換,可如果吸氣和呼氣都受限,自然更容易上氣不接下氣,這就是肺活量對運動的影響。


毫無訓練痕跡,健身還要不要繼續?


所以,心肺功能差最不為人知的秘密,或許是長期的胸式呼吸模式。


呼吸評估中發現,林先生確實是胸式呼吸的模式,甚至連睡覺的時候都是胸式呼吸。


對於胸式呼吸導致的肺活量不足的人群,此時進行體能訓練,反而容易弄巧成拙,甚至成了壓垮他們體能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膈肌除了呼吸,還有建立腹內壓,幫助支撐脊柱的功能,而胸式呼吸的模式,膈肌無法下沉來建立足夠的腹內壓。


毫無訓練痕跡,健身還要不要繼續?


那麼此時運動的時候,老大膈肌不幹活,我們身體其他的肌肉就得過度參與進來代償腹內壓支撐脊柱,導致過度勞累,往往訓練沒有多大的強度,卻像是跑完了馬拉松,接下的幾天無論生活和工作,都是帶著痠痛,精神萎靡不振。


在林先生第二階段的課程中,剔除了體能訓練,加入更多的呼吸訓練之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林先生的心肺功能有了明顯的提高,肺活量測試接近4000,而這一次,林先生也反饋,能繞著小區跑兩圈了。


再次續課談單的時候,林先生會心一笑,”說好的累就對了,可這階段的課程並不累。“


此刻的我才明白,已過不惑之年的林先生,早就看穿了我先前的自圓其說,續課的真正原因,不過是曾為青春奮鬥過的林先生,願意給我的年輕一次糾錯和成長的機會。


毫無訓練痕跡,健身還要不要繼續?


4、健身,有時毫無訓練痕跡


在健康面前,一切都微不足道。


猶記得林先生說,之前一直戒菸失敗,直到看到病危的父親,才最終掐滅了最後一根香菸。


毫無訓練痕跡,健身還要不要繼續?


在科學麵前,我們不過是在岸邊撿到石頭的小孩。


曾經為求高效快速,肆意給客戶加大訓練強度,可達到效果的卻是屈指可數。我才不得不承認:


有時候健身,練就好身材,卻落下一身傷痛;

有時候健身,收穫健康,卻毫無訓練痕跡。


好身材或許是健身的最終產物,但健康卻是必經之路,即使最終毫無訓練痕跡,林先生也願意一直健康在路上。


那麼,你是否願意?



毫無訓練痕跡,健身還要不要繼續?


毫無訓練痕跡,健身還要不要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