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因不滿諸葛亮而不為其立廟?這個陰謀論因何而來?

劉禪因不滿諸葛亮而不為其立廟?這個陰謀論因何而來?

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8月,丞相武鄉侯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按古人習慣的虛歲算,諸葛亮終年54歲。後世傳說諸葛亮生於4月14日,卒於8月28日,但史書沒有明確記載。

後主劉禪在成都素服發哀3天,派左中郎將杜瓊為特使前往漢中宣讀策命。這篇策命相當於給諸葛亮的悼詞,大意是:您是文武全才,既聰明又睿智,一生忠誠,接受先帝的遺詔輔佐寡人,致力於復興漢室,平息戰亂。您統率大軍,連年征戰,神威顯赫,壓倒八方,為蜀漢建立了卓越的功勞,一生的建樹可以和伊尹、周公相比。人生為何如此不幸?在統一大業即將完成之際,您患病身亡,讓寡人無限悲傷,肝膽欲裂!

劉禪因不滿諸葛亮而不為其立廟?這個陰謀論因何而來?

後主在策命中追贈諸葛亮忠武侯的諡號,之前諸葛亮的爵位是武鄉侯,自此後世遵諸葛亮為武侯。諸葛亮病逝的消息剛傳入成都時,一些在他手下任過職的官員想立即前往漢中奔喪,但這既不符合諸葛亮的遺願,又影響到蜀漢的正常秩序,後主發現後,立即下詔禁止。但也有跑得快的,《三國志》作者陳壽的老師譙周在諸葛亮手下擔任過勸學從事,他聽到消息沒做停頓直接就走了,等到詔書發出他已走了很遠,結果只有他到了漢中。

舉國一片哀痛之中也傳出了一些雜音,之前一再因言惹禍的李邈又出奇談怪論,他上疏以呂祿、霍禹影射諸葛亮,認為諸葛亮有篡權野心,諸葛亮死了應“大小為慶”。呂祿是呂后的侄子,諸呂擅權時他打算叛亂,但怯於灌嬰、周勃等大臣而未敢,後來周勃讓人遊說呂祿交出兵權,呂祿被說服,把兵權交出,但諸呂仍然計劃入宮作亂,周勃等人平叛,呂祿也被捕斬。霍禹是西漢重臣霍光之子,由於其父的巨大影響,他和眾兄弟、諸侄都在朝中為顯官,親黨連體,根基很深,後被削去兵權,兄弟親黨逐漸調任外官,日見削黜,最後陰謀反叛,被發覺後腰斬。

李邈的話讓人吃驚,但他其實只是一個書呆子,未必有什麼政治動機,之前他在漢中,因為諷刺諸葛亮殺馬謖而被趕回成都,心裡可能一直有氣,所以用這些話發發牢騷。但李邈沒有認真想過,之前他一再出言不遜,最後都化險為夷,都是因為諸葛亮對他的寬容和保護,如今諸葛亮不在了,誰還保護他?果然,後主劉禪聽了李邈的話大怒,下令予以誅殺。

劉禪因不滿諸葛亮而不為其立廟?這個陰謀論因何而來?

在漢中,楊儀、費禕、姜維等人按照諸葛亮的遺願,將諸葛亮安葬在漢水旁邊的定軍山下。古人講究葉落歸根,但諸葛亮的故鄉瑯琊國一直在曹魏控制下,歸葬故鄉的願望無法實現。除此之外,他還可以選擇葬於成都,但相比於成都,諸葛亮對漢中這個他生活了8年的地方懷有更深厚的感情,加之歸葬成都路途遙遠,費事費力,按照這種推測,他選擇在漢中安息是情理之中的事。除了故鄉,除了漢中,諸葛亮還對一個地方有特殊感情,那就是隆中,自27年前離開那裡,諸葛亮就再也沒有回去過。隆中在漢水中游,定軍山在漢水上游,選擇在定軍山安葬,恐怕也有這樣的考慮。

應該說,在後主劉禪主持下,諸葛亮的後事辦得較為順利和圓滿,不過,其間也並非沒有波瀾,除了李邈事件,還有一件事引起過爭論,那就是給不給諸葛亮立廟的問題。《襄陽記》記載:“亮初亡,所在各求為立廟,朝議以禮秩不聽,百姓遂因時節私祭之於道陌上。言事者或以為可聽立廟於成都者,後主不從。”這裡說的是,諸葛亮歸葬定軍山不久,蜀漢各地民間祭祀活動便開始了,各地紛紛向朝廷請求為諸葛亮立廟祭祀,但後主劉禪沒有答應。

針對此事,很多人產生了猜測,認為劉禪對諸葛亮是有看法的,諸葛亮生前以輔政為名“大權獨攬”,劉禪“敢怒不敢言”,現在諸葛亮死了,劉禪正好發洩心中的不滿。還有人結合劉禪廢除丞相制度,以及杜撰出來的所謂對諸葛亮“抄家”等,進一步得出“劉禪與諸葛亮其實有著很深矛盾”的結論。這些都是對歷史的誤讀,諸葛亮死後,劉禪對諸葛亮的態度並沒有發生過改變,更沒有所謂“清算”。劉禪沒有立即為諸葛亮立廟,是有原因的。

劉禪因不滿諸葛亮而不為其立廟?這個陰謀論因何而來?

廟,始見於西周金文,《釋名·釋宮室》:“廟,貌也。先祖形貌所在也。”也就是說,廟的本義與現在說的寺廟不同,最早指的是供祀祖宗的地方。先秦至秦漢,提到“廟”一般指的是東廟、神廟、宗廟、太廟,是帝王祭祀已故祖先的地方,並且也是朝聘、冊命、出軍、獻俘等政治活動舉辦的場所。曹操的故友、大學者蔡邕在《獨斷》中解釋:“ 宗廟之制,古者以為人君之居,前有廟,後有寢。終則前制廟以像朝,後製寢以像寢。廟以藏主,列昭穆。寢有衣冠、几杖,像生之具。總謂之宮。”

也就是說,“廟”在當時是“人君之居”,是帝王奉祀祖先的地方,蜀漢建國後也立有宗廟,具體位置就在先主劉備的陵寢旁,即後世所說的“昭烈廟”,也就是現在成都的武侯祠。按照當時禮制,大臣無論功勳多高、地位多顯赫,只能在帝王宗廟裡享受“配祭”,不能單獨立廟,無論之前的蕭何、張良、霍光,還是漢末三國的荀彧、郭嘉、周瑜、陸遜,他們都沒有單獨立過廟,這就是“禮秩”問題,劉禪沒並非只針對諸葛亮。

既然不符合制度,那麼劉禪後來為什麼又同意為諸葛亮立廟呢?這是因為,諸葛亮在蜀漢百姓中享有崇高威望,普通百姓要去太廟祭祀諸葛亮不太現實,“百姓遂園時節私祭於陌道”,這種民間祭祀活動越來越多,蜀漢步兵校尉習隆、尚書郎向充便上表後主,再次請為諸葛亮立廟祭祀。蜀漢景耀六年(263年),

後主下詔為諸葛亮立廟於沔陽,這就是今天陝西省漢中市勉縣的武侯祠,也是全國最早的官立武侯祠。

劉禪因不滿諸葛亮而不為其立廟?這個陰謀論因何而來?

習隆、向充所上的《請於沔陽立諸葛亮廟表》寫道:“臣聞周人懷召伯之德,甘棠為之不伐;越王思范蠡之功,鑄金以存其像。自漢興以來,小善小德而圖形立廟者多矣。況亮德範遐邇,勳蓋季世,興王室之不壞,實斯人是賴。而蒸嘗止於私門,廟像闕而莫立,使百姓巷祭,戎夷野祀,非所以存德念功,述追在昔者也。今若盡順民心,則漬而無典;建之京師,又逼宗廟,此聖懷所以惟疑也。臣遇以為宜因近其墓,立之於沔陽,使所親屬以時賜祭,凡其臣故更欲奉祠者,皆限至廟,斷其私祀,以崇正禮。”

這裡提到了為諸葛亮立廟的理由,主要是百姓對諸葛亮的無比愛戴,此時距離諸葛亮去世已近30年,但諸葛亮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不減反增,這是促使後主劉禪打破常規為諸葛亮立廟的原因之一。同時,此時蜀漢已處在滅國的前夜,面對曹魏這個強敵,蜀漢上下都感到了恐慌,戰勝敵人的信心嚴重不足,人們更加懷念諸葛亮在世時五伐中原的氣勢,而劉禪也想借用諸葛亮的聲威為蜀漢官民“打氣”,這是破格為諸葛亮立廟的現實因素。

至於《請於沔陽立諸葛亮廟表》所說“自漢興以來,小善小德而圖形立廟者多矣”,歷來有不同看法,因為從史料記載來看,查不到這方面的例證,這裡可能把“廟”與“祠”搞混了。漢末有“淫祠”之風,也就是這種因“小善小德”就能隨意立一個場所,曹操擔任濟南國相時,濟南國有這種“淫祠”多達數百所,“淫”在這裡是氾濫的意思。但說到立廟,顯然不是有錢或者“小善小德”就能立的。僅就史書上有限的記載看,漢桓帝時曾下詔在老子的家鄉為他立過廟,但那是古代先哲,並非當朝大臣。所以,劉禪最終為諸葛亮立廟完全是破格之舉,並非“遲來的禮遇”,而是出於對諸葛亮的懷念與愛戴,並有著一定現實方面的考慮,對此舉不應有任何負面解讀,更不能用陰謀論的視角去考察。

劉禪因不滿諸葛亮而不為其立廟?這個陰謀論因何而來?

值得注意的是,劉禪為本朝已故大臣破格立廟一事在封建時代一般被視不遵禮法的行為,受到了很多批評,如《宋書·禮志四》載,南北朝劉宋時期思想家何承天就這樣評論:“《周禮》‘凡用功者祭於大烝’,故後代遵之,以元勳配饗。充等曾不是式,禪又從之,並非禮也。”何承天不僅批評了上疏為諸葛亮立廟的向充等人,還直接批評了劉禪,理由是他們打破了歷代以來所遵循的不能為本朝臣子立廟的制度。

參考文獻:《三國志》《襄陽記》《宋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