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客家人】夫妻齊心,在客都烹一桌潮汕味

【新客家人】夫妻齊心,在客都烹一桌潮汕味

【新客家人】夫妻齊心,在客都烹一桌潮汕味
【新客家人】夫妻齊心,在客都烹一桌潮汕味
【新客家人】夫妻齊心,在客都烹一桌潮汕味
【新客家人】夫妻齊心,在客都烹一桌潮汕味

梅州日報一客都文譚 2020年3月17日

林國之和歐玩冰靠著潮州美食在客都梅州紮根,他們感慨:是梅州的良好大環境成就了他們;是客家人的熱情與好客容納了他們;是在梅的潮汕鄉親幫襯了他們。心裡滿滿的都是感恩!

饒平籍的“新客家人”林國之和歐玩冰夫妻在梅城經營著一家海鮮排檔,這次的疫情,讓他們臨時變身成了海鮮批發商。“我們大年初六就從饒平回來梅州了,畢竟家和生意都在這裡。”回來時他們順便在老家拉了海鮮回來,發了朋友圈,沒想到一下子就被宅家的熟客們買光了。既然顧客有需要,他們決定這段時間都這麼幹。客車停運,只能自己開車,每天凌晨2點出發、5點到達,趕在批發市場6點多收市前採購完就回程,一路都很困,回來還要打理店裡的生意,熬到第二天休息好,第三天又滿血復活再出發採購。他們就這樣忙碌到2月底恢復正常堂食。

疫情下還能找到新的商機,反倒拓寬了經營模式,他們說:關店不歇業,也是沒辦法逼出來的辦法。面對困境絕不輕言撤退,十年來,這對夫妻就是靠著這股拼勁在客都梅州紮下了根。2009那一年,結束了家鄉茶樓生意的他們到梅州遊玩,踏入梅州方几日,鍾情於客家的旖旎風光和百姓的淳樸熱情,認定這裡就是他們創業、生活的理想之地。

萬事開頭難,更何況身處他鄉。來梅州之後,夫妻倆“重操舊業”開粥店小試身手,卻白忙了半年;經營茶樓點心,又事倍功半。二人實在是不甘心呀,莫非是水土不服?出師不利鎩羽而歸,林國之回揭陽的酒樓打工去了,歐玩冰則帶著兩個孩子留在梅城尋找商機,看慣了潮起潮落的她不畏縮不氣餒,堅信終能等到漲潮的那一刻。這期間她幹過保健品銷售、與人合夥開過汗蒸館,甚至曾去泰國考察謀求發展,結果是錢沒了,人懵了,無語問梅江,柳暗花明的路在哪?

提起往事勾起無限傷感,愛笑的玩冰抿起嘴巴望著店外江面波光粼粼的倒影不吱聲,一個女人帶著孩子打拼的艱辛誰能體會?一轉眼她又呵呵笑開了,說所有的困難都不算什麼,特別感恩一次次在他們夫妻忙於生計、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好鄰居伸出溫暖的雙手無償幫她照料孩子,讓她挺過了最艱難的時刻!念及此,她由衷感嘆:客家人真好!

身為異鄉人,夫妻倆雖然屢戰屢敗,但卻從未想過從梅州“撤退”。這種勁頭感動了身邊的梅州朋友,在一位比較有眼界的朋友的“點撥”下,夫妻倆意識到,要立足梅州市場,充分挖掘自身的優勢和特色,做到“人無我有”,甚至“人有我優”,才能真正在生意場上扎穩根基。林國之的廚藝經過在全國各地酒樓掌勺的打磨,已經有了一定功底,而歐玩冰的表哥又是饒平的海鮮批發商,食材也有保障,夫妻倆決定從頭開始,開個小本經營的海鮮排檔。2013年,在梅城秋雲橋頭租了間小商鋪,“三百門海鮮排檔”就開張了,最初的客人是潮汕老鄉,幾天的捧場過去,生意又清淡下來。怎麼辦?生意場上打滾了多年的歐玩冰,想到了進店消費送潮汕特色小吃的促銷方式,一來給了顧客“甜頭”,二來宣傳了店裡“人無我有”的小吃,果然吸引了不少生客,並用經得起考驗的菜品培養了一批熟客。

話不多的林國之信服妻子的生意頭腦:妻子說的都是對的,就是方向,他只管用心做好每道菜。為了儘快賺得第一桶金,夫妻倆起早摸黑,午市、晚市、夜宵,連軸轉,有時忙到深夜,把紙箱拆開往店裡地上一鋪就是床……幾年過去,“三百門海鮮排檔”鳥槍換炮,店址遷到沿江半島,就餐環境和接待能力都提升了,線上線下的經營搞得風生水起顧客盈門。歐玩冰手機綁定的營銷類App的數據顯示:她2019年有355天在工作,有208天工作時間12小時以上。

轉眼間十年過去,沒日沒夜打拼的他們在梅城從租房到買房、換房,安居樂業其樂融融,一雙兒女都在梅城讀書,能說一口標準的客家話,梅州已經成為他們一家的第二故鄉。小有成就的他們感慨地說是梅州的良好大環境成就了他們;是客家人的熱情與好客容納了他們;是在梅的潮汕鄉親幫襯了他們。心裡滿滿的都是感恩!

問及如今是不是特別滿足?歐玩冰說:“滿足又不滿足。如今的梅州發展前景這麼好,這是難得的機遇。我的夢想就是希望藉助梅州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讀書氛圍,讓兒女學好文化考上理想的大學,比父母更有出息;還有就是終有一日要擁有一座完全屬於自己的酒樓。”

本文發表於2020年3月15日《梅州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